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韩昉献计灭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时立爱先后在辽国和金国处于朝廷中枢位置,自然清楚灭西夏的困难。

    要知道西夏南有横山,横山北高南低,易守难攻,东有贺兰山,北面的大漠。

    只要西夏集兵一个地方,宋金辽都打不下他。

    再来看看西夏的整体概况。

    西夏处于大宋的西北边陲,东面是黄河,西边是玉门关,南面接近萧关,北面就是大漠。

    用后世通俗的话来说,家就在十字路口,往哪走都方便,前提得有路给你走。

    什么意思?

    西夏在一个强国环伺的地域,谁说一声不愿意,西夏就没有路走了,商贸也没有了。

    西夏东北面现在是受控于金国。

    大漠以前霸主是辽国,这国曾经也对西夏发动过多次灭国战争,后来辽国被金国所灭,也顺承代替了辽国对西夏的霸主地位。

    鉴于西夏和宋有很长一段国境相连,金国一直是大棒加糖果,推动西夏与大宋再次开战。

    西夏正北方向是蒙古人蒙兀族的地盘。

    西北方向则是回鹘(hu),回鹘人的重骑兵也是赫赫有名的。

    论辈分,西夏的重骑兵铁鹞子得尊称回鹘人的重骑兵一声师傅。

    据说,西夏这支部队就是根据回回鹘人的重骑兵改编而成的。

    西夏南面就是吐蕃诸部和宋。

    要命的是,宋和西夏是死对头,双方比较大型并且有记录的,从1039年第一次宋夏战争,到1119年,西夏被逼臣服大宋,宋夏之间大辽打了80年的战争。

    留在历史长河的是五次战争史。

    可以说西夏是一个四战之地。

    这样的国家必须要有打不死,适当的时候要怂才能生存下去。

    换句话来说,我强大的时候打到你连阿妈也不认识,我弱小的时候,就是认怂,我们议和。

    原本横山在上一年的靖康元年之前已经被大宋拿了下来。

    但是在道士皇帝宋徽宗推动下,与金人达成了联金伐辽。

    机会就在上一年的靖康元年年初,西夏趁着金国覆灭辽国,大宋调西北边陲各路西军支援金国,于是大军南下,夺回了南面的屏障横山。

    “主公,现在荡灭西夏却是为时尚早,主公万万不可轻言刀兵。

    我军已经连战延安府、富平、太原、云中,现在不过是危机转移并没有消失,主公应待时而动。”时立爱有些忧愁看着李彦仙。

    兴许李彦仙就是看到了现在金国收瘟疫以及前期吞地过多无法消化,才有荡灭西夏的想法,

    要知道,金国出于战略牵制考虑,在出兵大宋之前,已经数次怂恿尚处在和议中的西夏对宋开战,以图西夏出兵牵制住大宋精锐部队西军。

    如果现在李彦仙灭夏,金国也断不会坐看西夏被灭,而生生折损一个可以牵制大宋的盟友。

    这便是国与国之间的平衡威慑。

    “为何先手是横山?”李彦仙仿佛没有看到焦虑的时立爱。

    “主公,宋前代明相范仲淹曾说过,臣当与琦练兵选将,渐复横山,以断贼臂,不数年间,可期平定矣。”

    “且据臣所察,横山产粮、盐、铁矿。

    横山以北是西夏的主要养马场,那里水草丰茂,适宜养大批战马。

    最重要一点,横山是西夏的南大门。打开横山,就可以一马平川直入西夏腹地。”

    李彦仙闻言头皮发麻,这西夏是一副硬骨头。

    “恩师,小生不敢苟同恩师所说。”营帐中从时立爱身后走出一位中年男子,他身着道袍,衣服有些凌乱不堪。

    李彦仙和时立爱商议军事之时,时立爱执意留下了麾下这个人,李彦仙还以为是时立爱请的“保镖兼书童”。

    “老时头,这位是?”李彦仙挑了挑眉头。

    却见时立爱只是轻微皱了一下眉头,接着笑着说道,“主公,我年事已高,这位便是我的高徒。”

    “逆徒还不快来拜见主公!”

    只见那位身着道袍的中年人泪眼婆娑,忽然对着李彦仙直接跪了下来,还行了三拜九叩大礼。

    “快,请起,既是时公高徒,何须拘泥于礼数。”李彦仙看了看时立爱,这两年四处出战,整个陕州一应后勤、行政全由时立爱,这个已经70岁的老人家,按照规例,早应该是享受儿孙福了。

    现在他推出爱徒,竟然有了走的意思吗?

    李彦仙明明记得,上一世时立爱可是活到了82岁,还有12年寿命的。

    他,不会,走吧?

    时立爱拉着那中年人手,来到李彦仙跟前,说道,“主公,臣毕竟曾是金国中枢,而今又年老昏聩,臣为主公推荐爱徒,实是为主公的千秋伟业而添一份砖瓦,请主公不必介怀。”

    “罪官韩昉,先前不识好歹,坐镇燕京,为金人为非作歹。

    听说李大帅乃大辽驸马,如今威震燕云,我心有愧疚,请大帅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