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千古罪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范天文从省里来到龙头时,就有人告诉他:“龙头公司不好管理啊!因为前任局长蔡长青的影响力太大了,他的根系庞大得难以想象。”

    起初,范天文并不在意这些话,但当他到达龙头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尽管蔡长青已经调到市局,但实际上,他仍然牢牢地掌控着整个龙头县公司。

    表面上看,范天文是一把手,但在许多事情上,他几乎没有发言权。

    下面的所长和站长们,都是蔡长青的亲信,他们似乎更愿意听从李春光的指令,而不是范天文的命令,此外,范天文也了解到,许多所长和站长在过年过节期间都会给李春光送礼,而他自己的家门则异常冷清。

    当然,他是一个非常沉稳、有耐心的人,明白与那些人直接对抗并不是明智之举。

    因此,一直以来,他选择采用温和的策略来应对他们,这种方式让人们误以为他性格随和,缺乏斗志,认为他只是在这里镀镀金,过几年就会离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他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当鹤地水站的堤坝决口时,他意识到自己的机会终于到来了。范天文可不是个傻瓜,上次的水质报告已经显示出存在重大问题,但他也清楚,仅靠水质问题本身并不能带来太大的影响。

    毕竟,公司在水的运输过程中还会进行各种消毒和处理措施,只要最终送到用户家中的水没有出现严重问题,那么水质问题就不会成为一个大麻烦。

    但这次情况有所不同,王杰冠的话给了他勇气,因为这是一起因渎职引发的安全事故,背后必定涉及到腐败问题。

    这次他得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一个可以将龙头公司重新洗牌的绝佳时机。因此,范天文这些天来表面上装出一副顺从的样子,但实际上,一到市局,他便悄悄地向肖局报告了相关情况。

    肖文汉目前的处境有些微妙,尽管蔡长青来到市局担任二把手,但他一直表现出色,并迅速与省公司的某位董事建立了良好关系。于是,一些传言开始流传,称省公司似乎有意将他调离龙魁,将职位让给蔡长青。

    这使得肖文汉陷入了相当被动的境地。

    蔡长青进步太快了,有点出乎他意料。

    这才几年?

    事实上,他本人对蔡长青并没有太大意见,凭心而论,蔡长青这个人确实有魄力,到了市公司来,也勤勤恳恳的,搞出了一系列的政绩。

    但如果他能升职到省里担任某个部长级别的职务也就罢了。然而,似乎省里没有这个想法,而好像要将他调到其他偏远地区,即使是平调,他也不情愿离开。

    毕竟,龙魁市不仅环境宜人,他的亲朋好友都在这里,他怎么可能轻易舍弃这一切呢?

    人不是什么圣人,都是自私的。

    所以范天文跟他汇报这件事以后,肖文汉略作思考,马上就同意要彻查此事了。

    蔡长青的招牌是鹤地水站,鹤地水站一旦有什么问题,就算他不死,也会掉一层皮,这样省里对他的提拔,也应该可以缓一段时间。

    他就有时间再去操作一下了。

    操作不操作,天差地别,这是现实,也是事实。

    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顺理成章了。

    王杰冠有了肖局支持,就等于手持了尚方宝剑。

    而且肖局又安排安监部一起介入到了水站去调查取证,当然还组织了一个比较的权威的鉴定第三方,对鹤地水站的堤坝进行了第二次的检测。

    毫无疑问,结果是-不及格,详细报告有好几页,但大致意思可以总结如下:

    首先,堤坝地基深度存在严重问题。经过现场检查,发现只有五米深。对于这样高水位的水站来说,水流的冲击力非常大。通常情况下,至少需要八米以上的地基深度才能保证安全。而最初的设计方案中明确规定了要达到十米的深度。

    其次,水泥的密度也存在严重不足。根据现场检测的数据,实际使用的水泥密度仅为 2.85g\/cm3,远低于我们所要求的标准值 3.15g\/cm3。特别是对于这种高危堤坝,对水泥的密度要求更高。

    最后,钢筋的密度同样不符合标准。通过对堤坝的抽样检查,发现其钢筋的密度为 6.65g\/cm3,而标准的钢筋密度应为 7.85g\/cm3。当然,考虑到这是一座水站,对于钢筋密度的要求会更高。

    ......

    负责这件鉴定的负责人小方过来和王杰冠说道:“王工,你们这个检测还是很及时的,现在整个水站堤坝里面已经出现多处断股、地基下层等情况,如果不及时检修维护,下一次大水,极有可能再一次发生洪涝,到时候这几公里的堤坝估计会全线崩塌,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小方确实并不知道其他的东西,只是负责检测罢了,王杰冠也不敢跟他多说什么 ,只是说:“辛苦你了,我们会尽快进行维护的。”

    看完这份这份鉴定报告,王杰冠确实内心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