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撤退转进其疾如风(2/5)
大明拥有绝对的向心力,军事羁縻,我们可以进行制度设计进一步加强,比如定期轮转将领,定期派遣庶弁将,定期更换守军,其核心的三千客兵,五年轮换一次。”
张居正笑着说道:“求同存异,我也从未说过殷部堂现在是大明的敌人,只是说他日后可能是大明的敌人,殷部堂的吕宋一旦成为大明的敌人,将会对大明开海之事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和打击,一如当初宣德年间的安南复国。”
张辅两次前往安南,将安南变成了交趾布政司,在宣德年间,交趾布政司又变成了安南。
在大明朝廷海量、专业、精密的精算之下,认为大明统治交趾弊大于利,而后大明的下西洋活动遭到了最彻底的破坏,若不是当初胡宗宪请郑和旧案,郑和出使水程文牍旧案被茅坤所保留,大明现在再开海,连考古式科研都无法进行。
所以,张居正对吕宋的态度是极为谨慎的,不让殷正茂变成大明的敌人,就把殷正茂彻底变为自己人。
王国光眉头紧蹙的说道:“其实经济上,吕宋的贸易也是高度依赖大明的,在对立的同时寻找统一,将吕宋最大化的绑定在大明的身上,这种做法也是可行的,将吕宋看做是大明的一个布政司,一切商品的流转都应该认定为内部贸易往来,比较恰当。”
“高度依赖大明,无法挣脱,这才是羁縻的目的和意义。”
“我也同意你的处置,但是不同意你对吕宋的分析。”
王国光、谭纶和张居正有了一些政见上的分歧,这种分歧并不剧烈,是可以求同存异的。
海瑞思虑再三说道:“要不设置吕宋布政司吧,现在吕宋的行政是有些混乱的,如果将其郡县化,不失为一种方案,就像当初云南设立布政司一样,现在的海南,不也是在郡县化后,逐渐变成了眼下的模样?”
郡县化,算是中原王朝的传统技能,可以追溯到秦始皇。
王崇古有些不赞同的说道:“海总宪所言,不切实际,就大明这些个贱儒,出了京堂都是为贬斥,弹劾戚帅,还不肯去军营里哪怕待一天!让周良寅去大宁卫,多少人给他喊冤,郡县化说得容易,在堪舆图上画府、县,但是官员呢?”
“根本没有肯去的,一听说要去吕宋,怕是当做流放海外看待,是,对于国朝而言,这很重要,但是具体到每个儒生身上,他们跑去吕宋当官,那就是流放,就是吃苦,吕宋什么环境,大明什么环境,若是能吃这份苦,在大明腹地就能升官,还用跑去吕宋去?”
王崇古这话说的所有人都很赞同,大明就这么个情况,连读书都只读四书五经,连史学都不读,自《春秋》之后,史笔无大伦,只有记事,大明哪来的儒生肯前往吕宋的?
所以王崇古一直很认同张居正整饬学政,不仅仅是张四维被何心隐、曾光之流的邪说所蛊惑,不整饬学政,肯做事的都没几个,富国强兵,根本就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
做事是要人去做的,遴选人才不搞好,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戚继光脱离了遴选出来的优质军士,也不能打胜仗。
“有人会去的。”海瑞非常确信的说道。
“哦?”王崇古疑惑的问道:“什么人去?”
“举人,大明三次不中式,就不能科举了,多少举人等着当官,却没有职位,只能困于吏员,让他们去,他们是肯定要去的。”海瑞笑着说道:“我就是个举人出身,爬到廷臣的位置上,还是因为当年上了治安疏。”
海瑞从来不否认上《治安疏》,怒斥世宗皇帝修仙给他带来的堪称恐怖的政治资本,他今天能坐在右都御史的位置上,做了总宪而无人反对,光明正大的坐在这里,鉴定科道言官是否有骨鲠正气,都是当年的诤谏。
而去吕宋任事,也是一种政治资本。
“很好!”王崇不住的点头说道:“确实,大明还能缺了当官的人?很好,我的目光只看到了进士,没看到大明无数的举人。”
每一科会试,参加会试的超过了四千人,而进士额定有300多人,而每一次科举的举人为1280人。
洪武三年,乡试额定举人数量为470人,宣德元年定额为550人,正统五年为760人,景泰四年为1145人,到了万历二年为1287人。
两百年的时间,举人越来越多,科举越来越卷了。
“若是能特赐恩科进士,必然趋之若鹜,怕是整个吕宋都是举人了。”海瑞接着说道,提出了一种鼓励的方法,特赐恩科进士。
大明有三种进士,第一种进士及第,就是科举的前三名,为第一甲;第二种是进士出身,就是二甲;第三种为同进士出身,三甲名录。
张居正是二甲第九名是进士出身,馆选入翰林院,是庶吉士;王崇古是嘉靖二十年进士是第二甲87名,没馆选入翰林院,所以他想要入阁很难;而方逢时是嘉靖二十年第三甲31名就是同进士出身,连馆选的资格都没有。
高拱、王崇古和方逢时是同榜,都是嘉靖二十年。
张居正笑着说道:“求同存异,我也从未说过殷部堂现在是大明的敌人,只是说他日后可能是大明的敌人,殷部堂的吕宋一旦成为大明的敌人,将会对大明开海之事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和打击,一如当初宣德年间的安南复国。”
张辅两次前往安南,将安南变成了交趾布政司,在宣德年间,交趾布政司又变成了安南。
在大明朝廷海量、专业、精密的精算之下,认为大明统治交趾弊大于利,而后大明的下西洋活动遭到了最彻底的破坏,若不是当初胡宗宪请郑和旧案,郑和出使水程文牍旧案被茅坤所保留,大明现在再开海,连考古式科研都无法进行。
所以,张居正对吕宋的态度是极为谨慎的,不让殷正茂变成大明的敌人,就把殷正茂彻底变为自己人。
王国光眉头紧蹙的说道:“其实经济上,吕宋的贸易也是高度依赖大明的,在对立的同时寻找统一,将吕宋最大化的绑定在大明的身上,这种做法也是可行的,将吕宋看做是大明的一个布政司,一切商品的流转都应该认定为内部贸易往来,比较恰当。”
“高度依赖大明,无法挣脱,这才是羁縻的目的和意义。”
“我也同意你的处置,但是不同意你对吕宋的分析。”
王国光、谭纶和张居正有了一些政见上的分歧,这种分歧并不剧烈,是可以求同存异的。
海瑞思虑再三说道:“要不设置吕宋布政司吧,现在吕宋的行政是有些混乱的,如果将其郡县化,不失为一种方案,就像当初云南设立布政司一样,现在的海南,不也是在郡县化后,逐渐变成了眼下的模样?”
郡县化,算是中原王朝的传统技能,可以追溯到秦始皇。
王崇古有些不赞同的说道:“海总宪所言,不切实际,就大明这些个贱儒,出了京堂都是为贬斥,弹劾戚帅,还不肯去军营里哪怕待一天!让周良寅去大宁卫,多少人给他喊冤,郡县化说得容易,在堪舆图上画府、县,但是官员呢?”
“根本没有肯去的,一听说要去吕宋,怕是当做流放海外看待,是,对于国朝而言,这很重要,但是具体到每个儒生身上,他们跑去吕宋当官,那就是流放,就是吃苦,吕宋什么环境,大明什么环境,若是能吃这份苦,在大明腹地就能升官,还用跑去吕宋去?”
王崇古这话说的所有人都很赞同,大明就这么个情况,连读书都只读四书五经,连史学都不读,自《春秋》之后,史笔无大伦,只有记事,大明哪来的儒生肯前往吕宋的?
所以王崇古一直很认同张居正整饬学政,不仅仅是张四维被何心隐、曾光之流的邪说所蛊惑,不整饬学政,肯做事的都没几个,富国强兵,根本就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
做事是要人去做的,遴选人才不搞好,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戚继光脱离了遴选出来的优质军士,也不能打胜仗。
“有人会去的。”海瑞非常确信的说道。
“哦?”王崇古疑惑的问道:“什么人去?”
“举人,大明三次不中式,就不能科举了,多少举人等着当官,却没有职位,只能困于吏员,让他们去,他们是肯定要去的。”海瑞笑着说道:“我就是个举人出身,爬到廷臣的位置上,还是因为当年上了治安疏。”
海瑞从来不否认上《治安疏》,怒斥世宗皇帝修仙给他带来的堪称恐怖的政治资本,他今天能坐在右都御史的位置上,做了总宪而无人反对,光明正大的坐在这里,鉴定科道言官是否有骨鲠正气,都是当年的诤谏。
而去吕宋任事,也是一种政治资本。
“很好!”王崇不住的点头说道:“确实,大明还能缺了当官的人?很好,我的目光只看到了进士,没看到大明无数的举人。”
每一科会试,参加会试的超过了四千人,而进士额定有300多人,而每一次科举的举人为1280人。
洪武三年,乡试额定举人数量为470人,宣德元年定额为550人,正统五年为760人,景泰四年为1145人,到了万历二年为1287人。
两百年的时间,举人越来越多,科举越来越卷了。
“若是能特赐恩科进士,必然趋之若鹜,怕是整个吕宋都是举人了。”海瑞接着说道,提出了一种鼓励的方法,特赐恩科进士。
大明有三种进士,第一种进士及第,就是科举的前三名,为第一甲;第二种是进士出身,就是二甲;第三种为同进士出身,三甲名录。
张居正是二甲第九名是进士出身,馆选入翰林院,是庶吉士;王崇古是嘉靖二十年进士是第二甲87名,没馆选入翰林院,所以他想要入阁很难;而方逢时是嘉靖二十年第三甲31名就是同进士出身,连馆选的资格都没有。
高拱、王崇古和方逢时是同榜,都是嘉靖二十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