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2016(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了一幅错综复杂的悲剧画卷。

    最终,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导向了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结局——哈姆雷特自身陷入了宿命的枷锁之中,成为这场复仇大戏中最为悲情的牺牲品。

    但《哈姆雷特》的深远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是一部深刻探讨人性、道德、权力与死亡的文学巨著。哈姆雷特也并非一个简单的复仇者,他内心充满了对人性、对道德的深刻反思。

    当他得知父亲被谋杀、母亲迅速改嫁叔叔的真相后,他的世界观、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他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王子,而是被复仇的火焰灼烧,同时又被道德的枷锁束缚的复杂个体。

    欲望,作为人生悲剧的根源,往往使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当一个人被欲望所驱使,甚至不惜逾越道德的底线,双手沾满罪恶,却仍不知悔改时,他的悲剧命运便已注定。

    在书中,哈姆雷特向命运发出了直击灵魂的拷问。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是默默忍受命运残虐的毒箭,

    还是挺身反抗并结束这无涯的苦难,

    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死即睡眠,它不过如此!”

    下午,李立文来到图书馆,准备购买一部分关于丹麦的历史书籍以及文艺复兴理论书籍。

    《哈姆雷特》主要的人物背景,均是取材于12世纪的《丹麦史》。所以,想要完整的将这本书写出来,就需要对文艺复兴时期末期的人文思想以及丹麦当时的社会面貌了如指掌。

    不过好在,上次写《堂吉诃德》时,李立文已经研究过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理论,这次再研究文艺复兴末期的思想就比较简单了。

    1月20日,李立文动笔,开始撰写《哈姆雷特》

    ……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

    雪花,悄无声息地自天际飘落。

    街道两旁,路灯散发出昏黄而温暖的光芒,与纷纷扬扬的雪花交织在一起。

    李立文停下笔,起身来到窗户旁,望着窗外这银装素裹的世界,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哈姆雷特的这句话,如同魔咒一般萦绕在李立文的耳边。

    他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眼目睹那位在复仇与道德之间痛苦挣扎的王子,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无奈与绝望。

    随后,李立文转身回到书桌前,目光落在落在稿纸上。

    那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是他与哈姆雷特共同走过的日子,是他对人性、道德、权力与死亡深刻探讨的见证。

    “生存还是毁灭?”

    他却轻轻地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

    “生又何欢,死又何哀?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