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侃一侃那些年的起义(十五)(1/2)
【前边,咱们说黄巢是英雄还是恶魔?他振臂一呼,带领着起义军敲响了唐王朝的丧钟,算是英雄之举吗?】
【然他与唐王朝的交战中,多次屠城,被杀之人不计其数,黄巢滥杀无辜亦是事实,所以他是恶魔吗?】
【尤其是后期,黄巢当了皇帝之后,他就进行了一系列的烧杀淫掠,不仅滞留在长安的皇子公主,达官贵人遭殃,就连城内的富商也跟着遭殃。】
李世民握紧拳头,他就知道黄巢是个假仁假义的东西,前脚刚对百姓许下承诺,后脚就大肆杀戮。
皇子公主,尚还可以说他是为了斩草除根,可富商百姓何辜?要遭受这样的屠戮?
【齐军的烧杀抢掠,引起长安民众的怨声载道,曾经他们有多欢迎黄巢军的到来,而今就多想黄巢军滚出来。】
【所以当唐军卷土重来,企图夺回长安时,百姓倒向了唐军那边,可以说黄巢的凶残,让他在还没坐稳皇位之前就尽失民心。】
【当唐军偷袭成功,顺利夺回长安时,城中百姓一片欢腾,这前后面对不同的军队,可却如此一辙的欢迎,可见百姓的心愿很简单,那就是过安稳的日子。】
天幕此言一出,百姓落泪,君王深思。
百姓们:“天幕懂我们啊!”
他们只想过安稳日子,岁月静好,根本就不想造反。
君王们觉得天幕说的很对,轻徭薄赋,爱惜民力,百姓过得好,他们的王朝才能长治久安。
黄巢不懂这个道理,纵然他攻入了长安,纵然他当了皇帝,最终等待他的依旧是失败。
【黄巢这皇帝还没做过瘾呢,就被灰溜溜的赶出了长安,他如何能甘心?对于城中百姓欢迎唐军之事也恨之入骨,因而当他再次杀回长安之时,他对百姓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屠杀残余的民众,谓之“洗城”。】
【曾经繁华的长安城成为了人间炼狱,到处都是厮杀,到处都是嘶喊,死尸满地,鲜血不止。】
【经历了这场长安之乱和血腥屠杀的晚唐诗人韦庄,对此有过这么一段描写,“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声动地。”很形象,也确实如此!】
历朝历代对于眼前的一幕都惊呆了,有些胆小之人甚至不忍观看,这就是乱世的现象吗?
他们尤为庆幸他们生活在一个还算太平的时代,不用活在无穷无尽的恐惧之中。
一些经历过乱世的人,他们目睹的惨状亦不少,其中甚至也有过屠城的枭雄,可此时此刻,他们亦唏嘘黄巢的残忍如斯,真真恶魔也!
唐朝的一众皇帝目眦欲裂,那是他们大唐的子民啊!黄巢焉敢?
他们愤怒,他们呐喊,可无济于事,那是未来,是他们无法触及的未来。
不不不,虽然无法触及,但是可干预,唐朝皇帝们纷纷写下诏书,遏令后代遇黄巢者定要杀之。
【可这样的人间炼狱不过是开胃菜,此后大唐帝国的百姓将迎来更为残酷的血腥炼狱。】
【农民起义本该是一支正义之军,自黄巢起义开始,他们就是打着匡扶正义的大名,因而百姓才是支持他们,可没曾想当他们进入了长安之后,便原形毕露了。】
【在普通百姓的心中,他们想要的是一支正义之师,而不是把天下的未来交托给一群嗜血狂魔,这也是黄巢起义之所以走向末路的最重要的原因。】
【可是当事人黄巢没能看穿,那么黄巢其人难道一开始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魔吗?】
黄巢惊呆了,这真的是他以后干出的事吗?
他有野心不假,他对朝廷不满也不假,他想要荣华富贵也不假,他也认为人不狠不足以打天下,可他真的制造了那么多杀戮吗?
彼时还只是有点造反想法的黄巢有点自我怀疑,更不知未来何去何从?
泯然众人矣,他不甘心,可注定的失败再来一回吗?
【人,谁也不是天生的恶魔!黄巢本是一名书生,一个读书人最初想的大都是考取功名,黄巢也不例外,可他屡举进士不第。】
【想要靠科举考试平步青云的人生梦想就这么被阻断了,黄巢心里很失落,甚至产生了一种怨恨。】
【这一点从他落第后的一首诗中可窥见一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不第后赋菊》,是黄巢为数不多的诗歌中最着名的一首,堪称磅礴大气,尤其是最后一句,为后世传诵,经久不衰。】
【可这其中蕴含的杀气腾腾也是显而易见的。或许从这一刻,黄巢心里就已经种下了恶魔的种子了吧!】
哼~
李世民冷哼一下,乱臣贼子!
科举失败,那是他才华浅薄,不要以为会写几首诗,就能高中状元了。
李世民对黄巢此人痛恨至极,才不会因为这诗看着可以而高看他几眼。
黄巢有那么一丝难堪,觉得把自己丑陋的一面暴露在了万朝之下,对于天幕,
【然他与唐王朝的交战中,多次屠城,被杀之人不计其数,黄巢滥杀无辜亦是事实,所以他是恶魔吗?】
【尤其是后期,黄巢当了皇帝之后,他就进行了一系列的烧杀淫掠,不仅滞留在长安的皇子公主,达官贵人遭殃,就连城内的富商也跟着遭殃。】
李世民握紧拳头,他就知道黄巢是个假仁假义的东西,前脚刚对百姓许下承诺,后脚就大肆杀戮。
皇子公主,尚还可以说他是为了斩草除根,可富商百姓何辜?要遭受这样的屠戮?
【齐军的烧杀抢掠,引起长安民众的怨声载道,曾经他们有多欢迎黄巢军的到来,而今就多想黄巢军滚出来。】
【所以当唐军卷土重来,企图夺回长安时,百姓倒向了唐军那边,可以说黄巢的凶残,让他在还没坐稳皇位之前就尽失民心。】
【当唐军偷袭成功,顺利夺回长安时,城中百姓一片欢腾,这前后面对不同的军队,可却如此一辙的欢迎,可见百姓的心愿很简单,那就是过安稳的日子。】
天幕此言一出,百姓落泪,君王深思。
百姓们:“天幕懂我们啊!”
他们只想过安稳日子,岁月静好,根本就不想造反。
君王们觉得天幕说的很对,轻徭薄赋,爱惜民力,百姓过得好,他们的王朝才能长治久安。
黄巢不懂这个道理,纵然他攻入了长安,纵然他当了皇帝,最终等待他的依旧是失败。
【黄巢这皇帝还没做过瘾呢,就被灰溜溜的赶出了长安,他如何能甘心?对于城中百姓欢迎唐军之事也恨之入骨,因而当他再次杀回长安之时,他对百姓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屠杀残余的民众,谓之“洗城”。】
【曾经繁华的长安城成为了人间炼狱,到处都是厮杀,到处都是嘶喊,死尸满地,鲜血不止。】
【经历了这场长安之乱和血腥屠杀的晚唐诗人韦庄,对此有过这么一段描写,“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声动地。”很形象,也确实如此!】
历朝历代对于眼前的一幕都惊呆了,有些胆小之人甚至不忍观看,这就是乱世的现象吗?
他们尤为庆幸他们生活在一个还算太平的时代,不用活在无穷无尽的恐惧之中。
一些经历过乱世的人,他们目睹的惨状亦不少,其中甚至也有过屠城的枭雄,可此时此刻,他们亦唏嘘黄巢的残忍如斯,真真恶魔也!
唐朝的一众皇帝目眦欲裂,那是他们大唐的子民啊!黄巢焉敢?
他们愤怒,他们呐喊,可无济于事,那是未来,是他们无法触及的未来。
不不不,虽然无法触及,但是可干预,唐朝皇帝们纷纷写下诏书,遏令后代遇黄巢者定要杀之。
【可这样的人间炼狱不过是开胃菜,此后大唐帝国的百姓将迎来更为残酷的血腥炼狱。】
【农民起义本该是一支正义之军,自黄巢起义开始,他们就是打着匡扶正义的大名,因而百姓才是支持他们,可没曾想当他们进入了长安之后,便原形毕露了。】
【在普通百姓的心中,他们想要的是一支正义之师,而不是把天下的未来交托给一群嗜血狂魔,这也是黄巢起义之所以走向末路的最重要的原因。】
【可是当事人黄巢没能看穿,那么黄巢其人难道一开始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魔吗?】
黄巢惊呆了,这真的是他以后干出的事吗?
他有野心不假,他对朝廷不满也不假,他想要荣华富贵也不假,他也认为人不狠不足以打天下,可他真的制造了那么多杀戮吗?
彼时还只是有点造反想法的黄巢有点自我怀疑,更不知未来何去何从?
泯然众人矣,他不甘心,可注定的失败再来一回吗?
【人,谁也不是天生的恶魔!黄巢本是一名书生,一个读书人最初想的大都是考取功名,黄巢也不例外,可他屡举进士不第。】
【想要靠科举考试平步青云的人生梦想就这么被阻断了,黄巢心里很失落,甚至产生了一种怨恨。】
【这一点从他落第后的一首诗中可窥见一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不第后赋菊》,是黄巢为数不多的诗歌中最着名的一首,堪称磅礴大气,尤其是最后一句,为后世传诵,经久不衰。】
【可这其中蕴含的杀气腾腾也是显而易见的。或许从这一刻,黄巢心里就已经种下了恶魔的种子了吧!】
哼~
李世民冷哼一下,乱臣贼子!
科举失败,那是他才华浅薄,不要以为会写几首诗,就能高中状元了。
李世民对黄巢此人痛恨至极,才不会因为这诗看着可以而高看他几眼。
黄巢有那么一丝难堪,觉得把自己丑陋的一面暴露在了万朝之下,对于天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