第442章 雄兵十万,各方态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此番刘煜打算为张辽、苏烈、孟珙、戚继光四将各添两万兵马,共计募兵八万。

    但不料幽州青壮们应征的热情空前高涨,即便是及时撤掉了报名点,最终报名成功的仍有近二十万人。

    这无疑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因为这些人尽是正值当打之年的壮汉,其中无一老弱病残。

    结合幽州的人口基数来看,刘煜在幽州的统治力已经达到了顶峰,用“只手遮天”来形容毫不为过。

    此等统治力别说征兵了,就是刘煜现在举旗造反,幽州百姓亦会对此甘之如饴。

    在经过数轮仔细的筛选后,符合各项募兵条件的青壮仍有十万出头。

    无奈之下,刘煜只得为于谦麾下的守备部队增兵两万,如此才算是将这十万青壮安置妥当。

    本次征兵具体情况如下:

    张辽帐下新增一万骑兵、一万步卒;

    苏烈帐下新增一万骑兵、一万步卒;

    孟珙帐下新增一万骑兵、一万步卒;

    戚继光帐下新增两万水师;

    于谦帐下新增两万守备部队。

    此外,于谦麾下的乌桓骑兵队于近期吸纳了一批适龄青年,增至五千人。

    刚刚经历了一轮募兵的幽州军断然无法直接开战,因此李存孝便先行离开蓟县赶往了冀州的治所邺城。

    此时就连刘煜也不曾想到,李存孝这一去,竟是直接使得冀州易了主。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随后新入伍的士兵便在各自营官的带领下开始了操练,高强度的训练使得这些新兵叫苦不迭。

    但鲜有人因此而选择退出,毕竟幽州军的待遇有目共睹,能够加入其中为刘煜征战,在幽州各地已经已经被视作了光耀门楣之事。

    训练苦一阵子还是在田里刨食苦一辈子,这很好选不是么?

    至于直接把新兵拉到战场上操练,刘煜并不打算这样做。

    除非实属无奈,否则刘煜不会出此下策。

    都是娘生爹养的,不到万不得已,干嘛要叫人家去当炮灰?

    这会儿功夫也不急着打韩馥,正是练兵的好时候。

    眼下多流些汗,总比战时丢了性命强得多。

    ……

    洛阳,皇宫。

    骷髅王袁术满脸陶醉的坐在龙椅上,轻声哼着小曲,怡然自得的听着阎象的汇报。

    “主公容禀,南阳最新一批增兵已至,眼下洛阳共有骑兵五千,步卒五万。”阎象拱手道。

    袁术听后出言道:“那南阳现有多少兵马?”

    “回禀主公,南阳各地共有兵马四万五千,其中骑兵两千,步卒四万三。”阎象答道。

    袁术抿了一口蜜水,随即问道:“可还用再募些?”

    “属下以为两地十万兵马,足以应对眼下的局面,暂时不必继续征兵。”阎象想了想答道。

    闻言袁术点了点头:“那便先如此吧。”

    ……

    徐州,广陵。

    自打袁绍张贴征兵告示后,广陵各县的男子纷纷前来报名。

    虽然跟幽州百姓的热情没法相提并论,但也称得上是踊跃非常。

    毕竟四世三公这块金字招牌摆在这,袁隗的惨死非但没有使这块招牌褪色,反而为其添了三分忠壮的色彩。

    如此一来,前来应征之人自是络绎不绝,热情高涨。

    但报名者的年龄却是参差不齐,下到十岁的少年,上到五旬老者全都参与其中。

    闻讯后袁绍立即下达了指令,将年龄区间定在了十五岁至三十岁之间。

    古人成家立业都比较早,十五岁成亲的一抓一大把,不像现在满十八了还在读书,所以袁绍把下限定在十五岁并无不妥。

    至于上限的三十岁,这个岁数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候,再往上便差些意思了。

    经过筛选后,袁绍留下了三万青壮编入军中,算上他原本的两万兵马,共计五万。

    其中骑兵两千,步卒四万八。

    光凭这些人打徐州肯定是十分勉强,但袁绍也没办法,以他的财力和广陵的情况只够供养这么多兵马,再多袁绍便无力支撑了。

    就算不考虑军饷和抚恤,袁绍也没那么多粮草给麾下将士吃。

    虽然他和袁术同为四世三公之后,可广陵和南阳这俩地完全没法比。

    袁术能轻松供养十万大军,但袁绍可养不起!

    因而袁绍只能暂时招这么多人,想扩军得等到正式开战后夺了新地盘才能进行。

    ……

    兖州,陈留。

    在曹嵩慷慨解囊后,曹操如愿以偿的募来了两万兵马。

    但曹老板觉得这些兵马不足以跟刘岱掰腕子,因此他又去河东卫家“化了一波缘”。

    该说不说,卫家挺给曹老板面子,登门拜访的曹操道明来意后,卫家二话没说直接应下了此事。

    家资颇丰的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