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月1日(二)(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诚心诚意的接受。算上老兵爷爷我受到过三个人的忠告,三个人都给我带来很大的启示。特别是老兵爷爷故事告诫我,‘人活着,在德不在寿。’尽管老兵爷爷活到今天也算高寿。”

    这天,让吴爱民明白了一个总使人质疑难以理解的事实,任何一个普通人无不有着跟自己同伴一样高尚的心,所谓的高尚,其实也是自私,只是这种自私更使人觉得高尚。这是不难让人理解的,普通人的心里都装着世上最伟大的爱,那就是希望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只有国泰民安普降甘露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不知有多少人对这样浅显的道理撇过讥讽的嘲笑,但这就是再朴实不过的事实。

    “这天咋这么热?”苏方达说着话,用右手没系袖口的衬衣袖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不过心里痛快,今天遇到老兵爷爷总算开眼了,长见识了,心也敞亮了。听到老兵爷爷的话,虽说自己在这里是一个外国人,但再也没有一点生分感,也许自己哪天离开了这里,再也不能做到说来就来,但再也不会忘记老兵爷爷。如果咱们只是把老兵爷爷说出的故事当做是他对家乡那一湾山水的思念,岂不是太辜负老兵爷爷的那颗博爱的心了。当今时代老兵爷爷要想回家乡去看看岂不是太容易的事儿,说不准老兵爷爷已不止一次回到过他祖上离开的家乡了呢。”

    “没想到你还有些见识。”吴爱民听完后,拍了拍苏方达的肩膀,几乎带着敬佩的心理又接着说“没想到你的头脑把问题看得那么高远。如果……”吴爱民一下想到接下的话会揭人的短处,便改变了话题,顺着苏方达的话接着说下去。

    “今天来看老兵爷爷那个年代,当兵是选择了世上最伟大的最光荣的最有价值的事业,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胜利的旗帜牢牢地把握在人民的手中尽情挥舞的时候,人民从心里深深地感悟到一切努力,一切付出,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不过真正使人尊敬的是那个时代去当兵的,当兵意味着时刻为自己的信念去付出生命。信念是什么?一定是胜利吗?谁都不知道,但为自己的理想而舍弃最有价值的东西也许是人活着最崇高的意义!不管任何时代,有谁不认为为人民正义而战的牺牲才是最伟大的牺牲!”吴爱民虽然说话的声音不大,旁边刚好路过的人也有用心听上一两句,转过头另有深情的看了看说话的人。由老兵爷爷的话头,使他想到另一件记忆犹新的事儿,既是对苏方达说也是跟自己说。“很小的时候,街头巷尾有的老人叼着烟袋坐在门口的石墩上,旁边围着好几个半大小子,天热时,人们赶着忙的把手里的活干完,到有阴凉的地方安心坐了下来,天冷时,早早站在阳光下,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等待着每天广播在固定时间播出的评书。一堆堆的人静静地听评书《岳飞传》、《杨家将》,人们对文化汲取着迷的场面是无法堪比的。第一次把神奇的物事传遍街头巷尾,不用花钱,甚至不用识字,不需动手动眼,只需拿耳朵去听,便轻而易举去做读书人该做的事儿。听玩评书后如果天气允许总有很多人舍不得离开,那些堪称见多识广的动不动评论一阵、发表一番心中的感慨,炫耀一下根本不值得一提的才气。到让那些半大小子,听得激情涌动,血脉愤扬,遇上战事,若随岳飞那样的神勇英雄去拼上性命,也不枉做一世男儿。谁不敬那岳飞,杨六郎。哪个男儿不是母亲十月怀胎生下的宝贝,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岳飞一样成为名留青史的英雄。哪个当兵的人不愿做英雄,不愿做英雄,哪来那么多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烈士!即使享尽荣华富贵,谁也不愿去做祸国殃民的秦桧。子孙万代为有那样的先祖而耻辱。”苏方达正听得吴爱民说到激动处,突然来了那么一句,“你这老头子,太坏了。”原来是一个懵懂的小子,看到老人半闭着眼听着,边吧嗒着烟袋,说,老爷爷,“旱烟啥味?”“美着呢,像评书一样,不信你尝尝。”老人骗他。那孩子没深没浅猛地吸上一大口,呛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是不是我的旱烟比评书冲多了?”老人又接着说,“你这小嫩芽子,学着去吧。”

    ***

    鸟思故林,人怀旧乡,虽过百年,他乡难做故乡亲,身似漂泊心似客,悲戚戚,流落他乡荒冢无人知。

    以后的生活里,吴爱民在不断深思中深受教益,跟老兵爷爷似曾相识的邂逅实在太短暂了,不到一个钟头,也许只有半个多钟头,老兵爷爷似乎有不尽的话要说。如果说吴爱民以前生活是迷懵的、甚至不知道人为什么而活着,从此变得更加理性。如果一个人总是婆婆妈妈,注定是一个没有多大出息的人。老兵爷爷就像一把钥匙,打开的并不是一把生了锈的锁(他的头脑天生并不怎么愚钝),而是为他打开了智慧宝库的大门。吴爱民从老兵爷爷那里受教后最明显的变化是,他爱上了读书,用老兵爷爷的话来说,唤醒了他的灵魂。他原本就对伟人诗词独有偏爱,更何况他的生命还很年轻,特别是那句“朝闻道,夕死可矣”鼓舞着他向另一种生活迈进的信心。无论是生活、还是读书遇到的一切困难在他看来都是正常不过的,似乎人活着就是来扛事的,何况他的肩膀还很坚实。从此他除了为了谋生不停地出去做工,一有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