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从此君王不早朝!(1/2)
大唐,长安。
李世民正看着窗外泛春的绿色,手中纸笔倾诉着情谊。
“贤弟,自从上次离开,已经又是不知多少时日。”
“俗话说,士别一日,如隔三秋。愚兄虽然不敢自称有识之士,但是对于贤弟思念却是日益增长。”
“不知那异乡他国,贤弟的衣食住行可否顺心,如若有所思念,还请贤弟早日回京。”
“兄李世民敬请贤弟归来,一同把酒言欢,诉尽英雄事宜。”
........
李世民已经不知道这是自从九安离开之后,自己给他写的第几封书信了。
这些天来,李世民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查阅各种九安在前线的战况。
然后再自己花上一两个时辰给九安写上一堆的书信。
甚至一向精细的李世民还总是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不知道反反复复几次才能弄来出一片成品给九安送去。
甚至,已经因此荒废了许多朝廷的政务。
现在的李世民,每天两眼一睁就是围着各种和九安有关系的事情,有时候一弄就是一整天。
甚至还事无巨细的关心起了九安行军过程中的衣服更换,连夜叫长安最好的裁缝给九安送去了不计其数的衣物和各种用来清洁身体的“护肤品”等等。
这样一来,长安内部的所有政务都被李世民交给了手底下的臣子们。
说到这些李世民手底下的臣子.......
没有九安在长安的日子,那些身在李世民身边的臣子们可谓是日子一天都在比一天难过。
每天什么都要干不说,还时不时的就要被李世民这么骂上两句。
还好现在是和平时期,要不然就凭李世民的武力值,估计要把这些文臣武将一个个的打成猪头。
然后就是一天天的催促着九安早点回到长安,然后才能让自己的日子好过一点。
最重要的是,李世民这个甩手掌柜当别人问起如何处理政务的时候,李世民几乎是什么都不管。
总之就是一句话,只要和九安行军无关的事情,很难让李世民上心。
如此作为,自然是有人来抗议。
在众多大臣的怂恿之下,他们找了个胆子最大的人来劝说李世民,
“陛下,您不可以如此啊!这偌大的国家,还有无数的事情都等着您来处理呢,您绝对不可以为了镇国王殿下行军而耽搁了朝廷政事啊!”
谁想,这被众人编排了好久的言辞竟然直接被李世民拒绝的有理有据。
“何为朝廷政事,如今镇国王殿下为了我们出征吕宋,这才是我们国家数一数二的大事!”
“若是有所不信,你们可以到大街上去问问咱们的百姓,当今国家的头等大事到底是什么?!”
那人立刻闭了嘴。
问百姓?!
这不是扯淡吗?那吕宋岛上谁知不知道住的是一群人人得而诛之的倭奴。
你要是不问还好,这你要是敢问那些百姓,他们正恨不得一个个的撸起袖子直接杀过去呢!
到时候人都走了,谁还会去种地?
不可,大大不可!
“这.......我等毕竟只是臣子,有好多 的事情处理不了,还是需要陛下您来掌握大事啊!”
“哎呀哎呀,不要用这些事情来烦我,你们自己看着办就行!”
“只要不把寡人这偌大的江山弄没了,怎么着都成!”
李世民话近于此,如果再问,那就是绝对是一堆李世民问候亲爹亲娘的话语。
对此,满朝大臣都是束手无策。
有一日,李世民更是睡到了日上三竿都没有来上朝。
派人去问了好几次才知道,昨夜九安给李世民写了一篇回信,直接给李世民乐的一夜没睡。
直到天空微微的泛起了阳光,李世民才写完自己的回信沉沉睡去。
后来有诗篇云,镇国书信一封,从此君王不早朝。
无奈,众多的文臣只好也一次次的向九安那里写信,请九安出言划策,解决李世民不看政事的问题。
........
吕宋,
九安看着眼前一封封的书信,不由得有些想笑。
除了最上面、而且还是最厚的一封是李世民的以外,其余的全都是朝中其他大臣写来催促自己回朝的。
对此,九安也是哭笑不得。
自己当初刚刚离开长安,也就是七八天的功夫,李世民那头的书信就是接二连三的送了过来。
掐头去尾,算上送信人来回的时间,其实基本上就是李世民刚刚和九安告别。然后李世民对九安的各种狂轰滥炸。
一开始,九安还是十分慎重的回复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
自然是很快就得到了李世民的积极解决,可是到了后来,九安就一点点变的敷衍起来。
有时候,甚至是“
李世民正看着窗外泛春的绿色,手中纸笔倾诉着情谊。
“贤弟,自从上次离开,已经又是不知多少时日。”
“俗话说,士别一日,如隔三秋。愚兄虽然不敢自称有识之士,但是对于贤弟思念却是日益增长。”
“不知那异乡他国,贤弟的衣食住行可否顺心,如若有所思念,还请贤弟早日回京。”
“兄李世民敬请贤弟归来,一同把酒言欢,诉尽英雄事宜。”
........
李世民已经不知道这是自从九安离开之后,自己给他写的第几封书信了。
这些天来,李世民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查阅各种九安在前线的战况。
然后再自己花上一两个时辰给九安写上一堆的书信。
甚至一向精细的李世民还总是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不知道反反复复几次才能弄来出一片成品给九安送去。
甚至,已经因此荒废了许多朝廷的政务。
现在的李世民,每天两眼一睁就是围着各种和九安有关系的事情,有时候一弄就是一整天。
甚至还事无巨细的关心起了九安行军过程中的衣服更换,连夜叫长安最好的裁缝给九安送去了不计其数的衣物和各种用来清洁身体的“护肤品”等等。
这样一来,长安内部的所有政务都被李世民交给了手底下的臣子们。
说到这些李世民手底下的臣子.......
没有九安在长安的日子,那些身在李世民身边的臣子们可谓是日子一天都在比一天难过。
每天什么都要干不说,还时不时的就要被李世民这么骂上两句。
还好现在是和平时期,要不然就凭李世民的武力值,估计要把这些文臣武将一个个的打成猪头。
然后就是一天天的催促着九安早点回到长安,然后才能让自己的日子好过一点。
最重要的是,李世民这个甩手掌柜当别人问起如何处理政务的时候,李世民几乎是什么都不管。
总之就是一句话,只要和九安行军无关的事情,很难让李世民上心。
如此作为,自然是有人来抗议。
在众多大臣的怂恿之下,他们找了个胆子最大的人来劝说李世民,
“陛下,您不可以如此啊!这偌大的国家,还有无数的事情都等着您来处理呢,您绝对不可以为了镇国王殿下行军而耽搁了朝廷政事啊!”
谁想,这被众人编排了好久的言辞竟然直接被李世民拒绝的有理有据。
“何为朝廷政事,如今镇国王殿下为了我们出征吕宋,这才是我们国家数一数二的大事!”
“若是有所不信,你们可以到大街上去问问咱们的百姓,当今国家的头等大事到底是什么?!”
那人立刻闭了嘴。
问百姓?!
这不是扯淡吗?那吕宋岛上谁知不知道住的是一群人人得而诛之的倭奴。
你要是不问还好,这你要是敢问那些百姓,他们正恨不得一个个的撸起袖子直接杀过去呢!
到时候人都走了,谁还会去种地?
不可,大大不可!
“这.......我等毕竟只是臣子,有好多 的事情处理不了,还是需要陛下您来掌握大事啊!”
“哎呀哎呀,不要用这些事情来烦我,你们自己看着办就行!”
“只要不把寡人这偌大的江山弄没了,怎么着都成!”
李世民话近于此,如果再问,那就是绝对是一堆李世民问候亲爹亲娘的话语。
对此,满朝大臣都是束手无策。
有一日,李世民更是睡到了日上三竿都没有来上朝。
派人去问了好几次才知道,昨夜九安给李世民写了一篇回信,直接给李世民乐的一夜没睡。
直到天空微微的泛起了阳光,李世民才写完自己的回信沉沉睡去。
后来有诗篇云,镇国书信一封,从此君王不早朝。
无奈,众多的文臣只好也一次次的向九安那里写信,请九安出言划策,解决李世民不看政事的问题。
........
吕宋,
九安看着眼前一封封的书信,不由得有些想笑。
除了最上面、而且还是最厚的一封是李世民的以外,其余的全都是朝中其他大臣写来催促自己回朝的。
对此,九安也是哭笑不得。
自己当初刚刚离开长安,也就是七八天的功夫,李世民那头的书信就是接二连三的送了过来。
掐头去尾,算上送信人来回的时间,其实基本上就是李世民刚刚和九安告别。然后李世民对九安的各种狂轰滥炸。
一开始,九安还是十分慎重的回复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
自然是很快就得到了李世民的积极解决,可是到了后来,九安就一点点变的敷衍起来。
有时候,甚至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