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侃一侃那些年的起义(二十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从内部分裂开始,太平天国注定走向没落,从轰轰烈烈到覆灭,也仅十四载,天津的陷落,清政府的一把火,将方圆几十里的天王府烧为灰烬。】

    【曾经威风八面的太平天国瞬间灰飞烟灭,这个曾席卷江南半壁江山的农民起义最终黯然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洪秀全苦涩的笑笑,终究还是败了啊!不知他最终的结局是……

    作为太平天国的创始人,他比谁都希望太平天国能走的长远。

    可是那种权力被架空的感觉也是相当不好受,所以内乱啥的真的不能怪他啊!

    杨秀清嚣张跋扈,他的存在令他如芒在背。

    但凡他知道收敛,他都不会……

    其他五王神色也是很落寞,太平天国花了他们太多的心血,他们真的不希望它走向灭亡。

    然后世事难料,谁能想到“天京事变”的发生?谁能想到太平天国会经历一系列的内讧、分裂,以至于一落千丈!

    【然不管怎么说,太平天国都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他的影响不得不说是深远的。】

    【它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史书上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页。】

    【可他最终失败了,而从失败看,也不得不说是相当深刻的。那么究其原因,这么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为什么会失败呢?】

    各朝各代沉默,他们也在深思。

    古往今来,农民大多都是被迫起义的,可到最后有多少农民成功了呢?

    宁为太平犬,莫做离乱人!

    若可以,他们真丢人不想经历乱世,在乱世之中谋生活。

    朱元璋抚着胡须,想起了元末那一幕幕凄惨的画面。

    早已沾染无数鲜血的他此刻眸中也透露出了不忍。

    百姓苦啊!

    而古往今来,能从一介农民最终问鼎天下的也就他老朱一人吧!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咱先来说说指挥上的失误。太平天国建都天京,或许有些人觉得早早的建立政权有助于稳定人心,可实际上这是一大错误。】

    【太平军在攻克南京之后有一个去向问题。如果以南京为根据地,然后向北发兵,把战略重点放在推翻清王朝上,这样的话,太平军就应集中精锐部队进入河南、河北、山东,然后兵锋直指清廷,一鼓作气覆灭清王朝。】

    各朝各代,不少帝王将相默默点头,是这个理,天幕说的对。

    可惜太平天国放弃了这个策略,不然或许又是一番天地。

    如秦皇汉武的,早在一开始就看出了这问题,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太平天国不会成功。

    【然而无论是洪秀全,还是杨秀清都有取金陵为本的意思,在建都的问题上,他们都有着偏安一隅以及及早享受的想法,于是乎 太平军最终选择在南京立都了。】

    【可就这么过早的定都南京了,那势必要以保卫天京的安全为目的来部署一切兵力,那么前进的步伐就会停滞,而革命进攻一旦停下来,锐气便会减弱,也就没有了一举拿下清政府的可能了。】

    洪秀全、杨秀清等苦笑,天幕可真是一针见血,还把他们的心思猜的透透的。

    他们当初建都南京,确实有这个想法。

    想他们起义也是为了荣华富贵,如今有这个机会,他们如何就不能享受了。

    这竟然也能成为导致他们失败的原因之一,他们还以为是内耗决定的呢!

    不过这一经天幕曝光,他们这些人想不内耗都难了,毕竟谁能容得下谁啊!

    这一世的太平天国将何去何从?怕是分崩离析的更快?

    各朝各代,不少帝王连连摇头,譬如朱元璋,直直叹道:“革命尚未成功,如何就能因贪图安逸而停下脚步呢!”

    这一停下就失却了天下。

    在那帮蛮子未推翻之前,猛地刹住了脚步,这不是给那帮蛮子喘息的机会么!

    一旦他们反应过来,重整旗鼓,大好的形势瞬间便发生变化了啊!

    机会一瞬而逝,在这大争之世,他抓住了机会,方能从一介小民成为万人之尊。

    很显然,太平天国那帮人没有这样的眼界,所以他们会失天下也!

    【其次么,农民阶层总有着他们先天的局限,分散、守旧、目光短浅等等。自古以来,农民起义常有披着宗教的外衣,比如张角的太平道。】

    【就远的不说,说近的,大明的建立者朱元璋是信奉白莲教的,然那是在起义的时候,待得他们建立政权,乃至登帝之后,一般都会放弃宗教,专心发展革命事业。】

    朱元璋默默点头,不错!

    他当了皇帝之后,可是立马取缔白莲教,禁止其活动。

    【太平天国则不然,洪秀全在建都南京之后,依旧依赖于拜上帝教,教权更是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

    【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