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兵权之争(1/2)
杨慎矜双手捧着翡翠,恭敬地递向李纯阳,说道:“宰相大人,此乃我偶然所得的一块稀世翡翠,今日特来献给大人。这翡翠的品质上乘,恰似大人您那高洁无暇且尊贵无比的身份与地位,权当是我一点小小的心意!”
李纯阳看着那翡翠,心中明了杨慎矜此举意在讨好自己,但面上仍保持着淡淡的微笑,说道:“杨大人,你这礼物太过贵重,我无功不受禄,实难收下。”
杨慎矜说道:“这不过是我对您的一点敬意,请宰相务必收下!”
李纯阳暗想,在朝堂之上亦需广结盟友,扩充势力,杨慎矜主动来投,若能将其招入麾下,于己有利。
“杨大人盛情难却,我若再推辞,倒显得不近人情了,那我就受之有愧了!”
李纯阳缓缓接过翡翠,仔细端详一番后,妥善收起。杨慎矜见李纯阳收下礼物,顿时喜笑颜开,心中暗喜自己投靠有望,忙再次行礼道:“多谢宰相大人,日后定当唯大人马首是瞻!”
李纯阳收下翡翠后,对杨慎矜说道:“杨大人,既已表明心意,那你我便是同路之人!”
杨慎矜连忙附和:“宰相所言极是,您在军事上威震四方,只是这朝堂之事,人心复杂,还需小心防范。我在朝中司职监察御史,定会为宰相留意各方动静,若有奸佞之徒妄图对您不利,我也会及时告知宰相!”
杨慎矜身为监察御史,作为言官,他拥有弹劾任何一级官员的权力,这对于李纯阳而言,无疑是一把利刃,随进可以刺向政治对手。
李纯阳随手端起了茶杯,说道:“那就多多仰仗杨大人了,你我携手共进吧!”
杨慎矜见宰相端起了茶杯,懂得端茶送客的道理。赶紧站起身,脸上依旧挂着恭敬的笑容。
“宰相大人日理万机,今日叨扰许久,卑职这就告辞了。宰相的吩咐,我定当铭记于心!”
说罢,他微微弯腰行礼,目光中满是敬畏与顺从,然后脚步轻盈而迅速地朝着书房门口走去。
看着杨慎矜的背影,李纯阳心里有了几分得意。这人知道自己掌握着权力,迅速站到了自己的队伍里。
官场上就是这样,想要快速提升,必须得找到强大的靠山。杨慎矜与他结成同盟,不仅能在关键时刻得到庇护,还能借助其影响力获得晋升的机会。
杨慎矜来拜了码头之后的几天里,陆续有朝中官员来看望李纯阳,并或多或少了表达了“敬意”。一时之间,李府门庭若市,进进出出都是朝中人士。
这日早朝,李亨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视群臣,缓缓开口:“众爱卿,如今长安虽已收复,可洛阳仍在叛军之手,实乃朕心头大患。洛阳乃大唐东都,战略要地,不可久失。朕意以为,需整军经武,筹备粮草,选派良将,出兵收复东都。此役关乎大唐国运,务必要慎之又慎,精心谋划。朕望诸爱卿各抒己见,齐心协力,早日收复东都,让百姓重归安宁,诸位可有良策?”
李亨提出收复东都洛阳的想法,朝堂之上,气氛凝重,未等众人议论,郭子仪便上前一步,恭敬地奏道:“陛下,臣以为此次出征,应由太子李俶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此乃惯例,历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皆由皇室成员担任。太子殿下贤明,若能担此大任,必能激励士气,使将士们奋勇杀敌,且可让天下臣民看到陛下对平叛大业的重视与决心!”
李纯阳一听,心中立刻警觉起来,目光如炬,直视郭子仪,虽未言语,但眼神中透着质疑。
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掌管调度整个国家的军队,是平叛的总指挥。这个职位本是由他在担任,郭子仪居然直接开口要夺了自己的兵权。
郭子仪面无表情,李纯阳又看了看皇帝李亨,李亨却是饶有兴趣地看着郭子仪。
李纯阳心里瞬间明白,郭子仪这看似遵循惯例的提议背后,恐怕是李亨的授意,李亨想借此机会削弱自己的兵权。
郭子仪接着说道:“天下兵马大元帅本是由宰相担任,宰相文韬武略实是第一人选,只是长安刚刚收复,宫里宫外诸般事务都须宰相亲力亲为,恐难以分身兼顾洛阳军务。而且收复洛阳,对于太子李俶殿下而言,也是绝佳历练之机,可在军事上积累经验,为日后继承大统奠定更坚实根基。臣等自会全力辅佐太子殿下。”
李纯阳望了一眼杨慎矜,冲他使了个眼色。李纯阳相信以杨慎矜的聪明,他应该明白自己的意思。
果然,杨慎矜上前一步,沉声道:“陛下,臣以为不妥。太子殿下虽尊贵且有仁德,但洛阳叛军如今势力仍然强大,非有丰富作战经验与军事谋略之人难以应对。臣以为宰相率军收复长安,诛杀安?山,对叛军虚实较为了解,若贸然更换主帅,恐影响军心士气,延误战机。所以臣认为,还是应以宰相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李亨叹了口气说道:“宰相实乃大唐肱股,文能安邦,武可定国,在平叛之中居功至伟。若无宰相,朕恐难以重回这长安宫阙。率军东进,宰相本是最佳人选,只是这叛军虽然被逐出长安,可朕却也日夜忧思,不知哪
李纯阳看着那翡翠,心中明了杨慎矜此举意在讨好自己,但面上仍保持着淡淡的微笑,说道:“杨大人,你这礼物太过贵重,我无功不受禄,实难收下。”
杨慎矜说道:“这不过是我对您的一点敬意,请宰相务必收下!”
李纯阳暗想,在朝堂之上亦需广结盟友,扩充势力,杨慎矜主动来投,若能将其招入麾下,于己有利。
“杨大人盛情难却,我若再推辞,倒显得不近人情了,那我就受之有愧了!”
李纯阳缓缓接过翡翠,仔细端详一番后,妥善收起。杨慎矜见李纯阳收下礼物,顿时喜笑颜开,心中暗喜自己投靠有望,忙再次行礼道:“多谢宰相大人,日后定当唯大人马首是瞻!”
李纯阳收下翡翠后,对杨慎矜说道:“杨大人,既已表明心意,那你我便是同路之人!”
杨慎矜连忙附和:“宰相所言极是,您在军事上威震四方,只是这朝堂之事,人心复杂,还需小心防范。我在朝中司职监察御史,定会为宰相留意各方动静,若有奸佞之徒妄图对您不利,我也会及时告知宰相!”
杨慎矜身为监察御史,作为言官,他拥有弹劾任何一级官员的权力,这对于李纯阳而言,无疑是一把利刃,随进可以刺向政治对手。
李纯阳随手端起了茶杯,说道:“那就多多仰仗杨大人了,你我携手共进吧!”
杨慎矜见宰相端起了茶杯,懂得端茶送客的道理。赶紧站起身,脸上依旧挂着恭敬的笑容。
“宰相大人日理万机,今日叨扰许久,卑职这就告辞了。宰相的吩咐,我定当铭记于心!”
说罢,他微微弯腰行礼,目光中满是敬畏与顺从,然后脚步轻盈而迅速地朝着书房门口走去。
看着杨慎矜的背影,李纯阳心里有了几分得意。这人知道自己掌握着权力,迅速站到了自己的队伍里。
官场上就是这样,想要快速提升,必须得找到强大的靠山。杨慎矜与他结成同盟,不仅能在关键时刻得到庇护,还能借助其影响力获得晋升的机会。
杨慎矜来拜了码头之后的几天里,陆续有朝中官员来看望李纯阳,并或多或少了表达了“敬意”。一时之间,李府门庭若市,进进出出都是朝中人士。
这日早朝,李亨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视群臣,缓缓开口:“众爱卿,如今长安虽已收复,可洛阳仍在叛军之手,实乃朕心头大患。洛阳乃大唐东都,战略要地,不可久失。朕意以为,需整军经武,筹备粮草,选派良将,出兵收复东都。此役关乎大唐国运,务必要慎之又慎,精心谋划。朕望诸爱卿各抒己见,齐心协力,早日收复东都,让百姓重归安宁,诸位可有良策?”
李亨提出收复东都洛阳的想法,朝堂之上,气氛凝重,未等众人议论,郭子仪便上前一步,恭敬地奏道:“陛下,臣以为此次出征,应由太子李俶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此乃惯例,历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皆由皇室成员担任。太子殿下贤明,若能担此大任,必能激励士气,使将士们奋勇杀敌,且可让天下臣民看到陛下对平叛大业的重视与决心!”
李纯阳一听,心中立刻警觉起来,目光如炬,直视郭子仪,虽未言语,但眼神中透着质疑。
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掌管调度整个国家的军队,是平叛的总指挥。这个职位本是由他在担任,郭子仪居然直接开口要夺了自己的兵权。
郭子仪面无表情,李纯阳又看了看皇帝李亨,李亨却是饶有兴趣地看着郭子仪。
李纯阳心里瞬间明白,郭子仪这看似遵循惯例的提议背后,恐怕是李亨的授意,李亨想借此机会削弱自己的兵权。
郭子仪接着说道:“天下兵马大元帅本是由宰相担任,宰相文韬武略实是第一人选,只是长安刚刚收复,宫里宫外诸般事务都须宰相亲力亲为,恐难以分身兼顾洛阳军务。而且收复洛阳,对于太子李俶殿下而言,也是绝佳历练之机,可在军事上积累经验,为日后继承大统奠定更坚实根基。臣等自会全力辅佐太子殿下。”
李纯阳望了一眼杨慎矜,冲他使了个眼色。李纯阳相信以杨慎矜的聪明,他应该明白自己的意思。
果然,杨慎矜上前一步,沉声道:“陛下,臣以为不妥。太子殿下虽尊贵且有仁德,但洛阳叛军如今势力仍然强大,非有丰富作战经验与军事谋略之人难以应对。臣以为宰相率军收复长安,诛杀安?山,对叛军虚实较为了解,若贸然更换主帅,恐影响军心士气,延误战机。所以臣认为,还是应以宰相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李亨叹了口气说道:“宰相实乃大唐肱股,文能安邦,武可定国,在平叛之中居功至伟。若无宰相,朕恐难以重回这长安宫阙。率军东进,宰相本是最佳人选,只是这叛军虽然被逐出长安,可朕却也日夜忧思,不知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