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终于来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结果可想而知,无论是骁勇的重骑兵还是灵活的轻骑兵,在毫无遮蔽的戈壁绿洲环境下全成了火枪的活靶子,比狩猎黄羊还容易。

    不到半个时辰,连野战炮都没使用,拉提甫汗的前锋就被击溃了,在距离城墙一里的战壕外扔下一大片人马尸体,怎么来的又怎么走了。

    杜文焕也没追,仍旧指挥着城里的百姓出来挖战壕。他在奉命抵达于阗城后,就马不停蹄的开始修筑防御工事,总共分了三层。

    第一层距离城墙一里,由断断续续间隔百米左右的战壕组成,东西南北四面总共只安排了两个千户的兵力和十二门野战炮

    第二层距离城墙400米,还是间隔百米左右的战壕,一截一截犬牙交错围城转了一圈,只安排了一个千户的兵力,没有野战炮。

    第三层距离城墙200米,这次的战壕都连通了,剩余的兵力和野战炮都布置其中,包括他的指挥所。

    而看似更合适当做防御工事的城墙却没有利用起来,只把几个百户的八旗军重步兵安置在城内。他们的任务也不是作战,而是盯着城里的人,防备有人趁乱搞事。

    和洪涛比起来,杜文焕对西域的了解更少,本能的把当地人都视为潜在危险,连同新任的城主拉希姆在内,能不接触坚决不靠近。

    实在躲不过去了,比如要为大军采购食物、征召城内百姓帮忙挖壕沟,他也不亲自出面,而是由懂蒙语的八旗军官代劳。这一点算是得到了洪涛的真传,要多鸡贼有多鸡贼。

    在击溃了拉提甫汗的前锋之后,杜文焕马上将战报一式两份,一份发给皇帝陛下,一份急送若羌,提醒从北路军方面陆陆续续南下的明军增强警惕性,同时要求在不影响若羌安全的前提下,派遣援军向于阗靠近。

    目前拉提甫汗的主力到底距离于阗还有多远,数量有多少,到底是不是要主攻于阗都是谜。不过只要守住于阗、若羌和叶尔羌城,就堵住了南下的全部路径。

    结果洪涛没等到于阗的后续战报,先见到了匆匆逃回来的皇太极,喀什噶尔丢了!拉提甫汗的主力没有沿着白玉河南下,而是向西多绕了几百里直扑喀什噶尔。

    负责留守喀什噶尔的皇太极在得知有大军压境后一分钟都没耽误,率领仅有的千人队马上撤出城,一边向东撤一边撒出十几支侦骑小队,去探查敌军的详情。

    “哎呀,小花招耍得挺熟练啊!你做得很好,先下去休息吧。”一个敌人没杀死,城还丢了,说是望风而逃也不为过。但此举非但没受到处罚,还赢得了皇帝的口头表扬。

    “日月汗,头盔上有高高长刺的是布哈拉骑兵,左右两边插着长长羽毛的是哈萨克骑兵。怪不得没在喀什噶尔见到他们,原来是在等着汗国军队回援。”

    皇太极不光保全了士兵们的性命,还带回来比较直观的敌军信息。比如数量超过三万,举着什么样的旗帜、穿着什么样的盔甲等等。

    然后沙迪和卓就说话了,他对拉提甫汗的做法表达了深深的不满。布哈拉和哈萨克汗国的援军应该早就能来,结果却被拉提甫汗截胡了。

    很明显是对沙迪和卓家族不放心,生怕率军在外,结果家里换了主人。既然这样,也就没必要继续当忠臣了,知道啥说啥吧,这次墙头草倒向了大明帝国。

    “都来了好啊,省得朕挨个拜访了。丁顺,你带人去周边的乡村购买粮食,要确保大军两个月的量。

    顺便告诉本地百姓,拉提甫汗率领大军回来了,很快这里就要燃起战火。让他们把粮食都藏好,或者干脆搬到城里躲避战乱。

    沙迪和卓,这件事还得麻烦你一起同行,多劝劝那些埃米尔,别到时候遭受了损失反倒把罪名扣到朕的头上。”

    得知布哈拉与哈萨克汗国都派来了援兵,洪涛不忧反喜。率先安排下去的不是怎么进行防御,而是在考虑当地百姓的生计。

    “万岁爷此举是何用意?”

    沙迪和卓对这个任务没什么抵触,但丁顺很不理解。按照常理,本地人应该防范的是明军才对,对拉提甫汗该食壶浆箪,哪儿有把王师当贼防着的。

    “丁顺啊,打完这一仗,你最好去朝堂里找个闲职干半年,再去海关进修半年。行军打仗除了专业知识,还需要洞悉世事、深谙人心。

    拉提甫汗率领大军回援,大概率还有布哈拉和哈萨克汗国的军队,总数超过了3万。喀什噶尔的粮食被我们收购了很多,难以再供这么多军队所需。

    现在问题来了,拉提甫汗会在喀什噶尔地区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待到了秋天粮食收获时再进攻吗?肯定不会,就算真有这份耐心,孙承宗的北路军和吐鲁番汗也不会给他这么多时间。

    不休养生息,想解决大军的粮食就要从百姓手里拿。你猜他会用钱购买吗?大概率不会,顶多给个空头支票,说不定还要强行征集。

    这么一来就有意思了,侵略者不烧杀抢掠,反倒是汗国拥有者明火执仗。如果朕是百姓,即便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会想。

    这就是人心背向,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