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杜甫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个时候,早就已经恍恍惚惚的杜甫也忍不住的开始怀疑了自己的经营能力。

    难道自己真的有这么差吗?

    【其实杜甫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他从小由姑姑在洛阳抚养长大,可以说如果没有他姑姑的无私照料,历史上将不会有诗圣杜甫这个人。

    在杜甫给姑姑写的墓志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甫昔卧病于我诸姑,姑之又病,问女巫,巫曰:“处楹之东南隅者吉”……

    当时杜甫被寄养在姑姑家,他和表弟同时生了一场大病。

    姑姑为了两个人的康复,只好向女巫求助,女巫建议让孩子住在屋子的东南角就可以带来康复。

    然而,家中只有一间东南角的房间,无法同时容纳两个孩子,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姑姑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把房间让给了杜甫。

    结果就是杜甫的病情康复了,但姑姑的儿子却不幸去世。

    可见姑姑对杜甫的无私厚爱比对自己的儿子还亲。

    这件事也成了杜甫心中挥之不去的重担,一直让他耿耿于怀。】

    杜甫听到这里真的很意外。

    “没有想到就连这个也有记载!”

    他们唐朝与后世相隔了千年之久,却没有想到后世纪膜炎这种事情都知道。

    不错,这件事情的确是杜甫一生的愧疚,面对姑姑,每次想到这里都是不安。

    如果可以的话,杜甫宁愿当初死的那个人是自己而不是姑姑的儿子,这件事情也是杜甫唯一愧疚到逃避的事情。

    人啊就是这么奇怪,在一件事情愧疚到他心里无法安生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逃避,以为逃避这件事情就不会再有。

    可是杜甫知道这件事情终究是无法逃避的。

    ……

    “这女子也当真是大义,一个娘家侄子而已,竟比自己的儿子还要重要!”

    说话的人虽然带着感叹,可脸上却有着一丝讽刺和奇怪。

    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性才能做到如此的决定,反正他们是不理解的。

    一个娘家侄子难道就真的比自己的儿子重要吗?

    这句话让旁边的人听到也是一脸的怪异。

    他们所想的和刚刚这人所想的一模一样,再怎么说也应该是自己的儿子比较重要吧……

    想不明白的众人可以也只把这些当做是他们平民和贵族之间的差距,谁知道那群父辈的人是怎么想的。

    ……

    “娘家侄子比自己的儿子重要,真不知道该夸这个女子是大义还是怎样!”

    朱元璋是不理解的。

    在他看来还是自己的儿子最重要吧,不止是他,任何人都是这个想法。

    “妹子,你说这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我是真的不理解你们女人之间的想法……”

    说完这句话,朱元璋还摇了摇头,脸上全是不理解。

    马皇后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抿着唇低头想了想。

    “什么叫做我们女人之间的想法,即使有这想法倒也不算奇怪。”

    马皇后先是不满的瞥了一眼朱元璋随后才回答道。

    她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但杜甫这个姑姑的想法马皇后倒是能猜到一些。

    哪个女子会不看重自己的孩子,又不是傻子。

    这个杜甫的姑姑之所以有这种做法恐怕也是迫不得已。

    女子在夫家本就过得艰难,有强大的娘家人支撑还好些,一旦失去娘家人的支撑那只会更加艰难。

    在这里就很显然了,孩子她可以再有,但是娘家的侄子一旦在她的照顾下死去那么她一定会和娘家人生嫌疑……

    马皇后不愿用这样的心思去猜测别人,或许这个杜甫的姑姑本就是心怀大义的人

    “哦,怎么说?”

    “或许这也是她没有料到的吧……”

    马皇后笑了笑,没有将刚刚心中的那个想法说出来,只是说了一个能让大众都接受的想法。

    朱元璋见状也只点了点头,没有再追问。

    【开元24年及736年,24岁的杜甫结束了第一次游玩,赶去洛阳参加科举考试。

    这一年大唐科举只录取了27人,但是才华横溢的杜甫却落榜了。】

    “哈哈,可见能写出好诗的人还真不一定能适合做官。”

    李世民如此感叹。

    倒也不怪他这么想,其实想想也就明白,能真正写出流传千古诗句的人都要有一颗豁达宽广的心思和曲折的经历。

    要不然写出来的诗只会有两种,要么就是华而无实,要么就是平平淡淡。

    显然,在仕途一帆风顺的人身上是没有这样强大的心性的,自然也就不会写出那样美妙的诗句。

    更是因为进入官场的人都必须要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在阴谋诡计沉淀下的人哪有那么多心思去附庸风雅。

    有一句话说的对,时势造就英雄,前面的苏轼和如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