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关于朱熹的争议(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朱熹!!!

    这是他?

    朱熹手指微颤,连忙把下人都打发离开。

    冷静冷静……

    以他看了这段时间的天幕来说,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千万不要太过分啊,自己还是要脸的。

    ……

    刘邦紧皱着眉头。

    这人是谁?为什么讲了那么多人都不讲到他们刘家,刘邦心里有些不平衡。

    你倒是讲讲他们大汉呀。

    他之所以放下那么多政务来看天幕,不就是因为想要看看他们大汉的发展吗?

    怎么就那么难呢?

    赵磊可不知道刘邦的苦恼,看着还吊着的葡萄糖,总算是要完了,心中松了一口气。

    他现在感觉整个嘴巴都是苦的。

    想想到这样的日子还要两天,就一副生无可恋。

    双眼无神的低头继续看着某音,听着里面那些人对朱熹的讲解。

    各朝的人还在消化他们刚刚听到的东西。

    这时,天幕之中,一个披散着短发,穿着短袖衣服的女子出现,身后好像是一片墓地。

    呃……

    虽然已经知道后世的人有多开放,可这个女子突然短衣短裤的出现在他们面前,还是有些接受不了。

    而且,现在虽然是大白天的,可骤然看到她去一片墓地,有些胆小的人还是会害怕。

    “她要干什么?为什么会在墓地之中?”

    “这女子胆子可真大,敢一个人去墓地。”

    正在众人纷纷猜测不已的时候,天幕之中的那个女子说话了 。

    【三寸金莲,歧视女性,作为一代大儒,上到对母亲不孝,下到生活作风都有问题,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同时还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导致了中华文明跟不上世界发展的节奏,由盛转衰。】

    朱熹,原来裹脚是他提出来的吗?

    难怪要单独拎出来讲。

    “存天理,灭人欲。”

    刘邦念叨着这几个字,都觉得好笑。

    天理是什么,人欲又是什么?

    对不起,他的文化不够,一看到这几个字,就能想象那是怎样一个迂腐的老头。

    他向精神抖擞的张良看去。

    “子房,这句话是不是太过偏颇了些?”

    张良也在思考着这句话。

    那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能说出这句话来呢?

    要么那个人是在极其不得志之下说的。

    要么也就是为了名声而说,却根本不考虑其后果。

    张良一点都不相信说出这句话的人,真的能够做到。

    世界上哪个人没有欲望,他自己也有,就连那出了家的道士都有欲望。

    有的欲望能够控制的了,可有的欲望却根本不想控制。

    所以……

    “陛下,有些话听听就好了,没必要去深究其意思。”真正去深究起来,恐怕也就失了那话的本意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一句话可以演变出千种的意思,而每个人也只相信他愿意相信的。

    刘邦见他一脸正派的样子,有些狭促的笑了笑。

    的确,他一个皇帝研究这些干嘛?又不是对他的地位有帮助。

    ……

    荀子摇摇头。

    能说出这句话的人能是他们儒家的人,这让他很怀疑。

    连他们这些老了的人都不能灭人欲,怎么后来的人怎么就这么激烈呢?

    这些人,到底把他们好好的儒家弄成了什么样子?

    年老的朱熹听到这里,整张脸都在颤抖。

    “怎么会这样?”

    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他怎么可能有这么厉害?

    朱熹觉得,是不是在他死后,有人给他泼的脏水?

    直到现在,他还都还碌碌无为,甚至他编辑的书也被人打压着,怎么就还这么出名的让后世的天幕单独把他提出来讲。

    朱熹想到这里,一时之间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悲。

    能上天幕的人那可是有些帝王都无法做到的,这是让人何其骄傲的事情。

    他上了,却是以这种意想不到的结果上的。

    【说到一个人死后的名声,要么是流芳百世,要么是遗臭万年,而朱熹,他的经历就神奇了。

    先遗臭,再留芳,再遗臭的,三个过程。】

    朱熹踉跄的后退两步,头发花白的他此时急需要一个大夫。

    外面的小厮见状,连忙上前去扶住他,就怕他承受不住跌倒。

    “老爷,你怎么样?要不要去叫大夫?”

    朱熹看了他一眼。

    “你说呢?”

    没有大夫在,他怕自己挺不过今晚。

    实在是这天幕之中,开局就没有说他个好的。

    他有预感,自己这是要晚节不保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