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洋眼中的周文强老师(1/4)
2024年汇成公司年会现场,有一个环节是周文强老师对加入公司10年以上的元老进行颁奖表彰。同时VcR里也播放了一段我们跟随周文强老师一起,在创业初期吃盒饭、喊目标、追梦想的视频,满满的热情,满满的爱的能量在流动,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这份教育事业的热爱。视频中的我们和今天的我们外在形象上都有了岁月的痕迹,不变的是热情和热爱更浓厚了,当时喊的目标今天都已经超额达成。
作为一个80后,我没有天赋异禀,没有显赫家世,唯一有的是不甘心,不甘于在一份平常的工作中消耗我的青春。我时刻都觉得我需要一个战场,一个年轻的战场。
眼看快要毕业了,快触摸到铁饭碗的边了。然而,政策的改革大潮彻底粉碎了我们那届毕业生的美梦,“毕业意味着失业”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的。
为了不让父母陷入失落的境地,更不甘于命运如此,于是我选择去经济发达的南方,打工成了我最快的出路。随后我们一批同学在学校的安排下进入东莞的工厂,成为流水线上的一名普通的员工。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早出晚归,两点一线,早上进到车间,直到晚上披星戴月,几近凌晨才回到12人一间的宿舍,最快速度排队洗漱后,最早一点多才能将疲惫的身躯全然放松地躺在硬板床上入睡。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每小时加班费1.5元,宵夜吃个炒粉就要花去2~3个小时的加班费。我不甘心就这样一直做一个流水线的普通员工,我渴望改变!
通过三个月的勤奋努力,我晋升做物管,后来慢慢做维修工、组长、拉长。时间长了,我发现这种工作做得再好也只是一份工资,没有更好、更大的发展。今天重复昨天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像个机械人一样地生活着。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该如何改变?
几经思考,我决定辞职。于是我在很多同学的不理解中,辞去了这份拼命打拼了几年的“铁饭碗”。
恰在这时,偶然间我认识了一个做销售的老乡,他说工资按劳分配,自己做得多就拿得多,投资成本也不大。我很感兴趣,这份销售工作就是当时在大街小巷风靡一时的日用品推销,一想到卖得多就赚得多,我就干劲十足。每天一大早就拎着一大包产品出去陌拜、上门推销,晚上披星戴月地回来。这份工作并没有按想象中的结果进展着,受了多少误解,穿坏了几双鞋子,我已记不清了……但我不能放弃!
三个月以后,钱没多赚多少,我却发现我的胆量变大了,口才变好了,正当准备大干一场时,公司因经营策略的问题倒闭了。
这次我算是被动地失业了,我再次面临着找新工作,并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工作。因为我需要一个单位,需要一张暂住证。那时没有暂住证的人,一旦被发现,会随时被请到派出所去的。
我第一次走入了人才市场,因为做销售这几个月的口才和胆量锻炼,使我当天就在人才市场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我与一家台湾公司的招聘经理谈得很顺利,被当场录用。
第二天就办好手续上任行政主管。因为我做事比较有条理,和上下级也处得不错,在这里一待就干了四年。当工作中每一件事情都轻车熟路,没有任何挑战性和进步空间的时候,这也是一种绝望。于是,我又准备跳槽。
正好有一家做印刷包装厂的老板知道我想换工作,于是就让我去帮他管理全厂。面对一个新的行业,我用我之前在台湾公司学到的管理方式管理工厂,规范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和职责。一下子帮老板解决了他内部管理的问题,企业也蒸蒸日上地发展着。于是我开始了解更专业的印刷知识、报价、谈业务,直到我精通这个行业的整个流程,这一干就是五年,直到后来我自己开始开公司。
也是在这几年里,我买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和第一辆车,我也一直在前行,一直在传统行业上摸索着、向上生长着。
一转眼就到了而立之年,我发现我的工作还是围绕着生存打转,没有激情,也淡忘了梦想为何物,每天日复一日,按部就班地活着。但我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呐喊:我需要建立一个被动收入管道,可以不用工作也能有钱进账,而不是拼命接单,拼命工作才有收入,不再为货款难收而烦恼,我要过上有钱有闲生活。
年轻时要敢想敢拼,年老时才有资本安享晚年。于是我主动地走出去学习,参加各种商务培训。当时学习的目的不是觉得学完能有多大用,只是想拓展自己的眼界和发现新机会,过去10多年的从业经历,让我看到许许多多在传统行业里挣扎的人,我也想让自己抓住救命稻草后,也能帮到他们。
时光倒回到2012年,那时我自己在创业,经营着一家传统的小公司,接到客户订单时一半欣喜一半担忧。大家知道传统行业最大的困难是收款周期长,出货后45天、60天、90天,甚至更长的结款周期才能付款,运气不好时,还会遇上跑路的客户。
而每个月的固定开销很大,付完厂房租金、水电、工人工资、供应
作为一个80后,我没有天赋异禀,没有显赫家世,唯一有的是不甘心,不甘于在一份平常的工作中消耗我的青春。我时刻都觉得我需要一个战场,一个年轻的战场。
眼看快要毕业了,快触摸到铁饭碗的边了。然而,政策的改革大潮彻底粉碎了我们那届毕业生的美梦,“毕业意味着失业”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的。
为了不让父母陷入失落的境地,更不甘于命运如此,于是我选择去经济发达的南方,打工成了我最快的出路。随后我们一批同学在学校的安排下进入东莞的工厂,成为流水线上的一名普通的员工。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早出晚归,两点一线,早上进到车间,直到晚上披星戴月,几近凌晨才回到12人一间的宿舍,最快速度排队洗漱后,最早一点多才能将疲惫的身躯全然放松地躺在硬板床上入睡。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每小时加班费1.5元,宵夜吃个炒粉就要花去2~3个小时的加班费。我不甘心就这样一直做一个流水线的普通员工,我渴望改变!
通过三个月的勤奋努力,我晋升做物管,后来慢慢做维修工、组长、拉长。时间长了,我发现这种工作做得再好也只是一份工资,没有更好、更大的发展。今天重复昨天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像个机械人一样地生活着。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该如何改变?
几经思考,我决定辞职。于是我在很多同学的不理解中,辞去了这份拼命打拼了几年的“铁饭碗”。
恰在这时,偶然间我认识了一个做销售的老乡,他说工资按劳分配,自己做得多就拿得多,投资成本也不大。我很感兴趣,这份销售工作就是当时在大街小巷风靡一时的日用品推销,一想到卖得多就赚得多,我就干劲十足。每天一大早就拎着一大包产品出去陌拜、上门推销,晚上披星戴月地回来。这份工作并没有按想象中的结果进展着,受了多少误解,穿坏了几双鞋子,我已记不清了……但我不能放弃!
三个月以后,钱没多赚多少,我却发现我的胆量变大了,口才变好了,正当准备大干一场时,公司因经营策略的问题倒闭了。
这次我算是被动地失业了,我再次面临着找新工作,并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工作。因为我需要一个单位,需要一张暂住证。那时没有暂住证的人,一旦被发现,会随时被请到派出所去的。
我第一次走入了人才市场,因为做销售这几个月的口才和胆量锻炼,使我当天就在人才市场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我与一家台湾公司的招聘经理谈得很顺利,被当场录用。
第二天就办好手续上任行政主管。因为我做事比较有条理,和上下级也处得不错,在这里一待就干了四年。当工作中每一件事情都轻车熟路,没有任何挑战性和进步空间的时候,这也是一种绝望。于是,我又准备跳槽。
正好有一家做印刷包装厂的老板知道我想换工作,于是就让我去帮他管理全厂。面对一个新的行业,我用我之前在台湾公司学到的管理方式管理工厂,规范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和职责。一下子帮老板解决了他内部管理的问题,企业也蒸蒸日上地发展着。于是我开始了解更专业的印刷知识、报价、谈业务,直到我精通这个行业的整个流程,这一干就是五年,直到后来我自己开始开公司。
也是在这几年里,我买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和第一辆车,我也一直在前行,一直在传统行业上摸索着、向上生长着。
一转眼就到了而立之年,我发现我的工作还是围绕着生存打转,没有激情,也淡忘了梦想为何物,每天日复一日,按部就班地活着。但我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呐喊:我需要建立一个被动收入管道,可以不用工作也能有钱进账,而不是拼命接单,拼命工作才有收入,不再为货款难收而烦恼,我要过上有钱有闲生活。
年轻时要敢想敢拼,年老时才有资本安享晚年。于是我主动地走出去学习,参加各种商务培训。当时学习的目的不是觉得学完能有多大用,只是想拓展自己的眼界和发现新机会,过去10多年的从业经历,让我看到许许多多在传统行业里挣扎的人,我也想让自己抓住救命稻草后,也能帮到他们。
时光倒回到2012年,那时我自己在创业,经营着一家传统的小公司,接到客户订单时一半欣喜一半担忧。大家知道传统行业最大的困难是收款周期长,出货后45天、60天、90天,甚至更长的结款周期才能付款,运气不好时,还会遇上跑路的客户。
而每个月的固定开销很大,付完厂房租金、水电、工人工资、供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