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信任你的眼光和能力(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原本始终沉默在后面的李平安走到众人前边向黄书记说明:

    “黄书记,我已经对此有过调查研究,他们的丝绸店先前确实制作并出售服装,而且生意颇为不错。

    但是,到了去年由于认为这样影响不好,认为雇用工人数额较大,可能成为小型资本主义,

    陈老板毅然决然结束了这一块工作,

    专心致力于丝绸店生意,所以这些机器如今暂且闲置在那里。”

    “这点已经通过我们财务部门的审核,并与周围的居民确认过。”黄志国看向一旁的财务负责人。

    老财务急忙肯定:

    “确实如此。”

    “我们已咨询过邻居。”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丝绸店便未继续从事制衣业务。”因此这些缝纫设备,

    也不在丝绸店财产之内。“陈经理。”黄志国对陈雪茹表示不解,“请教下成衣店业绩怎么样?”

    陈雪茹望向其他人,依据先前李平安的说法回复道:“营业情况非常好。”

    “因之前我们自制布匹,自有机器,最大的支出在人力。”

    实际上在此之前我们已有裁缝店。“但仅仅响应客户的特殊需要。”

    裁缝会根据顾客要求定制衣物。而现在成衣店的规模则大得多,生产完成后供人们选购。如果现有经营模式行不通,那就不坚持此模式,及时调整即可。

    黄志国听后,不禁赞赏地频频点头,对陈雪茹愿意放弃不良状况的决定很是敬重。他表示:

    “陈老板很有先见之明。”

    无怪她成为第一个响应公私合资的人,这份勇气以及眼力,非一般人所能达到。陈雪茹谦虚地感谢夸奖。这时。

    旁边的李平安补充道:“黄领导。”

    “过去陈董畏惧成衣经营风险。”但现在我们已是公私合资状态,故应当继续该业务。“我计划采购所有缝纫装备。”

    准备重启成衣店。“先前它盈利可观。”

    未来并无理由变得不挣钱。“另外团队具备此行业的相关经验,”当前我们正处于公私协作阶段,必须展示联合企业的长处令其他 ** 店感受到协作益处。“对于制衣业来说。”

    ** 无法聘用员工而我们没有这种局限。绝对有能力再次运行起来。“我觉得。”

    公司联合化的目的不止表面化操作。“应展现社会共营体制的优势并消除之前个人企业所造成的限制,将联办公司办强办精。”

    听了李平安的观点。

    黄主任非常赞同和支持。他感到这席发言极其实用并且激励人。同时。

    他也体会到从李平安的表述中学到了许多见解。

    尽管他的职业背景主要在于城市建设,对商业运营并不是那么擅长。但现在经李平安剖析,

    感到醍醐灌顶的启发。不止是他,

    周围很多人也存在相同的思考:一心希望推动公私合作并将小资本的店东们转化为合作经营者。却没有思考得如此深远,但黄书记马上明确支持表示:

    “平安先生的意见十分赞同。“你具备战略眼光,思考周详,我很认同你的见解。\"

    “既然你决定了这么去做,就该勇敢地去实践。”

    “既然李主任选择了让你担任这家公私合营店铺的第一任公方经理,显然是信任你的眼光和能力的。”

    “所以,放手去做吧。”

    “街办和其他相关部门也会成为你的支持者。”

    一旁的李德国则是目瞪口呆,看了黄书记一眼,心下暗自嘀咕:

    “你别话说得太大。” “那家伙的行事方式可是独树一帜啊。”

    “回头要是有什么纰漏。”

    “千万别把怨气都撒到我头上!”

    但说实在话,李德国也没那么担心。

    他知道李平安的办事能力,管理一间商铺,对李平安来说应该不构成什么难题。

    但李主任看着李平安时显得有些疑惑。

    按理,依照他对李平安的认知,总感到这像是李平安有意布置的情况。

    曾有传言说,陈雪茹经营雪茹绸布店时扩大的计划,就是出自李平安的建议。

    事实上,

    起初经营业绩很不错,以至于就连他妻子也常到雪茹丝绸店购买衣物。

    直到半年前,李德国的妻子告诉他自己听到陈雪茹提到打算停业后方的服装制作车间,因为她说是由于聘请太多工人,依据李平安建议决定关闭。

    当时李德国觉得不可思议,并没有任何有关的消息流传出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