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该怎么改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看着小小的霍去病都有如此雄心壮志,卫青倒是没有打击他。

    小孩子嘛,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就实现了呢。

    卫青抱着这个有些在他看来不可思议的想法,拍着他的小肩膀,鼓励道:“你有这个愿望,还真厉害,舅舅等着。”

    ……

    大宋。

    在赵匡胤知道赵光义以后会当皇帝之后,已经极为快速的下令铲除他的党羽。

    不过,目前这些人倒并没有什么异心,但即便是这样,赵匡胤也没有打算放过他们。

    只是如今他们什么错事都没有做,倒是有些难办。

    这么多人,如果都要罚的话,恐怕是难以服众,会引起大乱。

    赵匡胤想来想去,也只是把他们的权利都收回来了。

    不过他还是不放心,派人围住了赵光义的府邸,要保证他的一举一动皆在自己的监视之下。

    赵匡胤到如今只有四个儿子。

    大儿子赵德秀早邀。

    如今存活的就只有三个儿子,且其中三儿子赵德林也体弱多病,一看就是个危险的。

    所以赵匡胤虽然比较厚待他,却从没有对他有过什么期望,他能一直健健康康的活着,就是自己对他最大的期盼。

    如今,赵匡胤最看好的是次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

    赵匡胤自动忽略了三儿子,眼神复杂的看向次子和四子。

    “你们都看到天幕说的了,说说,你们有什么想法?”

    赵匡胤沉着一张脸,让几个人都看不懂他的想法。

    至于他们父皇说的天幕之事,他们自然也看到了。

    对于这在父皇之后,皇叔抢了他们家的皇位,这个事情,如今父王已做出了处罚,他们自然也不再多说什么。

    毕竟总不能让父皇赶尽杀绝吧!

    就算他们说了,父皇肯定也不会愿意的。

    若是父皇真的能狠下心来的话,皇叔如今就不会只是庶人了。

    赵德英向前一步:“既然天幕都说了,大宋是因为重文轻武才会落到最后那个地步,那么我们现在是否要提拔些武将?或者不要给文臣这么大的权利。”

    赵匡胤没有说话,只是面无表情的看了他一眼,让人看不出来他心底的真实想法。

    “父皇,儿臣认为四弟说的没有错,若我们再这样下去,没有任何改变的话,恐怕历史还是会重演。”

    赵德昭自然也是赞同四弟说的话的。

    只是,父皇好像有些忌惮那些武将呀!

    要他说,这武将其实父皇也不用那么忌惮的。

    如今天下初定,就算他们要学父皇起兵谋反也不占大义,所以,主动权还是握在父皇的手中的。

    赵匡胤自然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对于这两个儿子的提议,他也没办法。

    如今走到这一步,已经不再是重不重视武将的问题了。

    若这个政策再不改革,就怕,连百姓们也会有乱子。

    没有任何百姓在看到,明明都知道是什么后果,当权者却不做任何改变,他们会无动于衷。

    毕竟,那后面的靖康之战实在是太过惨烈耻辱。

    仅仅只是听着天幕里的三言两语都是如此模样,更何况在当时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如今无人得知。

    但是不用想也知道,只会比记录在史册上的更惨烈,更耻辱。

    只是,他知道是一回事儿,如今这个模样想要改变,却有些无从下手。

    赵匡胤觉得自己还得再想想,到底有什么样的两全其美的办法。

    “你们回去吧,再好好的想想,朕也要好好的想一想……”

    三个皇子看着自家父皇这副迟疑的模样,面面相觑,最后恭敬的退了出去。

    殿里面只剩下赵匡胤自己一个人。

    他目光沉沉的看向上方的那张龙椅,眉头紧皱,在思考着怎么样改革这个大问题。

    重文轻武这个现象,其实如今在朝堂是没有那么严重的。

    毕竟他自己也是武将出身,他的心里可没有任何重文轻武的思想,可能也是因为他自己也是武将出身,所以在他的心中其实是更偏向武将的。

    当初之所以收回武将的兵权,也只是因为有了自己这个先例,所以也怕别人效仿。

    可他没有想到,就因为这一个举动,导致后来慢慢的变成了重文去了。

    连这偌大的朝堂都成了那群儒生们的一言堂,后面的皇帝却还不知道改革,当真是堕落了自己这个祖宗的姓。

    可是改的话,到底要怎么改?

    要怎样才能既让朝堂上文武参半,也不让那群武将掌控过大的权力呢?

    真是难办呀!

    赵匡胤想去想来,还暂时想不到一个好的办法,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一步一步上去,抚摸着手下的这把龙椅。

    这权利没有得到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