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石壕尉李彦仙(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地方。

    自己不仅与原主躯体各项身体指标高度匹配,连出生地也是宁州彭原,还拥有和原主一样的倔。

    一样的赤子报国之心。

    原主今年三十有二,姓李,名彦仙,字少严。

    他还有另一个名字,李孝忠。

    原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宋忠臣。

    靖康元年八月(1126年8月),两宋名臣李纲奉命宣抚两河,李孝忠上书弹劾其不知兵,将要误国,结果被有司下令追捕,被迫逃亡并改名李彦仙。

    同年同月,金军挥师南下入侵大宋,包围大宋都城汴京。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对应公元时间是1126年12月27日-1127年1月24日)。

    统帅六路大军前去京都增援的永兴军帅范致虚,不但不听李彦仙“崤山、渑池之间道路险隘,不如分兵前行,留一半兵力镇守,防止有变”的建议。

    还责怪李彦仙贪生怕死,沮丧军心,罢了李彦仙的裨将官职,降为石壕尉。

    因为忠贞爱国,敢于直言,得罪上司,李彦仙原来名字都不能用还遭受朝廷追捕,还被贬职

    石壕尉这个军职,是大宋60级武阶官里排行第53级的无品校尉。

    从一开始的第11级承节郎武阶官到现在降到的第53级的无品校尉,一下子被贬了42级官职。

    原主李彦仙可算是不折不扣的大宋大忠臣!

    这石壕尉大致相当于后世的一县的武装部部长。

    相当于原主为国仗义执言,殚精竭力却是官越做越小。

    原主纵是大宋虐我千百遍,我待大宋如初恋。

    还是一直对大宋念念不忘。

    一如既往,投军救国。

    这不纵使被贬了陕州做石壕尉,连陕州主政大官陕州经制使王燮和陕州大部官吏逃跑了。

    还未夺舍前的原主李彦仙却还以石壕尉身份坚守在三觜山,抵抗金人!

    现在。

    早前得到勤王诏令的陕西宣抚使、永兴军帅范致虚。

    会同了西道都总管王襄,陕西制置使钱盖,共20万兵马,对外号称30万兵马驰援京都。

    永兴路军帅范致虚不听李彦仙分别会进渑池的建议,在数日前与金军西路军都统完颜娄室5万大军在邓州千秋镇激战。

    30万大军就此战败溃散!

    根据现在情报表明,

    完胜范致虚30万大军后,金军西路都统完颜娄室将会押送俘虏和所缴获范致虚军粮食、铠甲、兵器、战马、随军财物返回云中。

    这个消息还是原主李彦仙廓出性命探查得回的。

    原主李彦仙在追击这队北返云中探路的金军前军哨骑时不慎落水昏迷。

    从而让来自后世的李彦仙灵魂,莫名夺舍了这具原主身体,重生了过来。

    重生了过来,原主的执念让他不得不冒着寒冷天气继续原主誓死抵抗金军的事业。

    对于李彦仙来说,夺舍重生回到古代,他更多的是期盼望而不是惧怕。

    这意味着他有机会改变大忠臣岳飞的结局。

    他要从陕州这里开始,独霸全国。

    且大宋历史,他熟呀。

    他可是从某某科技大学文史专业出来的,就是因为文史类的知识让他感觉毫无挑战性了,才从学校直接申请投军的。

    后面再一路过关斩将,又成功通过华夏最精锐特种部队701选拔参军.

    这大宋历史,他可了解得比较清楚。

    比如这次前去汴京城的勤王大军。

    永兴军统帅范致虚,和西道都总管兼洛阳守将王襄,陕西制置使钱盖、环庆路军帅王似,熙河路军帅王倚,步骑20万,随从马夫青壮10万,共30万兵马。

    在邓州千秋镇被仅仅只有5万的完颜娄室的精骑打败。

    这30万宋军兵马死者过半,仅王似、王倚、孙昭远,范致虚等人身率数十骑逃脱。

    这是历代王朝里最差劲的王朝,没有之一。

    堂堂大宋皇帝,出尔反尔。

    比如金国平州的辽人张觉,原先要投降大宋了,宋徽宗赵佶也默许接受。

    结果人家金兵围燕京了,又转头把投降过来的张觉斩首熄灭金人的怒火。

    导致辽人身份的原大宋恩州观察使兼啄州诸军事郭药师转身投降了金国,做了燕京留守。

    做了大金南下大宋的“带路党”,为大金轻车熟路南下攻击大宋,对汴京成功实施了斩首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情报支持。

    再比如,靖康元年,金军第一次南下汴京时,大宋皇帝明明已经答应了割让太原,真定,中山三府。

    结果后面各路勤王大军合计20万齐聚汴京城,这大宋皇帝又抖起尾巴感觉又可以了,不肯答应割让上面北方三镇了。

    金国提兵南下,这次一举捣破汴京城,俘虏了大宋皇帝。

    你说原主侍奉的这一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