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我眼中的‘边城’(2/2)
可以选择,我愿意在那里走完我人生的最后一段。
在当今时代,众多作品致力于探讨人性的复杂性,然而本书却独辟蹊径,讲述人性的纯粹与简单,引领我们回归到那个最初的、未被污染的简单世界。
即便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真正抵达那个理想之地,我们仍应不懈追求,无限接近。因为在那个方向,有一束光芒在指引着我们,宛如黑暗海岸线上矗立的灯塔,又似遥远海面上星星点点的篝火,吸引着我们内心深处渴望靠近的冲动。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在书的最后,立文留下了一个这样的结局,我不知道那个人回来没有,但是我知道,只要翠翠还相信他会回来,那他,就一定还会回来。
看完书后,我又回到了一百年以后的今天,我将书合上,小心翼翼的放进书架里,站着窗边,望向窗外的细雨。
但愿再下一个一百年后的人们,看今天的我们,也能有一种心神向往的感觉。
——《我眼中的‘边城’(节选)》,曹建林,写自2017年8月10日,下午三点二十六分。
——《新*社》报道
在当今时代,众多作品致力于探讨人性的复杂性,然而本书却独辟蹊径,讲述人性的纯粹与简单,引领我们回归到那个最初的、未被污染的简单世界。
即便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真正抵达那个理想之地,我们仍应不懈追求,无限接近。因为在那个方向,有一束光芒在指引着我们,宛如黑暗海岸线上矗立的灯塔,又似遥远海面上星星点点的篝火,吸引着我们内心深处渴望靠近的冲动。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在书的最后,立文留下了一个这样的结局,我不知道那个人回来没有,但是我知道,只要翠翠还相信他会回来,那他,就一定还会回来。
看完书后,我又回到了一百年以后的今天,我将书合上,小心翼翼的放进书架里,站着窗边,望向窗外的细雨。
但愿再下一个一百年后的人们,看今天的我们,也能有一种心神向往的感觉。
——《我眼中的‘边城’(节选)》,曹建林,写自2017年8月10日,下午三点二十六分。
——《新*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