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侃一侃那些年的起义(二十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石达开的实力有目共睹,然他除了机敏能干、骁勇善战之外,他还格外重视知识分子。】

    【在太平天国发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之时,太平天国领袖层生活腐朽,好多个省份的官邸都超出了皇宫的好几倍。】

    【作为领袖的洪秀全对知识分子也很是不屑,石达开把一切看在眼里,他是不赞成的,可也无力改变,只能尽自己能力礼待知识分子。】

    【而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也因为他开始支持太平天国,队伍一再壮大,短期之内就从一万人增加到了十万余人。】

    石达开默默点点头,哪个时代都少不了知识分子啊!

    可惜很多人不懂!

    【太平天国的势头是越来越盛,举世闻名到海外都知晓了,因为其信奉基督教,于是乎海外的基督教寻思着想要来分一杯羹。】

    【那谋求利益是那么好谋求的嘛!他们来了,却遭遇了石达开的闭门羹。教徒接连问了石达开几十个问题,他皆对答如流。】

    【石达开告诉这些不速之客,“太平天国愿意同海外和平交易,不过洋人必须遵守我们的法律法规。”】

    【同时,他还告诉洋人,自己不承认清政府同他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对太平天国无效。】

    清政府把国人的脊髓都打断了,而石达开此举却透露了国人的骨气,让各朝各代拍手叫好。

    我辈中人就应该这样,不卑不恭,不欺压他人,他人也没想欺压他们。

    尤其是那些外族人,若有异动,绝不轻饶。

    【那些不平等条约,何其屈辱!他是不会认可的!石达开的骨气,就连洋人都敬佩不已。】

    【可惜,天京事变之后,洪秀全见石达开深入人心,心生忌惮,对石达开百般牵制,甚至意图杀害于他。】

    【为了避免再一次的内讧,石达开被迫离开,而后成立了自己的军队,转辗多地,最终因在大渡河战争中轻信清兵的承诺,兵败而被杀害。】

    已经出走的石达开一声叹息,他不想成为第二个杨秀清,故只能离去。

    而面对洪秀全的多次邀请,他是一个字都不会信的。

    工于心计的洪秀全又岂会放过他。

    在还没有发生这些事的太平天国前期,洪秀全脸色一变,慌忙看向石达开,辩解。

    此刻他还需要石达开为他效力,可不能让他生了嫌隙。

    而其他人的脸色也不好看,他们想知道什么是“天京事变”,不过很快他们就能知道了。

    【太平天国如日中天,然由六人组成的小团队内部并不和谐,在定都天京之后,内部矛盾重重,由此引发了一场惊天变乱,那就是天京事变。】

    【咸丰六年的时候,太平天国的势力已经很强大了,而在杨秀清的指挥调度下,太平军取得了西征、东征的胜利,攻破了清军的江南大营,解除了清军对天京三年的包围。】

    杨秀清:“……”

    突然提到他,他这心惴惴不安,隐隐约约觉得这事得出在他身上。

    身为太平天国中的二把手,总理一切政务,早已感知到天王对他的不满了。

    莫非他最终……

    【可就在这个时候,太平天国爆发了内讧,洪秀全利用韦昌辉,除掉了对自己威胁极大的东王杨秀清。】

    【而韦昌辉呢,因为杀人太多,遭到了众人的指责,最终也被洪秀全给解决了。】

    【太平天国初建之时,有诸王六人,萧朝贵、冯云山战死,杨秀清、韦昌辉死于内乱,至此,便只剩下洪秀全与石达开两王了。】

    杨秀清脸色变了又变,看向洪秀全的目光已经非常不善了。

    想他为太平天国立下汗马功劳,可最终竟被卸磨杀驴。

    洪秀全,当真好的很。

    洪秀全脸色也是变了又变,他是看杨秀清不爽,可而今尚未动手,天幕就爆了出来,他还有机会动手吗?

    毕竟自打定都之后,实权可一直就掌握在杨秀清手里,若是让杨秀清先发制人,那完的便是他。

    更何况天幕还把韦昌辉爆了出来,说他最终还杀了韦昌辉,那韦昌辉定然不会再为他所用。

    此时此刻,洪秀全恨极了天幕。

    韦昌辉的脸色也很难看,他也觉得洪秀全在卸磨杀驴,把他利用完了就给杀了。

    杨秀清掌权之后,多次轻慢于他,他虽对杨秀清恨之入骨,可也接受不了最终自己身死的下场。

    萧朝贵与冯云山两人互看一眼,比起内乱而死,那还真的是战死比较好了。

    石达开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何至于此啊!

    【太平天国的体制其实也挺有意思的,身为天王的洪秀全,从不负责具体政务的处理,有那么一点“虚位元首”的意思,那么总理政权的是谁呢!】

    【一直都是二把手杨秀清,而杨秀清死后则变成了石达开,也难怪洪秀全深深的忌惮这两人。】

    洪秀全的脸色有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