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峡谷现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野人山,这片广袤而神秘之地,见证了无数远征军将士的英勇与牺牲。

    他们为了国家尊严、民族荣耀,将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一首激昂的诗句,镌刻着不朽的传奇:“壮志青天耀白日,血染山河满地红。青山有幸埋忠骨,岂容历史尽成灰。”

    神农庙,一个看似寻常的名字,却蕴藏着深重的秘密。

    它并非寻常庙宇,实为忠烈祠之所在。

    当年幸存的远征军将士亲手建造此庙,他们怀着无尽的哀思与敬意,漫山遍野地寻找烈士遗骨。

    而后,他们毅然剃度出家,一代接一代地守护着这些英勇无畏的英灵。

    时至今日,庙中众人,包括宋华晨在内,皆流淌着远征军的血脉,肩负着传承与守护的神圣使命。

    正殿供奉的神农佛像庄严肃穆,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

    宋华晨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走进后堂忠烈祠。

    他每一步都显得坚定而有力,仿佛承载着整个历史的重量。

    踏入后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廊柱上那八个雄浑大字——山河无恙,英魂永存。

    这八个字犹如利剑,直戳宋华晨心窝。

    中间则是整齐排列的远征军烈士灵位牌,像当年行军一样,庄严而肃穆。

    但此刻,整个房间里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肃杀与悲凉。

    宋华晨带着师弟们恭敬地站在灵位前,手捧线香,默默寄托哀思。

    轻烟袅袅,仿佛在讲述当年那些英勇与哀伤的往事。

    宋华晨将香插入香炉,深鞠一躬。

    他强忍悲痛,高举右手,眼中闪烁着锐利光芒:

    “我发誓,报仇雪恨,夺回故土!”

    众人齐声高呼,声音震天。

    风呼啸而过,仿佛在回应他们的誓言。

    星星好奇地探出头,似乎也想听听这激昂的呼喊。

    随后,一行人回到简陋但整洁的宿舍。

    木板通床上摆着八床叠成豆腐块形状的军用被。

    壁柜、长木桌和其他日常用品摆放得井井有条。

    宋华晨在专属的大师椅上坐下,招手示意大家:“都坐吧!”

    众人纷纷坐到两边长凳各自固定的位置。

    宋华晨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黄忠身上:“先说说峡谷情况吧!”

    “这段时间峡谷增加了不少人口。”

    黄忠瞥一眼宋华晨,小心翼翼解释道。

    “民部说峡谷开发急缺劳力,我们同意两支在外活动的狩猎队收集了一些愿意投靠我们的人,主要以汉人为主。”

    这事情宋华晨已知情,他也不想再为此批评人。

    黄忠从怀里掏出个小本本,正襟危坐。

    “峡谷现有总人口一千二百八十六人,其中远征军后代三百三十一人,其他汉人五百八十五人,剩下的都是本地土着。”

    他语气里透露出丝丝难以掩饰的兴奋。

    “而且,这里面青壮约占一半,再是妇女儿童,老弱非常少。”

    生存环境恶劣。

    老弱奴隶与一般土着大多也活不下来。

    再说,想把这些老弱穿过险恶森林,带到峡谷,估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宋华晨不动声色,心里却是又惊又喜。

    当年有不少幸存的远征军将士流落野人山。他们有的抱团聚众,建立起自己山寨;有的则与当地原住民通婚,繁衍生息;还有些不幸者沦为各大势力的奴隶。

    时至今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离世。而他们的后代却如繁星般散布在野人山中,生活境遇多半凄凉悲惨。

    宋华晨五年前就着手收拢远征军后代。

    由于没有稳固、安全地盘,收拢的人口经常遭到土着或野兽袭击,他们不得不带着这些人满山东躲西藏。

    两年前他们找到神龙峡谷这个隐蔽地方,安全有了保障,收拢人口的力度也开始加大。

    他下山前,峡谷也才五百多人,没想到才半月时间,人口就翻了将近一倍。

    黄忠得意洋洋道:“各寨想过来的农奴很多,若不是受峡谷产出限制,养不活这么多的人,我们要多少人都行。”

    “你们也知道养不活这么多人啊!”

    宋华晨冷笑一声,挥了挥手。

    “说说生产情况!”

    “峡谷里现在是热火朝天,不是大练兵,就是大生产。”

    黄忠不自觉又变得眉飞色舞起来。

    “目前已开垦田地三千五百多亩;修筑灌溉水渠一千多米,鱼场二十五口,道路十多公里;搭建大小木屋二百多间;养鸡、猪的数量都有二百多了…”

    生产形势倒是颇为喜人。

    现有人口不再增加的话,估计明年可以勉强保证粮食自给自足。

    宋华晨赞赏地点了点头。

    “神龙峡谷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