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过客鲸(26)再度分别(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罗斯妮,你这个办法说得也太简单了吧。我才不相信真会有这么容易呢。”吉尔斯说。

    罗斯妮回应道:“你自己试一试就知道了,实践出真知。反正我以前一直是这么做的。”

    吉尔斯依旧对此感到很怀疑:“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不相信拉倒,随你的便。只要你考试的时候,如果对题目一窍不通,别责怪我就行了。”罗斯妮没好气地回复。

    “好吧,那我就暂时先按照你所说的这个办法试一试。”吉尔斯只得半信半疑地接受了罗斯妮所提供的方法。

    这时候,在北冰洋海域,斯却科特老师又在讲台上喋喋不休,提风等小鲸们只得无可奈何地在讲台下忍受着噩梦般的历史课课堂。

    “过客鲸的雄性始祖由于杀婴被母亲永久驱逐出鲸群,不得不选择自立门户。它与自己的伴侣和孩子们离开了鲸群,在外自力更生。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源源不断地有它的仰慕者脱离原来的鲸群并加入这个小群体,使得队伍逐渐开始发展壮大。等到过客鲸的雄性始祖去世的时候,原来仅仅由一个家庭组成的小群体已经发展成为有数十位成员的大鲸群了。经过数万年的发展之后,过客鲸这一生态型正式形成,过客鲸基本上只以鳍脚类、鲸类、海獭、海牛这些海洋哺乳动物为食,几乎从来不食用任何鱼类。在更新世晚期,过客鲸渐渐扩散到了北大西洋海域的大部分地方。”

    “莱滕因,这就是你们过客鲸的发展历程吗?”提风悄声问道。

    “嗯,怎么了?”

    “似乎听起来略微有点平淡无奇啊。”

    莱滕因翻了个白眼,低声回应:“提风,那你认为应该怎样才算得上是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呢?”

    “我觉得,至少应该有一些精彩壮烈的场面吧,就像是单挑抹香鲸之类的,让我一听就能热血沸腾的那种传奇故事。”提风两眼放光地说。

    “提风,你就别做这种异想天开的大梦了,现实一点行不行?历史不是虚构的小说,是以事实为基础的,必须要符合逻辑,不可能会有那么离谱的内容发生。”莱滕因对好友离奇的想法感到十分无语。

    提风顿时非常扫兴,闷闷不乐地回复道:“好吧,我知道了。”

    “接下来,我就要开始提问了。莱滕因,请问过客鲸的雄性始祖因为做了什么事情而被它的母亲永久驱逐出鲸群?”

    “杀婴。”莱滕因迅速回答。

    “很好,回答正确。”

    “这个问题也太简单了一点。”提风小声吐槽道。

    “不管问题容易还是困难,能够答对就行,不是吗?”

    斯却科特老师继续滔滔不绝地讲了下去:“刚才我提到,过客鲸的雄性始祖去世的时候,它的群体已经逐渐开始发展壮大。那么,它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呢?相信大家对这一点一定也都特别感兴趣。据说,它是与一头曾经侥幸在捕猎当中死里逃生的大翅鲸在激烈搏斗中同归于尽。还有其他说法认为,它是遭到了曾经在鲸群中死对头的偷袭,最终死于重伤。这两种说法,都具备一定的可信度。不过它的死并没有对新群体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它的伴侣迅速接过领袖的重任,并让初生的过客鲸群体越来越强大。当然,这是后话了。此外,在它的女儿成为首领后,认为较小的群体规模更加适合于捕猎海洋哺乳动物,于是主持了一次大规模的分家活动。从此,过客鲸基本上平常都以家庭为单位活动,只有到了繁殖的时候才会偶尔组成大规模群体。”

    “原来,这就是你们过客鲸群体规模平常总是很小的原因啊。”提风恍然大悟道。

    莱滕因不厌其烦,为一知半解的好友进一步科普道:“实际上,不止我们过客鲸,所有以海洋哺乳动物为主要猎物的生态型,群体规模都比较小,比如罗斯妮所属的大西洋少数生态型以及吉尔斯所属的南极普通生态型,因为群体规模太大的话非常容易被感官敏锐的海洋哺乳动物发现。至于你所属的南极浮冰生态型则比较特殊,虽然你们以海豹为主食,但是你们不像其它生态型那样直接捕食在海水里的海豹,而是通过制造波浪把浮冰上的海豹赶下海然后再捕食,这种战术需要多位鲸群成员密切合作才能够办到,因此你们南极浮冰生态型的群体规模也比较大。”

    “原来其中还有这样的原因啊,我今天算是长见识了。”

    另一边,在北大西洋海域,经历过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之后,吉尔斯与罗斯妮又迎来了下一节地理课。这堂地理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印度洋的海况与海貌。

    “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之间,大部分在南半球,总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是世界第三大洋。印度位在印度洋北部的中央位置,这也是印度洋名称的由来。印度洋的范围北至印度次大陆及阿拉伯半岛(南亚及西亚);西达东非;东侧则以印度尼西亚、巽他群岛及澳大利亚为界;南迄南冰洋(也有定义至南极洲)。印度洋西面于开始于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处与大西洋相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