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耿言直谏(1/2)
离开皇宫之后,李皓径直便返回了东宫,张晗此时还不知道皇宫发生的事,就如往常一般的陪着李皓。
直到王堃一行人因为宫中的变故,有心想劝说一下李皓,不要那么的固执,便赶了过来求见。
这些人都是太子党的骨干,在义学中人还撑不起场面的现在,这些人还有很大的统战价值。
因此李皓也需要在树立形象的同时,给他们心里预先埋个伏笔,免得事到临头时做了错误选择。
所以李皓就没让他们吃闭门羹,而是吩咐下人去把他们给引进来。
张晗知道这些人刚下朝就急匆匆过来,肯定是有什么正事要商谈的。
秉承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张晗果断说道:“各位大人急匆匆而来,想必是有要事与殿下相商,那臣妾就不打扰了。”
李皓对此也没意见,张晗走后没有多久,王堃一行人便急匆匆的赶到了。
还不等坐下,王堃便首先开口,显然今日发生的这事让他有多着急。
“殿下从来都是谋定而后动之人,为何今日竟如此鲁莽,非要与陛下相争。”
李皓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诸位都是朝中重臣,都了解我大宿的情况,你们难道真觉得我今日之言是错的吗?”
被李皓这么一问,在场几人不由交头接耳的了一番,然后王堃才答道:“殿下的话自然没错,但总是得考虑一下陛下的态度,徐徐图之才是正道。”
李皓闻言佯装无奈,回道:“这个道理孤又何尝不明白,其实这份计划都已经提交给父皇近一个月了,中间孤也询问了数次,却一直没有结果。
因此今日在说到这个话题时,才想着趁机进言一番,却没想父皇会如此恼怒。”
王堃见状说道:“陛下是天子,于殿下是君父,若真只是受些委屈,那自然没什么。
可若是您与陛下再这么对抗下去,只怕陛下怒急之下,这事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所以还请殿下在大朝会时松松口,不要和陛下争执了。”
相比王堃,公冶固是个直性子,说话不像王堃这般婉转:“是啊,如今郑家重新被陛下重用,郑贵妃也复宠如初。
不仅郑灼被官复原职,连郑贵妃之子也已被封为王,殿下可不能在这时让他们钻了空子。”
这句话一下子点明了主旨,因此李皓也就没避讳了,正好给自己刷一波正义的立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事关社稷安危,孤岂能因怕祸及自身,而置我大宿错失良机。
要知道一子慢满盘皆落索,今日我宿国慢了一步,就会为日后埋下无尽祸患。”
对于李皓的话,众人也是敬佩不已,不过理想主义的花朵,终究还是需要现实主义来浇灌的。
只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没人愿意表现出自私的一面,要劝也得是在单独进谏的情况下。
正好此时张晗安排侍女送来了茶点,因此这场劝谏便暂时宣告了终结,王堃等人没再多待,就先离开了。
随后两天,王堃、公冶固等人接连前来东宫,想在大朝会前说服李皓,只不过最终都是失望而回。
张晗把这一切都看到了眼里,知道恐怕会有大事发生,只是当面对李皓的时候,却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直到这场有关变法改革的大朝会结束,其父张坦匆匆忙忙得赶来东宫求见。
张晗听侍卫说了张坦着急的模样,还以为是家中有事,结果张坦张口就是:“大事不好了,太子被陛下给扣住了。”
张晗闻言也是心里一惊,本来若是平常时候,有这么个消息,她还真不一定当回事。
但有了之前几天,太子党骨干接连进入东宫,并一谈就是一个时辰起步的架势,让她不得不生出一些联想。
不过好在她的养气功夫深厚,再加上她也相信李皓的能力,绝不可能这么轻易得倒下。
于是便先缓了下神,才说道:“父亲先别急,坐下和我慢慢说,今天发生了什么事?”
张坦的养气功夫还真不如这个女儿,此时却还是焦急道:“我怎么能不急,自古被废的太子可就没有好下场过?”
张晗也没有生气,而是冷静得看着张坦,又重复了一遍刚刚的话:“父亲说远了,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被张晗这么一看,张坦才冷静下来,开始介绍起了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
朝会刚开始时,气氛还是挺正常的,毕竟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特别重要的事关门开会。
一般的大朝会就是例行公务,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就过去了。
只是等常规流程过去之后,商议到改革变法之事时,气氛就有些变样了。
首先是崔明的抢先定调,明里是说事关重大,要听一听诸位大臣的意见。
本来并无指向的话,可偏偏崔明在其中加了一句太子力主推荐,而他自己拿不住主意,那这反对的意味就很明显了。
瞬时间原本就反
直到王堃一行人因为宫中的变故,有心想劝说一下李皓,不要那么的固执,便赶了过来求见。
这些人都是太子党的骨干,在义学中人还撑不起场面的现在,这些人还有很大的统战价值。
因此李皓也需要在树立形象的同时,给他们心里预先埋个伏笔,免得事到临头时做了错误选择。
所以李皓就没让他们吃闭门羹,而是吩咐下人去把他们给引进来。
张晗知道这些人刚下朝就急匆匆过来,肯定是有什么正事要商谈的。
秉承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张晗果断说道:“各位大人急匆匆而来,想必是有要事与殿下相商,那臣妾就不打扰了。”
李皓对此也没意见,张晗走后没有多久,王堃一行人便急匆匆的赶到了。
还不等坐下,王堃便首先开口,显然今日发生的这事让他有多着急。
“殿下从来都是谋定而后动之人,为何今日竟如此鲁莽,非要与陛下相争。”
李皓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诸位都是朝中重臣,都了解我大宿的情况,你们难道真觉得我今日之言是错的吗?”
被李皓这么一问,在场几人不由交头接耳的了一番,然后王堃才答道:“殿下的话自然没错,但总是得考虑一下陛下的态度,徐徐图之才是正道。”
李皓闻言佯装无奈,回道:“这个道理孤又何尝不明白,其实这份计划都已经提交给父皇近一个月了,中间孤也询问了数次,却一直没有结果。
因此今日在说到这个话题时,才想着趁机进言一番,却没想父皇会如此恼怒。”
王堃见状说道:“陛下是天子,于殿下是君父,若真只是受些委屈,那自然没什么。
可若是您与陛下再这么对抗下去,只怕陛下怒急之下,这事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所以还请殿下在大朝会时松松口,不要和陛下争执了。”
相比王堃,公冶固是个直性子,说话不像王堃这般婉转:“是啊,如今郑家重新被陛下重用,郑贵妃也复宠如初。
不仅郑灼被官复原职,连郑贵妃之子也已被封为王,殿下可不能在这时让他们钻了空子。”
这句话一下子点明了主旨,因此李皓也就没避讳了,正好给自己刷一波正义的立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事关社稷安危,孤岂能因怕祸及自身,而置我大宿错失良机。
要知道一子慢满盘皆落索,今日我宿国慢了一步,就会为日后埋下无尽祸患。”
对于李皓的话,众人也是敬佩不已,不过理想主义的花朵,终究还是需要现实主义来浇灌的。
只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没人愿意表现出自私的一面,要劝也得是在单独进谏的情况下。
正好此时张晗安排侍女送来了茶点,因此这场劝谏便暂时宣告了终结,王堃等人没再多待,就先离开了。
随后两天,王堃、公冶固等人接连前来东宫,想在大朝会前说服李皓,只不过最终都是失望而回。
张晗把这一切都看到了眼里,知道恐怕会有大事发生,只是当面对李皓的时候,却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直到这场有关变法改革的大朝会结束,其父张坦匆匆忙忙得赶来东宫求见。
张晗听侍卫说了张坦着急的模样,还以为是家中有事,结果张坦张口就是:“大事不好了,太子被陛下给扣住了。”
张晗闻言也是心里一惊,本来若是平常时候,有这么个消息,她还真不一定当回事。
但有了之前几天,太子党骨干接连进入东宫,并一谈就是一个时辰起步的架势,让她不得不生出一些联想。
不过好在她的养气功夫深厚,再加上她也相信李皓的能力,绝不可能这么轻易得倒下。
于是便先缓了下神,才说道:“父亲先别急,坐下和我慢慢说,今天发生了什么事?”
张坦的养气功夫还真不如这个女儿,此时却还是焦急道:“我怎么能不急,自古被废的太子可就没有好下场过?”
张晗也没有生气,而是冷静得看着张坦,又重复了一遍刚刚的话:“父亲说远了,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被张晗这么一看,张坦才冷静下来,开始介绍起了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
朝会刚开始时,气氛还是挺正常的,毕竟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特别重要的事关门开会。
一般的大朝会就是例行公务,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就过去了。
只是等常规流程过去之后,商议到改革变法之事时,气氛就有些变样了。
首先是崔明的抢先定调,明里是说事关重大,要听一听诸位大臣的意见。
本来并无指向的话,可偏偏崔明在其中加了一句太子力主推荐,而他自己拿不住主意,那这反对的意味就很明显了。
瞬时间原本就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