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攒一道喜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话说的,用最平静的话表达最不平静的意思,众人一时有点沉默,这压力是有点大。

    “要是攒不出来呢。”九人当中,江浔最是超脱,他就写了一话剧芳华,再就是出了一首歪诗,也不值当背上一个什么作家的名头。

    “不然的话——房费自理。”中心文学部的主任李晓明一脸坏笑地补充。

    “黑!难怪都管你叫李小黑。”朱晓平咬牙切齿地赞美。

    一直枕着床头不吭声的王朔笑眯眯地说:“李晓明,你刚写了五十集的《渴望》,跟我们大家传传经,写室内剧有什么特点。”

    “没错。”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李晓明。

    “说说”

    “说!”

    ……

    李晓明也不藏着掖着,“那我就跟你们这帮坏小子们说说……”

    所谓室内剧就是要求每集戏80%的场景都在摄影棚里。外景只能是些过场戏。

    因为街上杂音大,同期录音不好控制,而且切换台带不出去,只能单机拍,戏写多了拍摄速度上不去,台词也听不清。

    “你得把故事引到屋子里去。主要是靠对话发展情节,所以除了故事丝丝入扣,语言上得有彩儿。

    一般一集剧本一万五千字的长度就够,室内剧得两万字才能撑满四十分钟。

    “五十集《渴望》,每集多写五千字,我等于比平常的剧本多写了二十五万字,手都写残了,外面的事儿我都不知道。”李晓明“嘿嘿嘿”地笑。

    “你甭往外择自个儿,在座的都不知道外面的事儿。”

    “上午就说到这儿吧。”郑晓龙看着表,“吃饭,下午《编辑部的故事》和《皇城根》分摊开练。”

    “今儿是第一天,得有酒儿吧”魏东升走过李晓明身边时一脸正气地勒索,他是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得主,这酒勒索得最有底气。

    李晓明指指郑晓龙,郑晓龙不说话。

    江浔笑了,“这意思,还不明白吗,酒,有啊,但是得自个儿买去。”

    “刚才还说好烟好酒侍候着呢……”

    “那人家也没说谁花钱啊,”江浔又笑,惹来郑晓龙两个字的评价和一个大拇哥,“通透!”

    ……

    中午,到底是北平台请客,好酒好菜一桌子,临了,又顺了几条烟,哥几个心满意足地回到房间。

    “饭也吃了,澡儿也洗了,午觉儿也睡了,该给人家练活儿了吧。”苏雷张罗着。

    “那咱们先说说《编辑部的故事》是家什么编辑部”

    “反正不能是专业性太强的,最好是家综合性刊物。”

    “对对,那样读者面宽,有关吃喝拉撒睡,精神文明建设之类的热门话题全能引得进来。”

    “这刊物叫什么名字呢”

    “叫《人生指南》得了。”魏东升来回扭着脖子说。

    “那还不如叫《人间指南》呢。‘人生"是时间的,‘人间"是空间的。”江浔给大伙儿分析着。

    “得,就是它了。《人间指南》编辑部。”王朔兴奋地一拍桌子。

    “说说几个主要编辑吧。”冯小刚现在还只是一美工,他一边记录一边说。

    就是他进这友谊宾馆,也是郑晓龙恩准的,现在,他的姿态放得最低。

    “最主要得有一对年轻的编辑,一男一女,未婚。男的得跟咱们这伙儿人似的,机灵,嘴跟得上劲,热心,谁拿他开涮他也不在乎,一不留神还能把你装进去……”

    郑晓龙不说话,这事儿,王朔跟他提过一嘴,他第一感觉,得找个喜剧演员,长得自带喜感那种,得,他还真想起一人来,葛优啊,这不,前天就跑去跟葛优聊。

    这一聊,聊东聊西的,就是不说电视剧的事儿,葛优都烦了,要不是接到李耕电话,差点端茶送客了。

    “女的也是人精儿,没事老看英语,到了也没学出来,喜欢弄点情调。他们俩工作上配合得严丝合缝,感情上有点儿暧昧,又都没断了会见介绍的对象。怕万一错过了更好的。”

    “还得有一对老编辑,男的五十来岁,一辈子谨小慎微,历次运动都躲过去了,家里条件不太好,工作勤勤恳恳,不能独当一面……”

    这越说轮廓就快出来了,江浔也不能闲着,“女的小五十了,老头是个大官,跟上面绝对是一条心,……热衷把刊物弄成阵地什么的。”

    “还缺一年富力强八面玲珑的。得有这么一位给编辑部拉点儿广告,增收有术,打心眼里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冯小刚突然插了一句。

    他很不自信,见众人都瞅他一眼,都没说什么,他就快速在本子上记起来。

    见大家伙谁的茶杯里没水了,又忙不迭起身添茶倒水。

    “成!成!就要这么一位。怎么也得有一主编吧,不能群龙无首呵。这几块料一人儿一主意,和各种神头鬼脸的读者打交道难免好心办坏事,弄出笑话,得有一人把点儿关。”朱晓平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