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侃一侃那些年的起义(二十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起义总得有个过程,洪秀全凭借着什么赢得农民的呼应,发起起义呢?其实啊,太平天国起义与曾经的黄巾起义类似,以宗教传播,广收信徒,来发展势力,简单来说,洪秀全就是一个传教徒。】

    【那么洪秀全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传教徒吗?也不是,洪秀全最开始就是一儒生的,信奉孔子的,要说他后来成为宗教信仰者,那跟他的经历脱不了关系的。】

    洪秀全:“……”

    他回忆了很多很多,把以往的一切都想起来了。

    所以天幕这是要曝光他的过往,虽然也没什么,但是他并不想。

    可惜天幕非他之力能阻止的。

    【洪秀全,他原来的名字不叫这个,而叫做仁坤,他也曾用过火秀这个名字,然后来为了避上帝的名字,改成了秀全。】

    【他出生在广东花县新华镇福源水村,是一个汉族客家人,他的父亲洪镜是几个村子的保正,所以他的家庭条件还算不错的。】

    各朝各代被上帝耶稣啊炸晕了,他们表示不懂。

    宗教信仰,他们也有啊!信佛!信道!各有所爱!可他们不懂为什么要去信仰什么上帝这种他们听啊没听过的。

    为何要弃中原的信仰,而信海外的?那什么上帝真那么的好?

    【洪秀全家境不错,可他也不是独生子,他上面还有着两个哥哥,只不过这两哥哥智商实在不咋的,以至于洪秀全在这个家还是独一份的特别,受到了全家的关注。】

    【家里人啊都希望洪秀全读书,考取功名,可惜洪秀全从十四岁开始考功名开始,接连考了四次,每次都是铩羽而归。这也让家里人对他很失望。】

    洪秀全眉头一皱,他读书不行么,这他可不承认,没录取他,那是清政府的损失。

    不过现在想来,这样的政府也不配他为之效力。

    【洪秀全接连受挫,有一回落榜更是生了一场大病,也是这一次,他改了名字,叫洪秀全。】

    【他这名字也不是随随便便就给取得,可有着大寓意呢!秀全这两字拆开就是“禾、乃、人、王”,那不就是我乃人亡嘛!合着就说他洪秀全是上帝派来的救星。】

    还未走上起义道路,还在奋力拼搏科举的洪秀全默默点头,深以为然,合着他以后的名字是这么个意思啊!

    那他还科考个屁啊!自己开科取士好了!

    不过他又有一瞬间的犹豫,真的要走上这个道路嘛!要不再看看后面吧!

    【然洪秀全这人也挺犹豫的,他还没想好他未来的道路,就想着等等下一次科考再看,说不定时来运转,他金榜高中了呢!】

    【可这时候,林则徐来了,来干嘛呢!虎门销烟!也由此引发了大清与英国的鸦片战争。】

    【这仗一打打了三四年,以清政府的割地赔款告终,而洪秀全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科举。】

    一说起鸦片,各朝各代咬牙切齿,耻辱啊!

    清朝统治者更是脸黑到底,他们愤怒,他们怒嚎,可这么耻辱的事就是发生在了自以为天国上朝的大清帝国。

    林则徐黯然神伤,他的虎门销烟没能制止鸦片的流入,反而让国家陷入了更大的危机,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他的错啊!

    【鸦片战争结束后的那年春天,洪秀全又去参加科考了,很遗憾又是名落孙山。这时候,他想起来早些年的那一本《劝世良言》,他把书里的东西与自己那年生病时的幻觉一对比,他越发觉得相似。】

    【他把自己想成了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弟弟,奉旨下凡降妖除魔,他越想越觉得可能,所以什么儒生,他不屑当了,他要做一名教父,宣扬基督教义。】

    各朝各代沉默,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一个科考不如意的举子,转而以宗教为由头意图推翻朝廷。

    这要是在太平盛世,绝对不可取,但在清末这种情况下,或许还真能闯出一条道路来。

    不是他们支持造反的行为,只是那清政府实在是可恶。

    【说干就干,从未读过《圣经》的洪秀全逢人就宣传他所理解的教义,他称他为“拜上帝教”。】

    【刚开始,他在广州一带宣扬,不过收效甚微,于是,他便带着自己的小弟冯云山跑到了广西传教。】

    【宗教信仰,又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是换个地方,就能开枝散叶的吗?当然不是,所以洪秀全在广西也没收获几个信徒。】

    【心灰意冷的他不愿干了,回了老家,可他的头号小弟不愿意就此放弃,咬牙继续苦撑。】

    洪秀全苦笑,遥想当初,他这意志还不如冯云山,也多亏了冯云山在创下了这一番基业。

    哪怕他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承认太平天国的创建中,冯云山出力最多。

    【冯云山,洪秀全最早的信徒,也是后来奠定太平天国的创始人之一。他与洪秀全是同乡,他家境殷实,可比洪秀全有钱多了。】

    【他一个土豪跟着洪秀全背井离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