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气派的县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陈胜与宋瑞跟着人群来到了县衙。

    “这是县衙?”

    宋瑞目瞪口呆。

    若不是跟着人群来到这里,若不是大门口黄花梨牌匾上写着“县衙”二字,他还以为是那个王公贵族的府邸。

    门口摆放着的两只石雕獬豸高大威武,气势不凡,活灵活现,显然是出自能工巧匠之手,没有大几千两银子是做不出来的。

    还有那柱子,居然不是木柱子,而是石柱子,上面雕着仙鹤、锦鸡、孔雀等百鸟图。

    这门口两根石柱子,虽没有獬豸那么传神,可单凭这体量,恐怕也得大几千两才能搞定。

    再看看那大门,好家伙,通体紫檀木的,哪怕不是一整棵树劈成的,又是大几千两银子去了!

    最有趣的当属那登鼓,正常标准直径应该是有人臂那么长的,结果搞得只有腰鼓那么小,鼓座鲜红,挂着红缨接穗,小巧玲珑,煞是好看,漂亮是很漂亮,悬挂在梁上随风飘摇,跟装饰品似的。

    但登鼓又名登闻鼓,那可是县官要办案,敲鼓聚众用的,或者百姓有要紧的大事需要审理,而县衙大门还没开时,便可击鼓鸣冤,让县令上堂问案。

    这可倒好,挂得这么高,鼓还这么小,百姓能敲到吗?就算敲到了,能发出多大响声?

    登闻鼓完全蜕变成了一个装饰品,只起到装饰作用。

    宋瑞将豪华气派的县衙大门尽收眼底后,脸黑得跟锅底似的。

    这小几万两的装潢,这变成装饰品的登鼓,不用想也知道里面的县令是什么秉性。

    当当当……

    一个衙役手持铜锣敲得当当响,高喊道:“旁观者,一人五文钱!”

    伴随着衙役的话,有的人不舍得花便离开大门,在周边游荡,妄图等人出来后,得到一手消息。

    而有的人则很爽快地掏钱,为的就是进县衙大门里亲眼看看热闹。

    “老规矩啊,站着五文,坐着十五!”

    衙役补充道。

    有人交相应的钱,他就用毛笔在那人手背上写下红字的“坐”或“站”。

    我去,此地县令真是人才啊,公堂审案,还分站票坐票的,当这是看相声吗?

    陈胜挑眉,大感意外。

    卖票这种行为,于官府威信力而言可是巨大打击,这县令得贪成什么样,连这蚊子腿都不放过?

    而宋瑞看到这一幕,脸更黑了,红墨字那可是官员办公才能用的朱批!

    一个衙役,敢用朱批,这可是逾矩的大罪!

    还有,百姓进县衙围观审案,是压根不需要交钱的!

    这是为了体现朝廷官员办案公平公正,经得起考验。

    一但交钱,在百姓眼里性质可就变了。

    收钱才能进县衙,这把县衙当成什么了?青楼酒肆吗?

    想到这里,宋瑞再也忍不住了,喊道:“恁这差役真是胆大……”

    陈胜压了压宋瑞的肩膀,低声道:“宋老先生,来都来了,不想看看我们的青天大老爷是如何秉公执法的吗?”

    宋瑞张了张口,最终还是把嘴闭上了。

    如陈胜所言,他还真想看看青天县的县官是怎么办案的。

    “老头儿,叫我干什么?”

    衙役走了过来。

    “没什么,大人,我们要两个坐票,额,座位。”

    陈胜从怀里掏出来约莫一钱小碎银笑道:“多得算孝敬您的。”

    衙役眼前一亮,一把将碎银揣进怀里,“算你小子识相,一会儿给你安排个好位置!”

    不多时,该交钱的都交了,被告人陈富祥父子和原告张彪终于可以进去县衙了。

    好在这还未到炎炎夏日,不然张彪儿子的尸体这会儿该招苍蝇了。

    县衙的整体构造就是公堂加公堂前面的大院子。

    人从大院门口进,门两旁角落用红栅栏围出来两片观众席。

    卖票的衙役还真没食言,给陈胜和宋瑞安排了两个连坐靠前的位置。

    事实上坐票都是靠前的,后面一堆站票人挤人,跟挤公交似的,这一差别体现出来,给陈胜感觉这钱花得还挺值,就离谱。

    公堂的四对紫檀木立柱上分别写着两副楹联。

    前两柱写着“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

    后两柱写着“廉耻自守则常足”,“道德是乐乃无忧”。

    有意思的是,公堂正上方挂着的匾,上面写的不是“明镜高悬”或“正大光明”,而是“公正廉明”。

    “公正廉明?好一个公正廉明啊!”

    宋瑞气得咬牙切齿。

    光着衙门,少说也得大几万两,你特么一个县令,每年朝廷拨的公款就那么些,能让你把衙门修得如此气派?

    彼其娘之,我特么一个钦差大臣一年的俸禄,都买不起一根柱子!

    “哈~”

    县令打了个哈欠,揉了揉惺忪睡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