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修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宛城,这座历经无数次热血洗礼的边陲小城,因为一个人,因为一场战争,奇迹般地改变了命运。

    随着大兴承德皇帝赵毅恒的一篇《告大兴百姓书》传遍大兴全境,无数的商贩、百姓从各地启程打算闯荡乌哈草原寻找机会,而宛城作为连接乌哈自治区的重要商业通道,就成了通往乌哈草原的最佳落脚点。

    可以预见,未来的宛城必将发展成一座巨城,一座繁荣昌盛的商业重镇。

    当然,就目前为止,宛城之内尚且驻扎着二十万大兴远征军,他们日以继夜地刻苦训练,只为早日追上特种营的脚步,只因珠玉在前,他们也只能通过不断的努力来证明自己。

    如今,三军统帅已回归,他们自然摩拳擦掌,等待着国师一声令下,便要奔赴下一个战场,继续热血沙场。

    不过,作为远征军统帅的楚良才显然并不满足于暂时的胜利,但他在治军一道上,向来以冷酷和严厉出名,这一点无论是特种小队成员还是特种营官兵皆深有体会。

    因此回到宛城的第二天,他就对驻守宛城的二十万部队进行了一次严格的战力检验,检验的标准近乎实战,由特种营全体官兵,全部放弃热武器,分别同青年卫国军和皇家守备军进行对抗。

    这两场对抗最后的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因为无论青年卫国军还是皇家守备军,竟然都以十万之众败给了仅有两千余人的特种营官兵。

    楚良才用事实再一次证明,特种营士兵不是仅仅依靠手中近乎逆天的武器才能够战胜敌人,而是他们本身就具备超乎常人的战斗技能,任何一名特种营战士单拎出来,对付十个八个普通士兵简直不要太轻松。

    更令青年卫国军士兵和皇家守备军士兵们感到绝望的是,特种营士兵一旦组成战斗小组,其爆发出来的攻击力竟然成倍递增,因此才会在双方人数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他们也难尝一胜,以至于到最后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跑大老远来凑了个人数。

    说起来,这几个月时间过去,他们当中的有些人感觉自己虽然比不上特种营,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刻苦训练,起码要比一般的军队强得多吧,结果却狠狠地打了自己的脸,瞬间有种被打回原形的感觉。

    不过,楚良才显然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多做评判,之所以让特种营出手去检验远征军的战斗力,其实是他已经在思考,是否要对远征军的规模进行一定程度的缩减,只因为在他的计划里原本在这一次征伐就不需要这么多的人。

    然而,他的大舅哥赵毅恒在他已经招募到十万青年卫国军的情况,居然有给他送来十万皇家守备军。这还不算,乌哈草原一役刚刚结束,他也是出于让朝廷尽快组织百姓融通乌哈草原的目的派遣郑雁隆回去呈送战报。

    也不知道赵毅恒是不是高兴的过了头,结果郑雁隆一回去就升任兵部尚书,而唐乙这小子又趁机获得走上战场的机会,顺利又拉了五万人马前来支援,如今人还没有到,但消息已经通过加急快报送到了宛城。

    如此一来,远征军的规模就从二十万增加到了二十五万,可想而知每天的耗费是多么的巨大,纵然赵毅恒财大气粗,根本不用楚良才这个国师去操心粮草的事情,但他自己却不能不做一些实际的打算。

    因此,虽然已经从乌哈草原回来数天时间,楚良才也并没有马上启程开始下一站征途。一方面他在等唐乙的人马前来汇合,另一方面也在考虑这二十五万军队如何分配的问题。

    从短期来看,楚良才以雷霆速度促成了大兴与乌哈汗国的和平契约,甚至不惜把郑伟山这个心腹大将留在乌哈王城主持大局。

    但是,别人或许不怎么能理解,但曾经数次乘坐本源空间巡视过整个乌哈草原的楚良才可是深知,仅凭郑伟山以及其手下的三百人马,或许短时间可以震慑的住乌哈王城,但想要保证千里乌哈草原的和平与稳定,人手方面确实还是太过单薄。

    更为重要的是,楚良才非常看重乌哈族人骁勇善战的性格底色。同他们相比,无论是眼前的青年卫国军还是皇家守备军都是远远不如的,因为他们些人可以说是在安逸和平的环境里长大,缺乏血性,缺乏强烈的战斗意志,这种东西往往是很难通过训练而得到的。

    未来,在大兴和乌哈民族融为一体的过程中,他想要大胆地启用更多的乌哈勇士加入大兴的战斗序列,以此来实现更为长远的战争目标。

    为了保证这种和平状态能够顺利地延续下去,楚良才经过一番深思熟悉之后,还是决定在宛城建立一个军事基地,首先将远征军在现有的规模上进行一定的精简,留下五万人马,一方面对他们进行现代军事理论深造,另一方面则服务于郑伟山的军政基地,防患于未然。

    楚良才和库勒格签订的和平契约上说的很清楚,大兴在乌哈草原有驻军权,因此乌哈一方是不能随意建立军事组织的,但倘若乌哈草原遭遇到外族侵略,大兴军政基地就会派出部队予以抵抗,而宛城军事基地组织的建立,就是负责在必要时候接受郑伟山的征调。

    目前,楚良才打算在青年卫国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