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民以食为天,万务民为首(2/5)
解刳院那地方还不如千刀万剐凌迟了痛快,毕竟是可持续的千刀万剐,海瑞对解刳院的了解还是不太多,那个地方,大家基本上都很默契的不多谈论。
海瑞还是那个海瑞,说话直来直去,哪怕是知道被王崇古利用,那也是自己情愿,而王崇古显然知道海瑞的性子,才放心的把性命攸关的事儿,交给了海瑞。
“海总宪以为先生离朝之后,朕所行所言,可有不妥之处?”朱翊钧的询问,也是直接了当,他问海瑞如何评价皇帝的新政,张居正离朝后,现在是皇帝在主持新政了,朱翊钧想听点实话,只能询问海瑞。
“张弛有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海瑞面色复杂的说道:“张弛有度,则是陛下未曾天下清丈,这是践履之实,人不能活在不切实际的想象当中,否则就会看不清脚下的危机,这种不切实际的人当国,是国朝大害,君子为恶,则天下大恶。”
“有过之而无不及,臣斗胆,陛下的新政,远比宜城伯要激烈的多,臣恐酿大患。”
“朕能怎么办,先生一走了之,跑到西山躲清闲,朕还只是个孩子,只能这么着了,朕也没办法啊。”朱翊钧终于听到了一句实话,海瑞还是那个海瑞,他觉得皇帝的新政太激进了,手腕要比张居正狠辣的多,张居正是不愿意死人的,可是陛下似乎深受谭纶的影响,喜欢动不动就诉诸于武力。
朱翊钧为自己辩解了一句,他没办法,只能这么做。
海瑞也是满脸无奈的说道:“的确如此,要么比宜城伯更加激进,要么就只能直接否定新政,既然不能否定新政,那就只能更激进了,所以臣才没有上奏责难陈善。”
张居正离朝,皇帝有两个选择,退回到张居正当国之前,或者向前一步,退一步皇帝海阔天空,大明急转而下,皇帝不肯退,做出了选择,那就只能更加激进了,海瑞知道这种道路选择的无奈,所以才没有上奏教训皇帝,这里不对,那里不对。
隆庆年间,海瑞就经常批评隆庆皇帝太过于奢靡,可万历年间,海瑞一次批评的奏疏都没上过。
陛下这个年纪,成熟的有些过头了。
朱翊钧结束了和海瑞的奏对,拿出了张居正的奏疏,继续看了下去,张居正请皇帝宽宥言官。
第二个原因就是言官因为王崇古的阴谋伏阙,而皇帝就坡下驴责罚了言官,一来言官会转相告诫,以言为大忌讳,虽有忠言谠论,四方利病,谁肯为朝廷言者?二来,则会助长王崇古的权势,王崇古恐怕会威震主上,要知道当初张居正对付王崇古的第一拳,就是僭越之罪。
王崇古权势滔天,恐怕会和严嵩、严世藩一样的欺天,严世藩甚至跑到裕王府上索贿,那可是嘉靖皇帝唯一一个儿子了。
用人当然要用人不疑,可是却不能毫无节制手段,这不是在用人,而是在杀人。
比如张居正当国时候,葛守礼整天扛着遵主上威福之权的大旗,但凡是张居正有威震主上的倾向,葛守礼就会弹劾,必须要有节制,才能用人,这对君王极其重要,对于臣子而言,也很重要。
权盛者摧,功高者隳,皇帝给了太多的圣眷,臣子就会被权势蒙蔽双眼,最终让君臣都没有好的结果。
张居正看似是请皇帝宽宥言官,未尝不是在小心的提点刚刚亲政的皇帝,到底该怎么做一个君王。
“先生啊,还是在意朕的,京师但凡是有点风吹草动,先生还是肯说话的。”朱翊钧将已经朱批的奏疏递给了冯保,让冯保遣人送往西山宜城伯府,顺便带过去一点恩赏,西山不够热闹,张居正也在丁忧,不宜太过热闹,干脆就带了点吃的东西过去。
至于王崇古?
朱翊钧从来没有像信任张居正和戚继光那么的信任过王崇古,也从未放下过对王崇古的忌惮,只是王崇古好用就用,不好用则罢黜,犯了不可饶恕的过错就杀。
朱翊钧拿着户部尚书张学颜的奏疏,这个擅长勾稽的户部尚书确实当得起王国光、张居正的推荐,接手户部后,处置的井井有条,当然这和当下国帑有钱了有着极大的关系,国帑没钱,张学颜就是再能耐,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张学颜奏疏谈到了地方为何支持清丈。
朝廷穷,地方其实也很穷,甚至比朝廷更穷,而过去应该付钱的地方,都是先欠着,让他们先干着,劝农桑要钱,修桥铺路要钱,整饬辖地匪患,最低廉的成本就是交给各地拿赏金的巡检司弓兵,这可是个大头的支出,地方衙门也是穷的当裤子,连官吏们的俸禄,也是拆西墙补东墙,过一天是一天。
这些支出就只能让做事的人先干着,先干着没问题,但是你这个钱,什么时候才能兑付?官府说话跟放屁一样,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这官衙扑买、巡检司赏钱、修桥补路的钱粮、提学司兴文的报酬,从何而来?
地方之前用的法子是印钱,就是铸各种不能当钱用的铁钱、飞钱来填窟窿,官府的信誉早就丧失殆尽了。私铸的未尝只有势要豪右之家,也有地方的衙门,无法周转。
朝廷财用已经收支平
海瑞还是那个海瑞,说话直来直去,哪怕是知道被王崇古利用,那也是自己情愿,而王崇古显然知道海瑞的性子,才放心的把性命攸关的事儿,交给了海瑞。
“海总宪以为先生离朝之后,朕所行所言,可有不妥之处?”朱翊钧的询问,也是直接了当,他问海瑞如何评价皇帝的新政,张居正离朝后,现在是皇帝在主持新政了,朱翊钧想听点实话,只能询问海瑞。
“张弛有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海瑞面色复杂的说道:“张弛有度,则是陛下未曾天下清丈,这是践履之实,人不能活在不切实际的想象当中,否则就会看不清脚下的危机,这种不切实际的人当国,是国朝大害,君子为恶,则天下大恶。”
“有过之而无不及,臣斗胆,陛下的新政,远比宜城伯要激烈的多,臣恐酿大患。”
“朕能怎么办,先生一走了之,跑到西山躲清闲,朕还只是个孩子,只能这么着了,朕也没办法啊。”朱翊钧终于听到了一句实话,海瑞还是那个海瑞,他觉得皇帝的新政太激进了,手腕要比张居正狠辣的多,张居正是不愿意死人的,可是陛下似乎深受谭纶的影响,喜欢动不动就诉诸于武力。
朱翊钧为自己辩解了一句,他没办法,只能这么做。
海瑞也是满脸无奈的说道:“的确如此,要么比宜城伯更加激进,要么就只能直接否定新政,既然不能否定新政,那就只能更激进了,所以臣才没有上奏责难陈善。”
张居正离朝,皇帝有两个选择,退回到张居正当国之前,或者向前一步,退一步皇帝海阔天空,大明急转而下,皇帝不肯退,做出了选择,那就只能更加激进了,海瑞知道这种道路选择的无奈,所以才没有上奏教训皇帝,这里不对,那里不对。
隆庆年间,海瑞就经常批评隆庆皇帝太过于奢靡,可万历年间,海瑞一次批评的奏疏都没上过。
陛下这个年纪,成熟的有些过头了。
朱翊钧结束了和海瑞的奏对,拿出了张居正的奏疏,继续看了下去,张居正请皇帝宽宥言官。
第二个原因就是言官因为王崇古的阴谋伏阙,而皇帝就坡下驴责罚了言官,一来言官会转相告诫,以言为大忌讳,虽有忠言谠论,四方利病,谁肯为朝廷言者?二来,则会助长王崇古的权势,王崇古恐怕会威震主上,要知道当初张居正对付王崇古的第一拳,就是僭越之罪。
王崇古权势滔天,恐怕会和严嵩、严世藩一样的欺天,严世藩甚至跑到裕王府上索贿,那可是嘉靖皇帝唯一一个儿子了。
用人当然要用人不疑,可是却不能毫无节制手段,这不是在用人,而是在杀人。
比如张居正当国时候,葛守礼整天扛着遵主上威福之权的大旗,但凡是张居正有威震主上的倾向,葛守礼就会弹劾,必须要有节制,才能用人,这对君王极其重要,对于臣子而言,也很重要。
权盛者摧,功高者隳,皇帝给了太多的圣眷,臣子就会被权势蒙蔽双眼,最终让君臣都没有好的结果。
张居正看似是请皇帝宽宥言官,未尝不是在小心的提点刚刚亲政的皇帝,到底该怎么做一个君王。
“先生啊,还是在意朕的,京师但凡是有点风吹草动,先生还是肯说话的。”朱翊钧将已经朱批的奏疏递给了冯保,让冯保遣人送往西山宜城伯府,顺便带过去一点恩赏,西山不够热闹,张居正也在丁忧,不宜太过热闹,干脆就带了点吃的东西过去。
至于王崇古?
朱翊钧从来没有像信任张居正和戚继光那么的信任过王崇古,也从未放下过对王崇古的忌惮,只是王崇古好用就用,不好用则罢黜,犯了不可饶恕的过错就杀。
朱翊钧拿着户部尚书张学颜的奏疏,这个擅长勾稽的户部尚书确实当得起王国光、张居正的推荐,接手户部后,处置的井井有条,当然这和当下国帑有钱了有着极大的关系,国帑没钱,张学颜就是再能耐,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张学颜奏疏谈到了地方为何支持清丈。
朝廷穷,地方其实也很穷,甚至比朝廷更穷,而过去应该付钱的地方,都是先欠着,让他们先干着,劝农桑要钱,修桥铺路要钱,整饬辖地匪患,最低廉的成本就是交给各地拿赏金的巡检司弓兵,这可是个大头的支出,地方衙门也是穷的当裤子,连官吏们的俸禄,也是拆西墙补东墙,过一天是一天。
这些支出就只能让做事的人先干着,先干着没问题,但是你这个钱,什么时候才能兑付?官府说话跟放屁一样,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这官衙扑买、巡检司赏钱、修桥补路的钱粮、提学司兴文的报酬,从何而来?
地方之前用的法子是印钱,就是铸各种不能当钱用的铁钱、飞钱来填窟窿,官府的信誉早就丧失殆尽了。私铸的未尝只有势要豪右之家,也有地方的衙门,无法周转。
朝廷财用已经收支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