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莹的求救电话(1/2)
方宁他们最终还是没能够去长沙看望地理老师。
临近期末,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
仿佛连睡觉时都在想着如何最大化利用时间,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用。
现实是每个人的时间都不够用,一边祈祷期末考试不要那么快到来,给他们更多时间复习,一边又在寒冷的冬天里,希望寒假快点来。
充分体现了“既要”与“又要”的矛盾心理。
在这个被应试教育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代,梦想真的很遥远。
每一张试卷都是一块沉重的砝码,压在他们的心头,让他们无法自由呼吸。
那段时光里的每一个夜晚,都是在题海中挣扎,眼睛布满血丝,心中却只有一个念头:考上好大学,才能有出路。
然而,当成绩单发下来的那一刻,有人欢呼雀跃,有人黯然神伤。
方宁的语文和英语两门主科目十分优秀,但数学却成了他的短板,拖了后腿,导致成绩既不拔尖也不差劲。
爷爷在沙发上思虑再三,最终一拍大腿,决定给他报一个数学培训班。
等方宁知道这件事时,已经无力回天了。
面对爷爷的威严,他也不敢反抗,只能老老实实地带着数学课本去补习班。
方微在沙发上吃着葡萄偷偷笑他。
结果爷爷也给她报了一个双语兴趣班。
她顿时也泪目了。
方宁尚且如此,其他人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余乐还有一堆补习班要上,从早到晚不停歇,就像开动了火力的马达,停不下来。
钟广鸿的卧室里,各种复习资料堆满了书桌,连坐垫都是模拟考卷。
李佳佳除了补习班,还有钢琴和舞蹈等兴趣班,忙得不可开交。
方舟倒是能去长沙,但都是教练带队,集体参加体育学院的体能培训,没有时间去医院看望江老师。
程曦的日子相对轻松些,平时在家看书,刷题,周六泡茶做瑜伽,周日去跆拳道馆当助教。
但大家都没时间,她也不好意思一个人去看望老师。
某日,50班下课。
余乐把笔往地上一摔,仰天长叹:
“妈的,不做了!”
方宁走过来,把笔捡起来,笑着问:“咋了,这么大的脾气。”
“还不是天天考试,考这个,考那个,我都快考吐了。”
余乐趴在桌上,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
方宁道:“也就两个礼拜的时间了,再忍忍。”
“现在的日子都这么艰难,以后该怎么过啊……前途茫茫。”
“那个太遥远了,想多了也没用。”
一提到未来,余乐顿时有了精神,拉着方宁问:
“方宁啊,你初中毕业后想读哪个高中啊?”
方宁想了想:“应该是去二中吧。”
“啊?”余乐愣住了,半晌才说,
“怎么会是二中……按照你现在的成绩,如果继续保持到中考,咱们学校分配的一中名额绝对有你的一份。”
“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这么想不开去二中呢?”
“你以为最好的,未必是我想要的。”
方宁摇摇头,对于二中,他有着旁人无法理解的情感。
因为那本来就是他曾经的母校。
“有点无法理解,不过我还是向往读一中,当然如果有能力读雅礼、长郡这些更好的学校,那我也愿意去。”
“可惜我的天赋在那里摆着,还是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为好。”
余乐托着腮帮子,满怀憧憬地说道。
“还是你家住得近,要去一中读书,也方便。”方宁笑道。
余乐他家住在一中附近的运管所家属大楼。
每天傍晚,他都会站在小区楼上,目送穿着白色一中校服的高中生们从楼下的巷子穿过。
说不羡慕那是假的,但他也清楚,要想进一中只能靠自己的努力。
光有梦想而不付诸行动,永远只是白日做梦。
“好难,为什么不能有十二年义务教育呢。”
方宁叹了口气,说道:
“中国的制度就是这样,我们的人太多了。”
“况且高考本质上还算是比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我们要学会的不是等社会来改变自己,而是学会如何适应这个社会。”
中国教育改革的口号喊了多年,但体制却难以改变。
很多人既是既得利益者,又是不得利益者,没有切肤之痛,是无法深刻改革的。
方宁他们唯一能做的,不是与体制对抗,而是更好地融入体制,才能如鱼得水。
或许未来应试教育的弊端会被纠正,教育事业这艘大船的航向会调整到正确的路线上。
但那时,方宁他们已经不再关心,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
临近期末,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
仿佛连睡觉时都在想着如何最大化利用时间,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用。
现实是每个人的时间都不够用,一边祈祷期末考试不要那么快到来,给他们更多时间复习,一边又在寒冷的冬天里,希望寒假快点来。
充分体现了“既要”与“又要”的矛盾心理。
在这个被应试教育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代,梦想真的很遥远。
每一张试卷都是一块沉重的砝码,压在他们的心头,让他们无法自由呼吸。
那段时光里的每一个夜晚,都是在题海中挣扎,眼睛布满血丝,心中却只有一个念头:考上好大学,才能有出路。
然而,当成绩单发下来的那一刻,有人欢呼雀跃,有人黯然神伤。
方宁的语文和英语两门主科目十分优秀,但数学却成了他的短板,拖了后腿,导致成绩既不拔尖也不差劲。
爷爷在沙发上思虑再三,最终一拍大腿,决定给他报一个数学培训班。
等方宁知道这件事时,已经无力回天了。
面对爷爷的威严,他也不敢反抗,只能老老实实地带着数学课本去补习班。
方微在沙发上吃着葡萄偷偷笑他。
结果爷爷也给她报了一个双语兴趣班。
她顿时也泪目了。
方宁尚且如此,其他人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余乐还有一堆补习班要上,从早到晚不停歇,就像开动了火力的马达,停不下来。
钟广鸿的卧室里,各种复习资料堆满了书桌,连坐垫都是模拟考卷。
李佳佳除了补习班,还有钢琴和舞蹈等兴趣班,忙得不可开交。
方舟倒是能去长沙,但都是教练带队,集体参加体育学院的体能培训,没有时间去医院看望江老师。
程曦的日子相对轻松些,平时在家看书,刷题,周六泡茶做瑜伽,周日去跆拳道馆当助教。
但大家都没时间,她也不好意思一个人去看望老师。
某日,50班下课。
余乐把笔往地上一摔,仰天长叹:
“妈的,不做了!”
方宁走过来,把笔捡起来,笑着问:“咋了,这么大的脾气。”
“还不是天天考试,考这个,考那个,我都快考吐了。”
余乐趴在桌上,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
方宁道:“也就两个礼拜的时间了,再忍忍。”
“现在的日子都这么艰难,以后该怎么过啊……前途茫茫。”
“那个太遥远了,想多了也没用。”
一提到未来,余乐顿时有了精神,拉着方宁问:
“方宁啊,你初中毕业后想读哪个高中啊?”
方宁想了想:“应该是去二中吧。”
“啊?”余乐愣住了,半晌才说,
“怎么会是二中……按照你现在的成绩,如果继续保持到中考,咱们学校分配的一中名额绝对有你的一份。”
“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这么想不开去二中呢?”
“你以为最好的,未必是我想要的。”
方宁摇摇头,对于二中,他有着旁人无法理解的情感。
因为那本来就是他曾经的母校。
“有点无法理解,不过我还是向往读一中,当然如果有能力读雅礼、长郡这些更好的学校,那我也愿意去。”
“可惜我的天赋在那里摆着,还是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为好。”
余乐托着腮帮子,满怀憧憬地说道。
“还是你家住得近,要去一中读书,也方便。”方宁笑道。
余乐他家住在一中附近的运管所家属大楼。
每天傍晚,他都会站在小区楼上,目送穿着白色一中校服的高中生们从楼下的巷子穿过。
说不羡慕那是假的,但他也清楚,要想进一中只能靠自己的努力。
光有梦想而不付诸行动,永远只是白日做梦。
“好难,为什么不能有十二年义务教育呢。”
方宁叹了口气,说道:
“中国的制度就是这样,我们的人太多了。”
“况且高考本质上还算是比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我们要学会的不是等社会来改变自己,而是学会如何适应这个社会。”
中国教育改革的口号喊了多年,但体制却难以改变。
很多人既是既得利益者,又是不得利益者,没有切肤之痛,是无法深刻改革的。
方宁他们唯一能做的,不是与体制对抗,而是更好地融入体制,才能如鱼得水。
或许未来应试教育的弊端会被纠正,教育事业这艘大船的航向会调整到正确的路线上。
但那时,方宁他们已经不再关心,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