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为这个破破烂烂的世界缝缝补补(3/5)
炸后,大明水师开始登陆,地面进攻开始。
在听闻了倭寇装备火器之后,大明水师不敢任何的怠慢,步步为营的推进阵地,很快大明水师就发现,倭寇的火器威力差的同时,数量还少,火药也很稀少,通常响一次之后,就会哑火。
倭国有硫磺,有木材,唯独没有硝石,这就造成了倭国火药极为稀缺。
倭国的硝石价格超过了20两每斤,而大明硝石的价格为5分银每斤,大明硝石价格一百斤才五两银子,如果能贩卖硝石到倭国,毫无疑问是暴利,可是没人能往倭国走私硝石,因为硝石矿在大明民坊里是很难买到的。
大明的硝石矿在老君山,老君山守备森严一应火药都供给兵部的军器监,和内衙的王恭厂,以王恭厂为例,一年可以营造各种铅弹40万枚、各种火药36万斤、药线30万条,这还是王恭厂一个厂,而大明对火药的管理十分严苛。
战场上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大明放炮跟不要钱一样,火铳不停地响起,而倭寇在放箭,如此战争,大明军的推进如履平地。
“戚帅说:夷虏所最畏于中国之军器者,火器也。诚不欺我。”陈璘放下了千里镜,对倭寇的战斗力有了进一步明确的认知。
一群垃圾。
这就是陈璘对倭寇的最新评价,战斗力实在是低下,当然这也和海防巡检搜索到了足够的情报有关,大明军一到,琉球的军民就积极的提供情报给水上飞,大明平倭就变得更加简单了起来。
大明倭患闹得那么凶,这里面和大明的内鬼配合倭寇有很大的关系。
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的平倭作战中,大明军共击破了二十三个倭寇的水寨,击杀倭寇一千二百余人,斩首示众三百二十余,每个水寨留下来十余名的俘虏,专门送到京师去给京堂的老爷们查问,这也是老传统了,塞外、海外作战,有稽查困难之弊,将一批俘虏送入京师查问,就成了一个惯例。
让陈璘完全没想到的是,大明水师们,抓到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外的俘虏,孔胤松,出自兖州孔府,而且是嫡系,不是活不下的旁系出海谋生,而是一个嫡系的余孽。
显而易见,兖州孔府和倭寇的勾结,远比朝廷估计的还要深入。
战报和孔胤松是一起被送到京堂,一起送到京师的还有一批财货,这些财货都是查抄孔府的所有资财,因为涉及面太广,导致了凌云翼这种经年老吏,查抄也用了月余的时间。
“倭介在海东,左琉球而右朝鲜,利舶一带,声息相闻。是故,带砺两国,以掎捔其山川。”朱翊钧批阅了一本奏疏,这本奏疏是张居正在丁忧期间极为少见的一本,他自己本人写的奏疏。
朱翊钧上一次收到张居正的亲笔奏疏,还是在上一次。
张居正为言官求情,让皇帝多少提防一点王崇古,能够威胁到皇帝本人的臣子,局限在文华殿廷臣的范围之内,出了事儿,就从这里找就足够了。
而张居正写这本奏疏,自然是做出表态,支持大明皇帝出兵琉球平倭,在奏疏中,张居正先是列举了当初洪武、永乐年间、嘉靖年间不断对琉球册封,而后讨论了琉球对大明海疆安全的重要意义。
洪武年间,因为元朝攻伐倭国失败的教训,大明对海外出兵作战是极为谨慎的。
洪武二年,大明军队正在消灭北元在中原腹地的残存力量,主要进攻方向在西北,而这个时候,山东闹起了倭患,而这次的倭患情况非常的复杂,其构成有倭国倭寇、元朝的驸马高丽、辽东北元豪强以及中原腹地反明势力。
在经过了慎重考虑之后,朱元璋才招抚了琉球国王,而后在洪武二十五年,扶持了李成桂成为了朝鲜国王,至此李氏朝鲜建立,高丽正式灭亡。
而琉球的地理位置对大明重要性,张居正也做了精悍的总结,带砺两国,以掎捔其山川。
朱翊钧朱批了张居正这本奏疏,笑着对冯保说道:“以前天天能看到先生的奏疏,还不觉得有什么,现在突然看到,只能说先生还是厉害,总结起来鞭辟入里。”
张居正非常好用,比那个不表达意见的吕调阳、不在内阁办公的王次辅要好用的多,张居正总结总是如此的精准。
总有人为这个破破烂烂的世界缝缝补补,否则的话,这个世界早就破碎了。
有些人做不到心怀天下,这也没关系,这糟烂的世界,它破它的,我过我的,别人愿意修补,我管不着,可这做人,最不应该的、最可恨的就是,自己不补,还把别人刚补好的撕下来,再狠狠地踩上几脚。
朱翊钧将批阅好的奏疏都交给了冯保,冯保端下去差人送往文渊阁,他出门没过多久,就急匆匆的跑了进来,手里举着一份塘报,兴高采烈的说道:“陛下,大喜事,大喜事,琉球传来了捷报,大明水师初次出海作战,在琉球二十三战,二十三捷,连战连胜,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朱翊钧站了起来,打开了奏疏,认真的看着塘报,满脸的喜气洋洋,看着看着,朱翊钧的脸色变得凝重了起来。
在听闻了倭寇装备火器之后,大明水师不敢任何的怠慢,步步为营的推进阵地,很快大明水师就发现,倭寇的火器威力差的同时,数量还少,火药也很稀少,通常响一次之后,就会哑火。
倭国有硫磺,有木材,唯独没有硝石,这就造成了倭国火药极为稀缺。
倭国的硝石价格超过了20两每斤,而大明硝石的价格为5分银每斤,大明硝石价格一百斤才五两银子,如果能贩卖硝石到倭国,毫无疑问是暴利,可是没人能往倭国走私硝石,因为硝石矿在大明民坊里是很难买到的。
大明的硝石矿在老君山,老君山守备森严一应火药都供给兵部的军器监,和内衙的王恭厂,以王恭厂为例,一年可以营造各种铅弹40万枚、各种火药36万斤、药线30万条,这还是王恭厂一个厂,而大明对火药的管理十分严苛。
战场上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大明放炮跟不要钱一样,火铳不停地响起,而倭寇在放箭,如此战争,大明军的推进如履平地。
“戚帅说:夷虏所最畏于中国之军器者,火器也。诚不欺我。”陈璘放下了千里镜,对倭寇的战斗力有了进一步明确的认知。
一群垃圾。
这就是陈璘对倭寇的最新评价,战斗力实在是低下,当然这也和海防巡检搜索到了足够的情报有关,大明军一到,琉球的军民就积极的提供情报给水上飞,大明平倭就变得更加简单了起来。
大明倭患闹得那么凶,这里面和大明的内鬼配合倭寇有很大的关系。
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的平倭作战中,大明军共击破了二十三个倭寇的水寨,击杀倭寇一千二百余人,斩首示众三百二十余,每个水寨留下来十余名的俘虏,专门送到京师去给京堂的老爷们查问,这也是老传统了,塞外、海外作战,有稽查困难之弊,将一批俘虏送入京师查问,就成了一个惯例。
让陈璘完全没想到的是,大明水师们,抓到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外的俘虏,孔胤松,出自兖州孔府,而且是嫡系,不是活不下的旁系出海谋生,而是一个嫡系的余孽。
显而易见,兖州孔府和倭寇的勾结,远比朝廷估计的还要深入。
战报和孔胤松是一起被送到京堂,一起送到京师的还有一批财货,这些财货都是查抄孔府的所有资财,因为涉及面太广,导致了凌云翼这种经年老吏,查抄也用了月余的时间。
“倭介在海东,左琉球而右朝鲜,利舶一带,声息相闻。是故,带砺两国,以掎捔其山川。”朱翊钧批阅了一本奏疏,这本奏疏是张居正在丁忧期间极为少见的一本,他自己本人写的奏疏。
朱翊钧上一次收到张居正的亲笔奏疏,还是在上一次。
张居正为言官求情,让皇帝多少提防一点王崇古,能够威胁到皇帝本人的臣子,局限在文华殿廷臣的范围之内,出了事儿,就从这里找就足够了。
而张居正写这本奏疏,自然是做出表态,支持大明皇帝出兵琉球平倭,在奏疏中,张居正先是列举了当初洪武、永乐年间、嘉靖年间不断对琉球册封,而后讨论了琉球对大明海疆安全的重要意义。
洪武年间,因为元朝攻伐倭国失败的教训,大明对海外出兵作战是极为谨慎的。
洪武二年,大明军队正在消灭北元在中原腹地的残存力量,主要进攻方向在西北,而这个时候,山东闹起了倭患,而这次的倭患情况非常的复杂,其构成有倭国倭寇、元朝的驸马高丽、辽东北元豪强以及中原腹地反明势力。
在经过了慎重考虑之后,朱元璋才招抚了琉球国王,而后在洪武二十五年,扶持了李成桂成为了朝鲜国王,至此李氏朝鲜建立,高丽正式灭亡。
而琉球的地理位置对大明重要性,张居正也做了精悍的总结,带砺两国,以掎捔其山川。
朱翊钧朱批了张居正这本奏疏,笑着对冯保说道:“以前天天能看到先生的奏疏,还不觉得有什么,现在突然看到,只能说先生还是厉害,总结起来鞭辟入里。”
张居正非常好用,比那个不表达意见的吕调阳、不在内阁办公的王次辅要好用的多,张居正总结总是如此的精准。
总有人为这个破破烂烂的世界缝缝补补,否则的话,这个世界早就破碎了。
有些人做不到心怀天下,这也没关系,这糟烂的世界,它破它的,我过我的,别人愿意修补,我管不着,可这做人,最不应该的、最可恨的就是,自己不补,还把别人刚补好的撕下来,再狠狠地踩上几脚。
朱翊钧将批阅好的奏疏都交给了冯保,冯保端下去差人送往文渊阁,他出门没过多久,就急匆匆的跑了进来,手里举着一份塘报,兴高采烈的说道:“陛下,大喜事,大喜事,琉球传来了捷报,大明水师初次出海作战,在琉球二十三战,二十三捷,连战连胜,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朱翊钧站了起来,打开了奏疏,认真的看着塘报,满脸的喜气洋洋,看着看着,朱翊钧的脸色变得凝重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