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颁布东厂监督旨意(1/2)
大唐国,神都,皇宫。
宣政殿中的气氛有点凝重。
主要是刚才兴宗皇帝宣读了一份圣旨。
圣旨的内容其实很简单。
就是告诉所有的大臣。
从今以后所有的衙门审讯事情的时候,东厂的人员必须出现。
目的就是为了监督衙门中有人徇私枉法的行为。
并且还要记录审讯的情况跟过程。
以作为这次审讯的历史证据保存。
这道圣旨一出,下面的大臣听了都是你看我我看你。
众人的眼神在空中碰撞交流。
都觉得这个事情有点不好办。
东厂在大唐的作用大家都心知肚明。
这次的圣旨的目的,大家同样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可是这个事情,你还真不好说这个行为不好。
毕竟圣旨中说东厂的目的,只是监督跟记录而已。
并没有说东厂可以随便插手这件事情。
可是大家却从中看出来,这道圣旨中的漏洞可不少。
因为圣旨中并没有说东厂不能做什么。
只说了东厂会做什么。
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可就大了。
正是由于大家看到了这样的情况。
所以大家都觉得这道圣旨有点问题。
东厂以前只是有暗中监视的权力。
现在不但暗中监视没有撤销,还可以光明正大的监督了。
这样的权力真的有点太大了。
可是大家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做。
这么做的根本原因,还是尚书府被撤销了。
以前大唐的各道衙门上面有个尚书府盯着。
现在尚书府一撤销,那么盯着他们的人就不见了。
这个时候,把东厂安排进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虽然大家都明白这样做的意思,肯定还是为了防微杜渐而这么做的。
但是东厂这把刀悬在大家的头顶上,总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是肯定的。
如何把这把刀从头顶移开,就是大家眼神交流的用意。
自从吏部尚书武云文跟他的那些党羽,被东厂全部拿下后。
大家都明白,东厂的刀又开始举起了。
兴宗皇帝也在这件事情上让大家重新认识起来。
再从这段时间发生的一些事情上。
让大家都得出一个非常吃惊的结论。
兴宗皇帝的权力好像是越来越大了。
而且赵王好像有意这样做的一样。
这就让大家对现在的兴宗皇帝开始重视起来。
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对他只是表面上的尊敬而已。
毕竟他代表了赵王殿下的威压。
大家不看僧面看佛面,总要给赵王殿下一点面子才对。
现在的情况是兴宗皇帝权力是明显的越来越重。
而他搞出来的那个所谓的太师这个职位。
在大家的眼里,其实就是一个虚职。
算是给季书峰一个交代而已。
而且还保全了他的颜面地位跟尊严。
这样的的手段,真的算的上是帝王手段了。
从这也让大家对他的看法有所改变了。
今天上朝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直接颁布了这道圣旨。
让大家总觉得这个事情不简单。
所有人都没有一个马上答复的。
坐在上面的兴宗皇帝,看下面的群臣都在用眼神暗中交流。
也没有着急催促,心平气静的坐在龙椅上等他们交流。
时间过的飞快,很快小半个时辰过去了。
兴宗皇帝一看大家依然是一言不发。
泰然自若的问道:“刚才朕颁发的这道旨意,不知道众位爱卿可有什么异议?”
听到他这么问,下面的群臣依然没有人出来答话。
他一看,面带微笑的点了点头。
“既然大家没有异议,那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
他这个话一出口,下面的人马上就发现好像事情失去了控制。
在大家的心里都觉得,只要大家不承认这个事情。
那么兴宗皇帝必然会收回这个旨意。
现在的结果跟他们所设想的完全不同。
当即就有人走了出来,站在大殿的中间说道。
“陛下,让东厂来监督各个衙门,这在大唐国是从来没有的先列。”
“这个事情是不是应该让我们大家讨论之后,在做最后的决定要好一些。”
对于他的这个提议,众位大臣中马上就有人跟着走出来。
“臣对张大人所提议表示附议。”
“臣也如此。”
“臣附议。”
看到越来越多的大臣走出来,同意
宣政殿中的气氛有点凝重。
主要是刚才兴宗皇帝宣读了一份圣旨。
圣旨的内容其实很简单。
就是告诉所有的大臣。
从今以后所有的衙门审讯事情的时候,东厂的人员必须出现。
目的就是为了监督衙门中有人徇私枉法的行为。
并且还要记录审讯的情况跟过程。
以作为这次审讯的历史证据保存。
这道圣旨一出,下面的大臣听了都是你看我我看你。
众人的眼神在空中碰撞交流。
都觉得这个事情有点不好办。
东厂在大唐的作用大家都心知肚明。
这次的圣旨的目的,大家同样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可是这个事情,你还真不好说这个行为不好。
毕竟圣旨中说东厂的目的,只是监督跟记录而已。
并没有说东厂可以随便插手这件事情。
可是大家却从中看出来,这道圣旨中的漏洞可不少。
因为圣旨中并没有说东厂不能做什么。
只说了东厂会做什么。
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可就大了。
正是由于大家看到了这样的情况。
所以大家都觉得这道圣旨有点问题。
东厂以前只是有暗中监视的权力。
现在不但暗中监视没有撤销,还可以光明正大的监督了。
这样的权力真的有点太大了。
可是大家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做。
这么做的根本原因,还是尚书府被撤销了。
以前大唐的各道衙门上面有个尚书府盯着。
现在尚书府一撤销,那么盯着他们的人就不见了。
这个时候,把东厂安排进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虽然大家都明白这样做的意思,肯定还是为了防微杜渐而这么做的。
但是东厂这把刀悬在大家的头顶上,总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是肯定的。
如何把这把刀从头顶移开,就是大家眼神交流的用意。
自从吏部尚书武云文跟他的那些党羽,被东厂全部拿下后。
大家都明白,东厂的刀又开始举起了。
兴宗皇帝也在这件事情上让大家重新认识起来。
再从这段时间发生的一些事情上。
让大家都得出一个非常吃惊的结论。
兴宗皇帝的权力好像是越来越大了。
而且赵王好像有意这样做的一样。
这就让大家对现在的兴宗皇帝开始重视起来。
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对他只是表面上的尊敬而已。
毕竟他代表了赵王殿下的威压。
大家不看僧面看佛面,总要给赵王殿下一点面子才对。
现在的情况是兴宗皇帝权力是明显的越来越重。
而他搞出来的那个所谓的太师这个职位。
在大家的眼里,其实就是一个虚职。
算是给季书峰一个交代而已。
而且还保全了他的颜面地位跟尊严。
这样的的手段,真的算的上是帝王手段了。
从这也让大家对他的看法有所改变了。
今天上朝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直接颁布了这道圣旨。
让大家总觉得这个事情不简单。
所有人都没有一个马上答复的。
坐在上面的兴宗皇帝,看下面的群臣都在用眼神暗中交流。
也没有着急催促,心平气静的坐在龙椅上等他们交流。
时间过的飞快,很快小半个时辰过去了。
兴宗皇帝一看大家依然是一言不发。
泰然自若的问道:“刚才朕颁发的这道旨意,不知道众位爱卿可有什么异议?”
听到他这么问,下面的群臣依然没有人出来答话。
他一看,面带微笑的点了点头。
“既然大家没有异议,那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
他这个话一出口,下面的人马上就发现好像事情失去了控制。
在大家的心里都觉得,只要大家不承认这个事情。
那么兴宗皇帝必然会收回这个旨意。
现在的结果跟他们所设想的完全不同。
当即就有人走了出来,站在大殿的中间说道。
“陛下,让东厂来监督各个衙门,这在大唐国是从来没有的先列。”
“这个事情是不是应该让我们大家讨论之后,在做最后的决定要好一些。”
对于他的这个提议,众位大臣中马上就有人跟着走出来。
“臣对张大人所提议表示附议。”
“臣也如此。”
“臣附议。”
看到越来越多的大臣走出来,同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