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朕当初欠考虑了(1/5)
张居正见徐阶是为了警告徐阶,告诉他老实点,京师这地头儿,不是松江府,胡来的下场是连累家人一起倒血霉。
大明皇帝朱翊钧不喜欢高拱,因为高拱真的很有才能,可他没有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但大明皇帝不想杀高拱,刺王杀驾、大火焚宫两个大案,但凡是小皇帝咬咬牙,跺跺脚,承担一点点的骂名,高拱人就已经死了,就像当年夏言被斩首一样。
陛下要高拱活着,亲眼见证大明的再兴。
这小皇帝憋着劲儿杀徐阶的意思,实在是太明显不过了。
这里面的原因不复杂,徐阶害死了胡宗宪,陛下很同情胡宗宪的瘐死,因为胡宗宪真的在平倭,没有搞养寇自重的把戏,所以皇帝对徐阶的态度十分的差,连面都不见一下。
看着朱翊钧长大的张居正,可太了解小皇帝了,万历二年,徐璠和高启愚被派到了泰西出使,就是最明显的信号,徐璠离开了大明前往了泰西出使,就是皇帝下定决心杀徐阶的开始,大明在南衙清丈,徐阶带着一群势要豪右们反抗新政。
求荣得辱要不得,这是陛下非常鲜明的态度。
“没办法救一下吗?”徐阶显然听明白了张居正的意思,他在入京前已经猜到了这种可能,可是抱着一些侥幸的心理,他还是来了。
张居正犹豫了下说道:“安稳些吧。”
张居正现在丁忧中,对朝堂的干涉能力有限,徐阶回京,本身就会被顶到一个风口浪尖之上,想要幸进的朝臣数不胜数,皇帝厌恶徐阶的态度如此的明朗,多少屎盆子都得扣在徐阶的头上。
陛下不肯回护,徐阶必死无疑。
张居正没有立场为徐阶求情,他刚刚保住了那些被王崇古坑的言官,短时间内,张居正不会卖着老脸去问陛下要这个人情。
徐阶顺利的在西土城住下,朱翊钧前脚刚刚进京,后脚关于徐阶的问题就成为了街头巷尾的谈资,各大杂报,开始重拳出击。
有夸赞徐阶是文曲星下凡,比如徐阶小时候十分擅长对对子,也能坦然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在浙江做提学的时候,徐阶有一处学问不如一个秀才,徐阶坦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把这名秀才录为了举人等等。
也有人怒骂徐阶,什么擅长对对子,根本就是徐家的长辈们早就准备好,五岁的年纪连平仄都分不清楚,如何对那么工整的对子?什么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个被录为了举人的秀才,入京赶考屡试不中,到吏部寻求不管一生未被启用,这是宽宏大量?
很显然,复古派的杂报在夸赞,而万士和带领的笔正们则是把早就准备好的黑料,抖的一干二净,这里面对徐阶伤害最大的就是胡宗宪瘐死案。
道爷没必要杀胡宗宪,眼睁睁的看着西北养寇自重的边军,再看着东南倭患渐渐平息,忠奸自辨。
可以骂道爷怠政,更可以骂道爷晚年没了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尚且志在千里,道爷贵为天子,却没了大志,导致克终之弊,确实该骂,可是不能骂道爷不懂朝堂狗斗,道爷的狗斗术那可是一等一的强悍,这可是杨廷和认证过的。
道爷知道胡宗宪无害,那时候胡宗宪被罢免了一切官职回籍闲住,甚至不得签书公事,胡宗宪最大的后台严嵩也已经冻死在了墓舍之间,严世藩都被斩首了,胡宗宪一条丧家之犬,道爷要用,就是庇佑,不用,胡宗宪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杀了胡宗宪,反而弄的一地鸡毛。
万士和拿出了关键证据,胡宗宪瘐死案中,胡宗宪写的陈情辩诬疏,被扣在了内阁,没有送往司礼监。
徐阶是那时候的内阁首辅,奏疏被谁扣住了不言而喻,而提供这份关键证据的是内阁次辅王崇古。
司礼监掌印太监查遍了司礼监的文牍,没有发现那封奏疏,而后到内阁寻找,内阁也是找了半个月多,才在角落里寻到了胡宗宪的自陈疏,而这本自陈疏上没有司礼监的批红,代表着不是从司礼监流转回了内阁,而是留在了文渊阁内。
胡宗宪之死有几个大的疑点,其中一个就是胡宗宪这封自陈疏到底有没有被嘉靖皇帝看到。
现在真相大白,这封奏疏被人为的截留了,第二天所有的杂报,再无一人为徐阶说一句好话了。
大明的奏疏流转,你可以暂时扣住,拿着做点文章,比如军将们的奏疏不再通过五军都督府呈送御前,而是从兵部流转后,武将的地位就变的极为尴尬了起来,可这奏疏是但是绝对不能完全扣下的,压一压,暂扣的时间看事件紧急程度而定,胡宗宪自陈疏可不是什么小事,徐阶是有意为之。
上一个有意扣押奏疏不给皇帝过目的人,名字叫胡惟庸。
人们常常可惜李善长,因为李善长的谋逆案,太祖高皇帝办得并不漂亮,李善长被处置的时候,都已经七十七岁的高龄,已经是人瑞的李善长绝无造反的可能,可是有司马懿的前车之鉴,又不好说到底有没有谋反这件事,大家同情李善长。
可是胡惟庸的案子,无人可惜,胡惟庸在中书省,居然把奏疏扣下不给太祖高皇帝看,自
大明皇帝朱翊钧不喜欢高拱,因为高拱真的很有才能,可他没有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但大明皇帝不想杀高拱,刺王杀驾、大火焚宫两个大案,但凡是小皇帝咬咬牙,跺跺脚,承担一点点的骂名,高拱人就已经死了,就像当年夏言被斩首一样。
陛下要高拱活着,亲眼见证大明的再兴。
这小皇帝憋着劲儿杀徐阶的意思,实在是太明显不过了。
这里面的原因不复杂,徐阶害死了胡宗宪,陛下很同情胡宗宪的瘐死,因为胡宗宪真的在平倭,没有搞养寇自重的把戏,所以皇帝对徐阶的态度十分的差,连面都不见一下。
看着朱翊钧长大的张居正,可太了解小皇帝了,万历二年,徐璠和高启愚被派到了泰西出使,就是最明显的信号,徐璠离开了大明前往了泰西出使,就是皇帝下定决心杀徐阶的开始,大明在南衙清丈,徐阶带着一群势要豪右们反抗新政。
求荣得辱要不得,这是陛下非常鲜明的态度。
“没办法救一下吗?”徐阶显然听明白了张居正的意思,他在入京前已经猜到了这种可能,可是抱着一些侥幸的心理,他还是来了。
张居正犹豫了下说道:“安稳些吧。”
张居正现在丁忧中,对朝堂的干涉能力有限,徐阶回京,本身就会被顶到一个风口浪尖之上,想要幸进的朝臣数不胜数,皇帝厌恶徐阶的态度如此的明朗,多少屎盆子都得扣在徐阶的头上。
陛下不肯回护,徐阶必死无疑。
张居正没有立场为徐阶求情,他刚刚保住了那些被王崇古坑的言官,短时间内,张居正不会卖着老脸去问陛下要这个人情。
徐阶顺利的在西土城住下,朱翊钧前脚刚刚进京,后脚关于徐阶的问题就成为了街头巷尾的谈资,各大杂报,开始重拳出击。
有夸赞徐阶是文曲星下凡,比如徐阶小时候十分擅长对对子,也能坦然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在浙江做提学的时候,徐阶有一处学问不如一个秀才,徐阶坦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把这名秀才录为了举人等等。
也有人怒骂徐阶,什么擅长对对子,根本就是徐家的长辈们早就准备好,五岁的年纪连平仄都分不清楚,如何对那么工整的对子?什么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个被录为了举人的秀才,入京赶考屡试不中,到吏部寻求不管一生未被启用,这是宽宏大量?
很显然,复古派的杂报在夸赞,而万士和带领的笔正们则是把早就准备好的黑料,抖的一干二净,这里面对徐阶伤害最大的就是胡宗宪瘐死案。
道爷没必要杀胡宗宪,眼睁睁的看着西北养寇自重的边军,再看着东南倭患渐渐平息,忠奸自辨。
可以骂道爷怠政,更可以骂道爷晚年没了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尚且志在千里,道爷贵为天子,却没了大志,导致克终之弊,确实该骂,可是不能骂道爷不懂朝堂狗斗,道爷的狗斗术那可是一等一的强悍,这可是杨廷和认证过的。
道爷知道胡宗宪无害,那时候胡宗宪被罢免了一切官职回籍闲住,甚至不得签书公事,胡宗宪最大的后台严嵩也已经冻死在了墓舍之间,严世藩都被斩首了,胡宗宪一条丧家之犬,道爷要用,就是庇佑,不用,胡宗宪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杀了胡宗宪,反而弄的一地鸡毛。
万士和拿出了关键证据,胡宗宪瘐死案中,胡宗宪写的陈情辩诬疏,被扣在了内阁,没有送往司礼监。
徐阶是那时候的内阁首辅,奏疏被谁扣住了不言而喻,而提供这份关键证据的是内阁次辅王崇古。
司礼监掌印太监查遍了司礼监的文牍,没有发现那封奏疏,而后到内阁寻找,内阁也是找了半个月多,才在角落里寻到了胡宗宪的自陈疏,而这本自陈疏上没有司礼监的批红,代表着不是从司礼监流转回了内阁,而是留在了文渊阁内。
胡宗宪之死有几个大的疑点,其中一个就是胡宗宪这封自陈疏到底有没有被嘉靖皇帝看到。
现在真相大白,这封奏疏被人为的截留了,第二天所有的杂报,再无一人为徐阶说一句好话了。
大明的奏疏流转,你可以暂时扣住,拿着做点文章,比如军将们的奏疏不再通过五军都督府呈送御前,而是从兵部流转后,武将的地位就变的极为尴尬了起来,可这奏疏是但是绝对不能完全扣下的,压一压,暂扣的时间看事件紧急程度而定,胡宗宪自陈疏可不是什么小事,徐阶是有意为之。
上一个有意扣押奏疏不给皇帝过目的人,名字叫胡惟庸。
人们常常可惜李善长,因为李善长的谋逆案,太祖高皇帝办得并不漂亮,李善长被处置的时候,都已经七十七岁的高龄,已经是人瑞的李善长绝无造反的可能,可是有司马懿的前车之鉴,又不好说到底有没有谋反这件事,大家同情李善长。
可是胡惟庸的案子,无人可惜,胡惟庸在中书省,居然把奏疏扣下不给太祖高皇帝看,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