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串联(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他们在这片时间禁地所经历的这些事来看,改变历史应该是个悖论。

    并且控制时间线这件事听起来就不像是人能完成的壮举,更何况对长孙这样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设这样一场局就十分没必要了。

    那如果说不是改变历史,那长孙只是进入了某位历史人物的身体,而后以第一视角经历了一场梦境?

    长孙并不认同。

    因为他十分确定在第三梦中,他做出的一切行为举动,都是源自真正的自我。

    也就是说,第三梦中的“旺财”,长孙十分确定那就是他自己。

    否则,顶峰之战上的“横渠四句”就没法解释了,这可是长孙这个穿越者在九州大陆的特有“专利”啊。

    并且,在与***、刘新彦、周密这些当年的“身边人”再次重逢后,长孙也知道了,当年历史确如自己梦境中经历的一般发展。

    这一切相互矛盾,最终无法解释。

    但这一刻,当长孙看到男子跳入历史长河,这一切便都解释了。

    首先,长孙和青龙在梦境轮回中的所有推测都是正确的。

    布局者对武院长和云院长布下梦境轮回,之所以能令两位凡者境高手难以逃脱,是因为布局者也是这场梦境轮回中的亲历者。

    他将自己从这场梦境中剔除出来,导致这段真实的回忆缺少了一个关键人物,从而令武院长二人难以走出回忆的轮回。

    长孙进入梦境后便是补足了这一个关键人物,最终才使得二人得以解脱。

    但布局者高明之处便在这里。

    入局之后的长孙与布局者产生了某种联系,而这个联系便是第三梦中的“旺财”。

    因为“共处一身”的原因,长孙在梦境中,以“旺财”的身份做出的所有举动,直接成为了布局者记忆的一部分。

    而这位跳入历史长河的男子正是那位高明的布局者,刘伯温!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长孙借他人身体完成了一场梦境,最后却变成了历史真正发生的事件!

    ……

    至于刘伯温为何费这么大的力气布这么大的一个局。

    长孙对此没有过多怀疑,正如他之前得到的那一丝明悟。

    哪怕刘伯温再高明,他也无法改变历史,一切都已是冥冥之中的定数。

    ……

    但他做这一切的动机是什么呢?

    长孙认为这也很好解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刘伯温借助“旺财”在顶峰之战的所作所为,积攒下的人脉和声望是巨大的。

    但据长孙所知,在唐皇朝这段的历史中,并没有“刘伯温”或是“旺财”这号人。

    除了当年的亲历者,***、刘新彦等人,“旺财”就像是没有出现过。

    这只能说明一点。

    那就是“旺财”转到了幕后成为了刘伯温。

    而刘新彦能够走到尚书令的位置,周密能当上大理寺卿等等之后发生的所有历史事件,或许背后都有刘伯温的影子。

    权力,就是刘伯温的动机!

    这便是此时长孙得出的结论。

    当然这其中还有诸多难以解释的地方,例如,刘伯温是如何出现在这块时间禁地的?从顶峰之战来看,刘伯温是站在国师对立面的,但他又为何帮助遗族主导了天赐秘境的局?

    以如今长孙掌握的信息,这些谜团还不足以解释,但长孙却渐渐察觉他正在接触一个更大局的核心。

    正如长孙所说,过去一切都已成冥冥之中的定数,过多纠结无益。

    于是长孙和平川将目光投向白骨路的右侧。

    这里代表着现在。

    长孙和平川继续寻找,花费了一些力气,在长河中找到了天葬秘境。

    由于穿越黑洞的缘故,长孙和平川对时间失去了准确的感知,但透过时间长河的观察能够看到新纪元杯还未结束。

    此时,选手们在唐世平的带领下已然来到了顶峰所处的山峰,知山。

    知山之高堪称秘境之最,而它“知山”之名的由来也正是因为它高。

    当年唐皇朝先祖夺下天葬秘境后,登临此山顶峰,一览群峰后,豪情顿生。

    于是,做下一句打油诗。

    “身居此山间,便知天下事!”

    知山从此得名。

    在唐世平的带领下,所有选手都找到了知山,并且即将登顶顶峰。

    但在这最后登顶前,还有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道禁制拦在众人眼前。

    这便是当年国师布下的,但最终却被先生利用的万象法阵。

    不论国师有多少负面评价,但身为符师的长孙,对国师在符阵方面的造诣依旧钦佩无比。

    何为包罗万象,万象法阵便是对此最好的解释。

    单是一个万象法阵便可拦住天下人!

    此时选手们对此有更深刻的体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