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从容面对(1/2)
当初,楚良才自烟霞山起家,通过不懈努力,一举将一个小小的茂州城打造成闻名天下的奇货之都,从此茂州就像大兴王朝广袤疆域里一颗诱人的果实,没有人不想据为己有,甚至包括当时的睿德皇帝赵泽贤。
然而,所有人都小看了楚良才或者说烟霞山的强大底蕴,原本以为所谓的奇货之都就是一块随时可以吞掉的大肥肉,深谙其中价值的赵泽贤力排众议,从一开始就把这里定性为一片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自留地,安抚楚良才这位绝世奇才的自留地。
但楚良才从不认为烟霞山以外的地方属于自己,而他又深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因此索性拉赵泽贤入场,奇货之都茂州在原来的基础上变成了现在的茂申荒三州。
当然,这里从平平无奇到迅速崛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度排斥了外部势力的干扰,赵泽贤的存在虽然只是一种象征意义,但是在所有人看来申州就是他老人家的棺材本儿,而荒州却是赵毅恒送给弟弟赵毅仁的封地,而茂州则从赵泽贤时期就已经送给了楚良才。
茂申荒三州抱团取暖,是源于茂州的强力辐射和楚良才精心布置的结果,却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对朝廷或者说对承德皇帝赵毅恒的排斥。这种排斥仅仅是指权力上的,而这个权力既属于赵泽贤,又属于赵毅仁,还属于楚良才,就是没赵毅恒什么事儿。
事实上茂申荒三州的诸多商品和技术最先还是流通到京州,但正因为如此,坐在龙椅上的赵毅恒才会对此越来越不满意。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独独茂申荒三州变成了大兴王朝的国中之国。
茂州保卫战一役已经证明,茂申荒三州拥有足以睥睨天下的战斗能力,这是楚良才以往从未对外表现出来的强大军事实力,不仅令大兴朝廷望尘莫及,就连野心勃勃的敌人都被无情地葬送在茂州城外。
自此,楚良才在赵毅恒的心中真正成为一个只能捧而不能斥的巨大威胁,想要通过强硬手段获取茂申荒三州的控制权无异于痴人说梦。好不容易借故促成楚良才兴师远征,终于把这个巨大的威胁引向了大兴境外的苦寒之地。
谁能想到,楚良才打仗的能力竟会如此逆天,收服乌哈、吐蕃和西域那么强大的势力就仿佛过家家一般轻松自如,尽管赵毅恒不断派出皇家守备军部队,企图以此来稀释楚良才的远征军力量,但照着这个速度打下去,即使收服整个华夏大地也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已。
赵毅恒怕了,他很怕楚良才完成了远征军所有的既定目标之后,转过头就会让他们赵氏皇族变成实际意义上的傀儡,虽然楚良才本人拒不承认自己对赵氏皇权有任何觊觎之心,甚至就连他家太上皇老子都写信告诫他不要怀疑楚良才的忠心,可他却根本无法做到。
楚良才主张成立青康行省恰恰是一个契机,因为赵毅恒从楚良才直截了当的言辞中感觉到了强烈的危机,那便是楚良才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念来布局大兴王朝的地域格局、行政管理、商业模式乃至社会制度等等一系列的政策,甚至不会同赵毅恒这个皇帝商量一下,想想就会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赵毅恒感觉到自己目前已经有必要采取一些主动地防御措施了,不然等楚良才真的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大一统格局,到时候自己在他面前就连一点制衡的底气都没有了,所谓的赵氏皇家灭与不灭本质上已经没有了区别。
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楚良才说了算,那还要他这个皇帝做什么?是,楚良才那些标新立异的理念他赵毅恒确实不懂,可也不能因为他不懂,凡事就要被楚良才牵着鼻子走吧?谁能保证楚良才就一定是正确的,而他赵毅恒这个皇帝偏偏就是无知的呢?
所以,借着答应楚良才成立青康行省的机会,赵毅恒提出了让茂申荒三州效仿夏州主动扶持周边其他州府的建议。
这是赵毅恒的阳谋,只要楚良才答应了,那么就这些州府的行政管理权就断然不会再由楚良才来做决定,同时也就顺理成章地实现了朝廷向茂申荒三州政治渗透的目的,届时即使太上皇依然坐镇申州,作为现任皇帝的赵毅恒也有办法架空自己的亲爹,反正楚良才身在边境总是鞭长莫及的,随着京茂高速的通车,他甚至能够做到亲自干预。
为此,赵毅恒不惜派遣自己的心腹常安亲往夏州宣布圣旨,一则看一看楚良才本人的反应,二则他对夏州如今的变化一无所知,让常安去那里走一遭,切实查探一下夏州的底蕴是否真的能够担起吐蕃三大分割区的负担,至少能够做到心里有底。
赵毅恒当然想过,楚良才很有可能不会答应给茂申荒三州增加那么重的负担,毕竟明知道自己身在边境,根本无法掌控茂申荒三州扩张后的政局变化,以楚良才的精明或许根本就不会主动去钻赵毅恒的这个小圈套。
或许,楚良才还会以太上皇坐镇申州为由,把这个锅甩给赵泽贤,作为儿子的赵毅恒同样拿自己的老子没办法。倘若真是那样,赵毅恒就会考虑另外的策略来应对,总之这一次他必须要让自己有所收获,他也不希望楚良才真的甩锅给赵泽贤,否则他
然而,所有人都小看了楚良才或者说烟霞山的强大底蕴,原本以为所谓的奇货之都就是一块随时可以吞掉的大肥肉,深谙其中价值的赵泽贤力排众议,从一开始就把这里定性为一片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自留地,安抚楚良才这位绝世奇才的自留地。
但楚良才从不认为烟霞山以外的地方属于自己,而他又深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因此索性拉赵泽贤入场,奇货之都茂州在原来的基础上变成了现在的茂申荒三州。
当然,这里从平平无奇到迅速崛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度排斥了外部势力的干扰,赵泽贤的存在虽然只是一种象征意义,但是在所有人看来申州就是他老人家的棺材本儿,而荒州却是赵毅恒送给弟弟赵毅仁的封地,而茂州则从赵泽贤时期就已经送给了楚良才。
茂申荒三州抱团取暖,是源于茂州的强力辐射和楚良才精心布置的结果,却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对朝廷或者说对承德皇帝赵毅恒的排斥。这种排斥仅仅是指权力上的,而这个权力既属于赵泽贤,又属于赵毅仁,还属于楚良才,就是没赵毅恒什么事儿。
事实上茂申荒三州的诸多商品和技术最先还是流通到京州,但正因为如此,坐在龙椅上的赵毅恒才会对此越来越不满意。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独独茂申荒三州变成了大兴王朝的国中之国。
茂州保卫战一役已经证明,茂申荒三州拥有足以睥睨天下的战斗能力,这是楚良才以往从未对外表现出来的强大军事实力,不仅令大兴朝廷望尘莫及,就连野心勃勃的敌人都被无情地葬送在茂州城外。
自此,楚良才在赵毅恒的心中真正成为一个只能捧而不能斥的巨大威胁,想要通过强硬手段获取茂申荒三州的控制权无异于痴人说梦。好不容易借故促成楚良才兴师远征,终于把这个巨大的威胁引向了大兴境外的苦寒之地。
谁能想到,楚良才打仗的能力竟会如此逆天,收服乌哈、吐蕃和西域那么强大的势力就仿佛过家家一般轻松自如,尽管赵毅恒不断派出皇家守备军部队,企图以此来稀释楚良才的远征军力量,但照着这个速度打下去,即使收服整个华夏大地也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已。
赵毅恒怕了,他很怕楚良才完成了远征军所有的既定目标之后,转过头就会让他们赵氏皇族变成实际意义上的傀儡,虽然楚良才本人拒不承认自己对赵氏皇权有任何觊觎之心,甚至就连他家太上皇老子都写信告诫他不要怀疑楚良才的忠心,可他却根本无法做到。
楚良才主张成立青康行省恰恰是一个契机,因为赵毅恒从楚良才直截了当的言辞中感觉到了强烈的危机,那便是楚良才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念来布局大兴王朝的地域格局、行政管理、商业模式乃至社会制度等等一系列的政策,甚至不会同赵毅恒这个皇帝商量一下,想想就会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赵毅恒感觉到自己目前已经有必要采取一些主动地防御措施了,不然等楚良才真的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大一统格局,到时候自己在他面前就连一点制衡的底气都没有了,所谓的赵氏皇家灭与不灭本质上已经没有了区别。
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楚良才说了算,那还要他这个皇帝做什么?是,楚良才那些标新立异的理念他赵毅恒确实不懂,可也不能因为他不懂,凡事就要被楚良才牵着鼻子走吧?谁能保证楚良才就一定是正确的,而他赵毅恒这个皇帝偏偏就是无知的呢?
所以,借着答应楚良才成立青康行省的机会,赵毅恒提出了让茂申荒三州效仿夏州主动扶持周边其他州府的建议。
这是赵毅恒的阳谋,只要楚良才答应了,那么就这些州府的行政管理权就断然不会再由楚良才来做决定,同时也就顺理成章地实现了朝廷向茂申荒三州政治渗透的目的,届时即使太上皇依然坐镇申州,作为现任皇帝的赵毅恒也有办法架空自己的亲爹,反正楚良才身在边境总是鞭长莫及的,随着京茂高速的通车,他甚至能够做到亲自干预。
为此,赵毅恒不惜派遣自己的心腹常安亲往夏州宣布圣旨,一则看一看楚良才本人的反应,二则他对夏州如今的变化一无所知,让常安去那里走一遭,切实查探一下夏州的底蕴是否真的能够担起吐蕃三大分割区的负担,至少能够做到心里有底。
赵毅恒当然想过,楚良才很有可能不会答应给茂申荒三州增加那么重的负担,毕竟明知道自己身在边境,根本无法掌控茂申荒三州扩张后的政局变化,以楚良才的精明或许根本就不会主动去钻赵毅恒的这个小圈套。
或许,楚良才还会以太上皇坐镇申州为由,把这个锅甩给赵泽贤,作为儿子的赵毅恒同样拿自己的老子没办法。倘若真是那样,赵毅恒就会考虑另外的策略来应对,总之这一次他必须要让自己有所收获,他也不希望楚良才真的甩锅给赵泽贤,否则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