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脱阵营叛将釜底抽薪 延水河虎将马踏如泥(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叮咛徐硕,此“留徐剑”为乃父化身,人在剑在,人亡剑亡。

    那青铜古剑绝非凡物,但见那徐硕将那“留徐剑”往钩索处一搭,猛地松开双手,那马犹自奔腾,只见剑与钩索火星四迸,但听得哗啦一声,徐硕知道,这钩索已然打开。

    “铁鹞子”显然非常恼怒,策马回枪,徐硕身形一转,滚到其侧方,以剑为支撑,一个打挺,身体倒立起来,腿一勾,那“铁鹞子”竟然自马上翻身而下,而徐硕则稳稳地坐于马上。

    “铁鹞子”一声怒吼,手握银枪,正要起身,一柄寒剑已经欺到身前,徐硕剑尖直指“铁鹞子”眉心,他手握剑柄,气贯掌心……铠甲之下,那双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眉心一颗红痣尤为醒目,徐硕心下一动,猛然收回剑锋,双腿一夹马肚,飞奔融入宋军阵群……

    天色已暮,寒风四起,延水尤凉。

    西夏人如蝗虫一般,不知疲倦地进攻,进攻,再进攻……死了一批,再出现一批,如同延水涨潮一般,后浪盖过前浪,踩着同伴的尸体不断往前。西夏军队显然在策略上亦有变化,在其主将野利遇乞的策略下,西夏军队开始从西南方向冲击宋军,使刘平尤为焦虑的是,宋军队形已然被冲散,由一股势力变成好几队分散的人马,本身就敌强我弱,加之队形分散,宋军颓势尽显。

    唐时冯道有诗云: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当神卫都头卢政带领200名士兵的强弩队赶到时,刘平便对冯道这首诗感同身受。一时间,卢政200名强弩万箭齐发,蝗虫一般的西夏军队纷纷败下阵来。前方观战的西夏大将野利遇乞一声号令,西夏军拖着同伴的尸体在乱箭纷雨中逐渐撤退。

    刘平与卢政面面相觑,最后相视大笑。

    “刘将军,属下来迟……”

    “不,”刘平做了一个阻止的手势,“刘某及众将士的命都是卢将军您救回来的。”

    “刘将军,您看这天色将晚,此处又四面环山,想那西夏番人习惯了山路陡峭,如果趁夜色对我军居高冲击,我们难以抵挡啊。”

    “卢将军的意思是?”

    “我们还是暂且退却,保存实力,不日再战。您看看,我们以万余兵力,抵抗其10万西夏兵,能抗击至此,已属不易。现在人困马乏,若再勉强作战,难免遭遇不测。”

    “不日再战,何来‘不日’?想那西夏兵也不可能善罢甘休,此刻退去想必很快就会修整而返,卢将军现在莫说退却,就是暂且喘息都需谨慎。”刘平皱着眉头打断卢政的谏言,转头对石元孙说,“石将军,号令下去,不要松懈,不要轻敌,严阵以待,准备恶斗。”

    “得令!”

    那边军中听得石元孙的号令,一片哗然,“严阵以待?那西夏军难不成是铁打的么?”

    “我就不信这风高夜黑的,西夏还能摸黑来战不成?”

    “刘将军,你看少将军还抢了那铁鹞子一匹骏马,这是该重赏的吧?”军中有人起哄,大家都哈哈大笑。

    徐硕一听有人提到自己,面上一红,并不搭话。倒是刘平,一抹脸上的污血,“都别废话,听我号令,严阵以待,今晚必有一场恶战!邀功请赏的事,你们先把功劳记着,这一仗打完,我必定重赏!”

    话音未落,但听得山前四面呼声阵阵,西面狭窄的山道间赫然冲出一队骑兵,人数不多,与白天撕开阵营的重装“铁鹞子”不同,这一队骑兵皆轻装,人人配置骑枪、佩剑、战斧、盾牌和弓箭,轻骑兵飞也似地杀到宋军阵前,先前还在开玩笑的士兵一阵手忙脚乱,加上征战疲惫,被西夏人这么猛然一冲,几欲败下阵来。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宋军的阵列便被西夏军对冲得向后退了30多步,前军石元孙、郭遵、王信和万俟政四个指挥将领加之2000名骑兵被包围,一时间旗号混乱,指挥不明。徐硕内心就像跌进冰窖一般,对着西夏骑兵一阵砍伐,身上也中了数箭,一直铁质箭羽深入肩头,他钢牙一咬,气运指尖,一个用力竟将铁箭自肩头拔起,顿时肩头鲜血喷涌。好在铁箭并未染毒,徐硕稍微放下心来。

    砍杀之间,徐硕余光一凛,但见都监黄德和带领旗下士兵群起撤退,往甘泉方向奔逃。徐硕气血上涌,顾不得许多,留徐剑一戳马股,那蒙古马长嘶一声,飞驰而去。

    “黄都监,留步!黄都监!”

    徐硕横刀立马于黄德和马前,四目相对,“黄都监,您这是作何?”

    “少将军,还请体谅黄某,这2000将士为了我出生入死,我不能在万难时刻让他们送命。”

    “黄都监此言差矣,将士保家卫国,出生入死天经地义,他们不是为了你,是为了我大宋,为了我大宋百姓。你这样做,与逃兵有何差别?”

    “休说大话,少将军,您还年轻,一腔热血我不拦你。我有家有口,他们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