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西湖十景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三潭印月。

    三潭映月自古便被誉为西湖第一盛境,是西湖三岛屿中最大的岛,也是杭州人们口中的小瀛洲。

    水面化为田字形,岛内建有一座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

    岛的南湖中建有三座石塔,三座石塔是中空的,球面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

    相传为苏东坡在杭州疏通西湖时所创建造。

    也有神话传说是孙子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打翻的上老君炼丹炉。

    据说在中秋之夜,如果在每座石塔的中心点起一根蜡烛,湖面就会产生33个月亮的奇幻景象。

    朦胧的月光照在湖面上,让人一时分不清到底哪一个是真月亮。

    因此得名三潭映月。

    我们现在流通的一元纸币上就印有这里的景色。

    “湖中有深潭,明月映水渊。”这句诗很好的形容了三潭映月这里的景象。】

    明朝的吴承恩:???

    听到这里他是满头的问号,在西湖这个地方竟然还有他创造的孙悟空的传说?

    他怎么不记得他着作的《西游记》里面有这么一幕呢?

    后世人怕不是在驴他吧……

    不过他的《西游记》好像在后世还挺出名的,一想起这个吴承恩就舒畅了。

    还是那句话,没有任何人能抵抗得住名留千古的这个名誉,当然吴承恩也抵抗不了。

    传说就传说吧。

    就像这些后世子孙说的那样,就当是免费为他的这部还未完成的着作打广告了。

    相信到时候一旦出来肯定有很多人疯狂争抢的。

    走过三潭印月,赵磊停在了一处叫花港观鱼的地方。

    仔细看着那石碑上的最后一个“鱼”字,只有三点水,比起他们平常写的鱼字来少了一点。

    【花港观鱼,地处苏堤南段西侧,与雷锋灯塔,净慈寺隔苏堤相望。

    最初是南宋内史官卢允生的私家花园,称为“卢园”。

    由于花家山的溪水经过这里流进西湖,所以得名花港。

    清康熙皇帝南巡时,在卢园旧址上重新修建了园林,并题写了花港观鱼四个字立碑在此。

    仔细看,康熙皇帝将鱼字的繁体写法四点底改为三点底,象征水而火,寓意让鱼永远欢快的生活在水里,显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

    是一个以花,港,鱼为特色的园林。

    悄悄告诉你,86版《西游记》中女儿国王国和唐僧在此取景,再次回顾时早已充满了回忆。】

    卢允生:……

    本来还在仔细听的卢允生突然听到天路提起自己的名字顿时惊愕万分。

    看着了天幕中有山有水有亭子的园子那是越看越熟悉,熟悉到卢永生心中是一阵阵的悲愤。

    天幕中出现的那个八角亭子不就是现在他站的这里吗?

    “所以我的私家花园成了后世人参观的地方?”

    卢允生简直是满脸懵逼。

    简直太荒唐了吧,他家的园子被别人拿去参观,他找谁说理儿去……

    ……

    “又提到这个《西游记》,这个《西游记》到底是什么,怎么感觉后世人还挺喜欢的?”

    李世民表示不解。

    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后世人提到《西游记》这三个字了,好像是一部小说。

    可是什么样的小说能被后世人这么频繁的提及?

    ……

    吴承恩重重的打了一个喷嚏,心中越发的宝贝起他写的那部小说了。

    这哪里是小说?这简直就是他出名的法宝嘛!

    【雷锋夕照。

    雷锋塔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吴越国国王为了还愿姓黄的妃子生了太子所建的塔,也叫皇妃塔。

    雷峰塔有过多次的损毁重修,最后损毁于民国时期。

    当时的百姓他们认为塔砖可以辟邪,能得到佛祖的保佑,出现了人人拿砖的现状,久而久之,塔基不牢,在1924年轰然倒塌了。

    当时远在北京的鲁迅先生还发表了《论雷峰塔的倒掉》。

    好了,回到正题。

    清代初期康熙帝南巡时提名“雷锋夕照”。

    考古专家在废墟的塔下发现了佛教至宝舍利子,这与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的情节相呼应。

    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宝塔伴着落日的霞光,印在西湖的这片山水当中,景色十分的富丽堂皇,观赏最佳时间太阳落山后半小时。】

    “哦,舍利子?”

    说到这个倒是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不只是普通人人家的注意,也引起了那些佛家子弟的注意力。

    舍利子啊,那可是他们佛家崇尚的至宝舍利子,他们怎么可能不在意。

    据说那可是只有得到高僧坐化后才会留下的至宝,可不是普通的。

    高僧们看着那座金光闪闪的雷峰塔眼中第一次出现了渴望的情绪,这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