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拯救王家(1/2)
可是实际上的麻烦却也不可能就这么没了,虽说这回因为雁回塔的事情曝光,导致三皇子和小越侯最近都很是安生。
只是李皓也知道,三皇子经过文帝的教训,暂时收敛很有可能。
毕竟他的性格本就严苛,这不光是对待别人,他对待自己也是一样。
而且经过这次的反思,他也知道了事不可为,因为现在的太子明显有在改好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文帝已然是没有易储之念的。
所以他决定耐心等待时机,反正要是太子后续真的有不堪为储君的行为。
以他对文帝的了解,他相信文帝肯定不会无动于衷,到时自然就有了他的机会。
可小越侯却没有这番耐心来等待,而且因为这次文帝没有重罚的原因,也就更助长了他闹事的劲头。
他觉得只要有越妃在,那他就算再闹出什么事来,文帝也不会太过重罚。
所以他唯一在这件事上吸取的教训,就是觉得以后做事要更谨慎小心,不能轻易露出马脚。
于是在得知寿春的一些情况后,便又策划起了新一轮针对太子和宣氏的行动上,小越侯彻底抛开原先准备拉上的三公主,自己单独操持。
只是小越侯的这番举动,却没有逃过一直盯着他的凌不疑的眼睛。
反观李皓这边,知道这事还是因为在东宫值守的时候,从太子那里得知文修君去到长秋宫大闹一场之后。
这次长秋宫可没有程少商这个胆大的主,骆济通未得命令自然不敢去管这事,弄得宣皇后在里面被文修君气的狠了。
后面还是凌不疑和文帝得知消息,匆匆赶去给宣皇后解围。
本来这次文帝是打算惩治下文修君的,可最后还是看在宣皇后求情的面上,不想让宣皇后为难,才只是将人赶出了皇宫。
太子这人虽然性情仁厚、与人为善,可对于这么一位跋扈到欺负自家母亲的亲戚,也还是受不了的。
所以在说完情况之后,便对着李皓把文修君好生抱怨了一顿。
李皓耳边听着,虽时不时的出声附和两句,但心思却早已经不在了。
毕竟文修君进宫为小乾安王讨要铸币权之事,并未是一件单独的事件,这事往大了扯是能把王家给埋了的。
因为实际上寿春那边早就已经开始私铸钱币,他们根本也就没有指望文修君能真的要到铸币权。
或者说他们从骨子里面就不相信,文帝会因为这点本就不多的情分将铸币权下放,之所以派人来找文修君求助,只要方便事情败露之后,能将一切罪名都栽到她的头上罢了。
其实这事真说到明处,根本就不可能瞒得过人,可谁让文修君是个究极伏地魔呢。
要说也真是老乾安王会培养人,能把这个女儿培养的不顾自己全家人的性命荣耀,一心自觉的贴补弟弟,这水平纵观史书也没几个能比得上的。
对于文修君的生死,李皓是不太在乎的,可对于王家其他人,李皓现在却有些犹豫。
说来最开始李皓是想让凌不疑把王淳给干下去的,这样等后续再清掉楼太傅,自己便能在太子这里掌握彻底的话语权。
可按照实际情况看来,太子明显还是对于凌不疑更为亲近。
其实要是凌不疑能一门心思的支持太子,这倒也没什么问题,毕竟李皓本就没打算干什么专国秉政的事。
之所以选择太子,也只是因为以他的性格,要在他手下做官,能过得更轻松一些。
可问题就是凌不疑的态度实在让人看不明白,没办法,这家伙心思太深了。
加上他又有交好三皇子的前科在,李皓对他着实是放心不下,所以在东宫留个人来制衡下凌不疑,还是有必要的。
而在王淳和楼太傅两人之中,李皓自然更愿意让王淳留下,因为王淳这人权力欲望更低,只要能保证他的富贵荣华,掌控起来不会太难。
反观楼太傅,你要是跟他合作,指不定他就会因为什么利益问题,给你反手一击。
而且对于楼太傅借用东宫势力来刻意打压寒门之事,李皓也是不太喜欢的。
虽然从立场而言,李皓所在的袁家属于世家中的领头羊,但对于寒门,即使不说李皓,便说是袁慎、袁沛,其实都还是比较包容的。
尤其是这些年来随着袁家纸坊,刻意不断爆出工序材料改进的事,将白纸分成了几种不同的等级。
其中质量上佳的白纸虽然价格依然不菲,可一般书写使用的普通纸,价格早已下降到比竹简都要略低一些了。
这就造福了不少寒门学子,也让袁家在寒门之中有了广泛的威望,因此寒门子弟入仕,对于袁家而言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当然,袁家也不会特意为寒门出多少力就是了,更多的还是在静观其变,否则李皓早就把印刷术给拿出来了。
在打定好主意之后,李皓回到袁府,便派人去盯着王淳府上,因为要救王淳,就得把假传军令的事情阻止住。
只是李皓也知道,三皇子经过文帝的教训,暂时收敛很有可能。
毕竟他的性格本就严苛,这不光是对待别人,他对待自己也是一样。
而且经过这次的反思,他也知道了事不可为,因为现在的太子明显有在改好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文帝已然是没有易储之念的。
所以他决定耐心等待时机,反正要是太子后续真的有不堪为储君的行为。
以他对文帝的了解,他相信文帝肯定不会无动于衷,到时自然就有了他的机会。
可小越侯却没有这番耐心来等待,而且因为这次文帝没有重罚的原因,也就更助长了他闹事的劲头。
他觉得只要有越妃在,那他就算再闹出什么事来,文帝也不会太过重罚。
所以他唯一在这件事上吸取的教训,就是觉得以后做事要更谨慎小心,不能轻易露出马脚。
于是在得知寿春的一些情况后,便又策划起了新一轮针对太子和宣氏的行动上,小越侯彻底抛开原先准备拉上的三公主,自己单独操持。
只是小越侯的这番举动,却没有逃过一直盯着他的凌不疑的眼睛。
反观李皓这边,知道这事还是因为在东宫值守的时候,从太子那里得知文修君去到长秋宫大闹一场之后。
这次长秋宫可没有程少商这个胆大的主,骆济通未得命令自然不敢去管这事,弄得宣皇后在里面被文修君气的狠了。
后面还是凌不疑和文帝得知消息,匆匆赶去给宣皇后解围。
本来这次文帝是打算惩治下文修君的,可最后还是看在宣皇后求情的面上,不想让宣皇后为难,才只是将人赶出了皇宫。
太子这人虽然性情仁厚、与人为善,可对于这么一位跋扈到欺负自家母亲的亲戚,也还是受不了的。
所以在说完情况之后,便对着李皓把文修君好生抱怨了一顿。
李皓耳边听着,虽时不时的出声附和两句,但心思却早已经不在了。
毕竟文修君进宫为小乾安王讨要铸币权之事,并未是一件单独的事件,这事往大了扯是能把王家给埋了的。
因为实际上寿春那边早就已经开始私铸钱币,他们根本也就没有指望文修君能真的要到铸币权。
或者说他们从骨子里面就不相信,文帝会因为这点本就不多的情分将铸币权下放,之所以派人来找文修君求助,只要方便事情败露之后,能将一切罪名都栽到她的头上罢了。
其实这事真说到明处,根本就不可能瞒得过人,可谁让文修君是个究极伏地魔呢。
要说也真是老乾安王会培养人,能把这个女儿培养的不顾自己全家人的性命荣耀,一心自觉的贴补弟弟,这水平纵观史书也没几个能比得上的。
对于文修君的生死,李皓是不太在乎的,可对于王家其他人,李皓现在却有些犹豫。
说来最开始李皓是想让凌不疑把王淳给干下去的,这样等后续再清掉楼太傅,自己便能在太子这里掌握彻底的话语权。
可按照实际情况看来,太子明显还是对于凌不疑更为亲近。
其实要是凌不疑能一门心思的支持太子,这倒也没什么问题,毕竟李皓本就没打算干什么专国秉政的事。
之所以选择太子,也只是因为以他的性格,要在他手下做官,能过得更轻松一些。
可问题就是凌不疑的态度实在让人看不明白,没办法,这家伙心思太深了。
加上他又有交好三皇子的前科在,李皓对他着实是放心不下,所以在东宫留个人来制衡下凌不疑,还是有必要的。
而在王淳和楼太傅两人之中,李皓自然更愿意让王淳留下,因为王淳这人权力欲望更低,只要能保证他的富贵荣华,掌控起来不会太难。
反观楼太傅,你要是跟他合作,指不定他就会因为什么利益问题,给你反手一击。
而且对于楼太傅借用东宫势力来刻意打压寒门之事,李皓也是不太喜欢的。
虽然从立场而言,李皓所在的袁家属于世家中的领头羊,但对于寒门,即使不说李皓,便说是袁慎、袁沛,其实都还是比较包容的。
尤其是这些年来随着袁家纸坊,刻意不断爆出工序材料改进的事,将白纸分成了几种不同的等级。
其中质量上佳的白纸虽然价格依然不菲,可一般书写使用的普通纸,价格早已下降到比竹简都要略低一些了。
这就造福了不少寒门学子,也让袁家在寒门之中有了广泛的威望,因此寒门子弟入仕,对于袁家而言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当然,袁家也不会特意为寒门出多少力就是了,更多的还是在静观其变,否则李皓早就把印刷术给拿出来了。
在打定好主意之后,李皓回到袁府,便派人去盯着王淳府上,因为要救王淳,就得把假传军令的事情阻止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