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一言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完李兆对于西北的布局之后,就连姚广孝都有些为之叹服。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九殿下竟然就已经对西北的军政之事做出了如此详细的安排,这种本事已经比朝堂上不少尸位素餐的大臣强多了。

    而且这些政策也并不是虚有其表,姚广孝能感受到李兆的每一道政令都是经得起推敲的。

    不过李兆没有告诉姚广孝,实际上他还有更多的谋划和布局。

    只是李兆觉得这些布局有些太超前了,如果说出来,怕是姚广孝都会接受不了。

    西北向来被看作是最穷困的地方,虽然有关贸的加持,但西北的整体经济局面依然不如西南和北部,对于百姓来说那更加是不容易。

    而在李兆的布局中,则是准备将西北打造成一个独立的经济特区,既然粮食不好种,那为什么非要让百姓种地?

    因地制宜才是出路,而不是死守着一亩三分地。

    西北的劳动力整体都比关内便宜,而地价就更加便宜,便宜的劳动力加上便宜的地价,这不拿来开工办厂?

    再加上西北对内对外的商路都十分畅通,这便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不管自己在西北怎么搞,这天高皇帝远的,就算朝廷想要插手,那也没有办法。

    这种事情若是在关内开展,首先就过不了内阁和朝廷那一关,大唐虽不抑制商事,但如果完全摒弃农业去大兴商事,那也肯定会被说成是违背祖制。

    其实李兆也并未想将大唐都变个样,毕竟农业对于封建王朝来说才是统治的根基,若是轻易动摇国本,那结果也不是他能控制得了的。

    关于这些事情李兆便是都安排给郭嘉和沈万三去办,有郭嘉负责军政之事,沈万三负责内务府之事,假以时日西北绝对会成为让人向往的地方。

    李兆将茶盏从桌上端起来,用茶盖将表现得浮沫撇开。

    抿了一口,才微微看向崔郑二人,带着一丝笑容的开口道。

    “对了,还有一件事要与两位商量,这西北毕竟是苦寒之地,我替两位考虑好了,将你们族中的嫡系弟子,尤其是你们二人的儿子,或则是孙子,全部都送去江南,那里气候好得多,生活条件也好。”

    闻言,崔善长和郑定方都同时神态凝重,原本还笑呵呵的神情也是顿时收敛。

    没想到九皇子还要来这一手,这把人送到江南去,这不就是等同于受人与柄吗。

    而且还不是送到临安,而是送到江南。

    九皇子这意思是要把崔郑两家都绑在他的船上,而不是绑在朝廷的船上…

    一旁的姚广孝也是微微皱眉,不过神色却是如常,继续拨弄手上的念珠。

    “我已经派人在扬州置办好了宅邸,也请了名师可以教授他们学业,你们放心,我这个人很善良,你们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你们的孙子也就是我的孙子,我不会亏待他们。”

    李兆放下手中的茶盏继续道:“当然,你们可以拒绝我的提议,我并不是在逼迫你们。”

    崔善长沉吟了片刻,朝郑定方看了一眼,郑定方只得是微微摇头。

    他们哪里还有资格拒绝,与其等对方强制性出手,还不如自己主动一点,也算是表忠心了。

    如今的局势就是如此,如果他们不上九皇子这艘船,那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死路一条。

    两人皆是拱手道:“听从殿下安排。”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