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时立爱被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时立爱在这关键节骨眼被刺杀,瞬间打乱了李彦仙的很多计划。

    比如若骗开不成武关,后续那9000前去武关的士卒怎么办,硬攻?

    损兵折将不止,独自防守洛阳都吃力,难道骗开武关后,直接兵至长安,然后闭关自守?

    李彦仙隐隐发觉这事大了,这是时立爱的计策还是他的计谋吗?

    李彦仙这几日复盘整个攻陷洛阳的计划后发现是当时真的是孤注一掷。

    幸好他李彦仙赌对了,金人在洛阳这里就潼关和函谷关部署多些士卒。

    完颜活女大概想不到后世的特种登山装备,被李彦仙在这个时代研制了出来,并有了猛虎营这些特种兵行偷袭打开了关门。

    而且李彦仙舍近求远,从潼关而不是函谷关叩关进攻洛阳,从金人的部署反应来说,这确实出乎了金人的意料。

    从潼关一路东来洛阳,走的南崤道,一路上只有零星的金军抵抗,便是明证。

    只是真让自己守起洛阳来,李彦仙发现哪里跟哪里都是漏风的隐患,需要多处重兵防守。

    本来想和时立爱在迎接皇后之后再进行商讨的,如今时立爱却是先一步被刺杀晕倒了,他李彦仙找谁说去?

    这古代战争规则这么多弯弯绕绕,可不比他做特种兵王的时候,想怎么做怎么做。

    现在的他是两州一十六县大帅,麾下数万士卒和两州数十万百姓的性命就在他手里了。

    焉能不慎重?真是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战略是盘大棋,下错了就满盘皆输,即使你战术做得多么漂亮。

    就如当初唐玄宗应对安史之乱一样,前期对安禄山谋反不顾不管,后期发现后马上出兵潼关决战,最后唐军惨败,潼关失守,长安沦陷。

    时立爱居住的幕僚府衙就在洛阳州衙旁边,李彦仙将它挂名尚书台,用以充实行洛阳、陕州两地事务办公用所。

    李彦仙现在拥有两州一十六县,地方虽然不大,可是人口是个大基数,故而设置尚书台管理陕州和洛阳两地事务。

    明眼人看出,尚书台和尚书省就差一个字。不过这个省字,李彦仙现在不能用,那是皇帝用的政令机构。

    对此李彦仙还是很佩服军师时老头,既给手下将士出了暗示和希望,又可以体面地苟存在大宋体制内。

    要知道尚书省,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其前身短暂称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秘书机关尚书发展得来。

    陕州在李彦仙出征洛阳时,户籍人口户数达到了35万,还有很多流民未曾登记造册。

    陕州新城准备建三期,第一期和第二期陕州民宅已经低价分配完毕。

    在出征前,翟兴就领着李林甫泥瓦匠工程合作社开始靠近城西的太阳渡建造第三期。

    这里是连接晋豫的古渡之一,对岸为平陆县夏阳。这里其实也是茅津渡的一部分。

    这里将作为进军中条山的航程最短的渡口。

    如今陕州户籍人口根本登记完成不了,因为每日都有大量流民逃难到陕州这里。

    洛阳在攻破后,李彦仙看过金人的州衙人志,整个洛阳城有58万户人口。

    陕州的李彦仙主政过,清楚,35万基地肯定有,洛阳的“诡名户”肯定只多不少。

    没有具体人口户籍,很难对洛阳形成有效的治理,再如今大军时刻压境,朝不保夕,理清户籍,李彦仙就好对洛阳赋税和士卒招募下手了。

    诡名户是大宋地主和官僚为规避税役,虚立户名,假报户籍的行为。

    大宋国家赋役有正税和摊派、和买、差役、夫役等,大部分是按土地资产征收的。

    为逃避赋役,作为土地等资产的主要和少数占有者、大宋赋役本来的主要承担者,就会通过隐瞒财产令大宋朝廷失去征纳依据或者通过设立虚名记挂在他人身上、利用不存在的人进行分散名下财产。

    这样的后果就是富有的人占据很多跨越州郡又是肥沃的土地,反而他们缴纳赋税最轻。

    贫穷的人拥有的土地不仅少还很贫瘠单薄,所承担的赋税最重。

    洛阳尚书台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搞清楚洛阳的户籍人口。

    做为尚书台首席幕僚时立爱的行刺,令这项工作戛然而止。

    尚书台目前只有零星的几位应募的进士和秀才在这里办公,李彦仙为方便这些幕僚,还特意把尚书台后面的民居一并买了下来,打通,做了幕僚寝舍。

    这尚书台不算大,与后宅打通后,构成三进院落。

    前进院落是尚书台办公场所,中进院落是尚书台议会场所,后进院落则是尚书台幕僚休息场所。

    后进院落现有房10间,时立爱寝舍就在后进院落正中间厢房。

    被刺伤后,就被抬回了这里医治。

    推开房门,就见时立爱一脸痛苦躺在床上,面色苍白,喘着大气。

    “郎中大哥,这老翁伤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