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坐而论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只见布帛上写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篇》,是个争议很大的句子。

    宋朝之后,大多断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而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愚民与弱民政策。

    《论语》是这个时代士族的基础读物,所以原主也读过这句话,不过能不能理解,怎么理解,就是因人而异了。

    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吴韵当然认同另一种断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的力量可以借助那就组织起来,不可以借助那就告知君王。因为不可使而使之则国亡,历史上就有数个例子证明:秦始皇修长城和隋炀帝修大运河。作为君主因该时刻知道百姓的生活状况,依此制定各种合理的政策。

    显然这是孔子的理想,不要说在古代不可能实现,就是在现代也不太可能实现,因为众口难调,每个人的利益诉求是不同的,每个人追求的幸福生活也是不同的,作为统治者不可能完全知道百姓的生活状态,除非有一台量子计算机,除非统治者没有私心。

    另外,吴韵对于这句话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第一种断句也并不是完全错误的。百姓开启民智就一定是好事吗?人一旦开启了智慧就有了更多的欲望,欲望越多,野心也就越大,那些历史上的统治者也是开启民智后变成统治阶级的。当大家的智慧都很高,都去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时候,如果现实中的资源无法满足大家的欲望,那么就会造成冲突,进而演变成战争。

    所以,民智的开启和社会的资源以及资源的使用成正比。贫富差距大的话,还是不要开启民智的好。

    这其中一个关键的地方是统治者们能否坚持大公无私,能否坚持消除贫富差距,能否坚持发展科技。在吴韵看来,最难的就是消除贫富差距,因为人都是自私的(不接受反驳,自私程度不同),如果没有一套完全公平的制度,那么实际上人类社会是不可能消灭贫富差距的。

    所以,如何疏导人民内部的矛盾,在不愚民和弱民的情况下,要么对外发动战争,掠夺他国财富,要么建立一个信仰,让人民安贫乐道。(这不是愚民。)想要让人民安贫乐道,统治者自身也要安贫乐道,否则还不如愚民!

    所以,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求统治者安贫乐道!然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历史上很少有统治者不被富贵迷了眼的!

    在吴韵思考这些的时候,时间也在一点点过去。

    “时间到了。”

    吴韵理了理思路,说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君有道,尊之,无道,换之。”

    轰隆,犹如一声平地惊雷,王音手中的竹简掉到了地上。

    “你再说一遍?”他站起身来,脸色苍白,手指颤抖地指着吴韵。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君有道,尊之,无道,换之。”

    “你个逆子,无父无君的逆子!”王音气得抄起桌上的竹简丢向吴韵。

    “什么嘛,君王的话就一定要听吗?要是个昏君还供着他的话,大家一块儿完蛋。”

    “幼稚!你可知君王的力量,君王无道,只可规劝。”

    “呵呵,皇帝又不是小孩子,再说谁家教育小孩子不用打的(古代)?”吴韵小声嘀咕道。

    “来人,”王音准备喊人教训自己的儿子了。

    “大人且慢!看着我的眼睛请听我说!”吴韵双眼直视他,心中吐槽:我可不是你的儿子,你先不仁别怪我不义。

    “你有何话说?”王音的眼中闪过一丝迷茫之色。

    “不就是惧怕皇帝的士兵吗?天下有道士族联合起来,还怕皇帝?”

    “有道士族?”王音听到一个新名词。

    “对啊,有无道的皇帝,就有无道的士族啊,那么也有有道的士族啊。”

    “何为有道?”王音脸色稍缓,急忙问道。

    其实东汉末年,灵帝昏庸无道,大行商贾之事,使得很多士族跟风堕落,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当时世风日下,人心奸诈诡异,其始作俑者就是灵帝。(关键是当时的生产力跟不上,大行商贾反而使得百姓更加贫弱。)

    “安贫乐道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啊。”吴韵翻了翻白眼,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然后又说道:“所谓君子,安贫乐道者啊!”

    其实说的容易,但是世上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尤其是在当时的士族中。谁没有个三妻四妾,哪个不拿钱向皇帝买官,向十常侍贿赂?看看朝堂衮衮诸公,袁氏贪图权力,杨氏谋求利益,再看看地方上的郡守、县令,有多少不是花钱买官的。

    “吾日三省吾身!”

    “对的对的,大人坚持!君子不易!”(指君子不改志向)

    为了防止原主的父亲去修仙道,吴韵赶紧又说:“大人,何为道?“

    “道?朝闻道夕可死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