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药不对症,就换方子(1/5)
谭纶是朝中的激进派,皇帝和群臣一清二楚,当皇帝说让兵部尚书谭纶代表天子前往宣府迎归的时候,廷臣们都选择了默认,而不是反对,就是已经预估到了谭纶一定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
廷臣们不反对的理由很简单,理由就是万士和总是讲的话,夷狄狼面兽心,畏威而不怀德。
谭纶在宣府广灵门外做出一些威慑性的动作,是一个必然,谭纶真的想要动手,最后还是忍住了,谭纶很在乎那些墩台远侯,很在乎宣府大同安置的十九万流民,很在乎大明的军兵,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动手,但是威慑是必然。
迎归的军兵,在宣府逗留了三天的时间,主要是对远归的墩台远侯进行诊治,有两名墩台远侯残疾了,他们从马上摔下去,摔断了腿,因为没有良好的治疗,导致走路一瘸一拐的,还有两名摔伤了胳膊,草原的大夫还是能做正骨的,倒是没有落下病根。
所有被俘的墩台远侯,都是失去了坐骑,失去了机动能力,被敌人围捕抓获。
而更多的墩台远侯,永远消失在了漫漫草原之上。
这十七名墩台远侯有些紧张,他们在草原逗留的时间太久了,归乡的时候,连汉话都说的不是那么利索,近乡情怯,他们顾虑重重,其中最大的顾虑便是,他们以什么身份回去。
是像嘉靖年间的汉奸赵全之流一样,拉回京师斩首,还是像放归的俘虏一样,回籍闲住,亦或者是像凯旋的英雄一样,礼遇有加?
随着朝廷大司马亲自上囚车,将夜不收们,一个个的扶下了车驾,他们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下,最低也能落得一个回籍闲住,这就足够了,毕竟没死,还被俘虏了,还活着这么久,实在是有投献北虏,有损国格的嫌疑。
“宣府,大同是大明的重镇,想要倾覆大明,需要攻破这两个重镇,才有可能,即便是成吉思汗,手中的大将哲别攻陷了居庸关之后,仍然无法久留,三年后,成吉思汗攻占宣府后,金国立刻迁都南下到了开封。”谭纶带着三娘子在宣府的城门上,说着宣府的重要性。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面对宣府、居庸关、紫荆关的防线,也只能徒叹奈何,占领了居庸关也只能放弃。
宣府的战略地位,可想而知。
“这里当然重要,京师门户。”三娘子扶着凭栏,任由西北的冷风拂面。
谭纶拍了拍凭栏,无奈的说道:“这里丢了,大明离亡国就不远了,也先也好,小王子也罢,俺答汗也是一样,无法攻占宣府,就只能跟大明拼底蕴,而大明疆域辽阔,这种拼底蕴的法子,于北虏不利。”
“你们瓦剌部的太师也先,在土木堡大获全胜,俘虏我英宗皇帝北狩,也先也知道大同宣府的重要,挟着英宗皇帝在宣府大同京师叩门,也先太心急了,他攥着英宗皇帝,应该先取宣府大同,再谋京师,京师门户宣府被破了,等于大门被踹开,大明岌岌可危。”
三娘子是瓦剌人,土木堡,大明京营大败,皇帝被也先俘虏,也先利用英宗皇帝的近侍喜宁,攻破了紫荆关,没有攻破大同和宣府的时候,从紫荆关入京,想要一鼓作气消灭大明,入主中原,被景皇帝朱祁钰和于谦联手击退。
如果也先不是那么心急,细细图谋,未尝没有胜算。
崇祯十七年二月,闯王李自成攻破宣府,三月,李自成攻入京师。
“大司马说这些,是何意?”三娘子不明白,为何谭纶说这些。
谭纶露出了一个笑容,这个笑容在冬风中逐渐化开,甚至让人如沐春风,谭纶十分温和的说道:“这就是为何要取大宁卫的原因,因为有了大宁卫,就像是在鞑靼本部土蛮汗和东夷中心,钉了一颗钉子,占领了大鲜卑山山口,土蛮汗和东夷女真,就再也没有了融合的契机。”
“一旦土蛮汗和东夷合流,就可以从漫长的燕山防线的任何一点进攻我大明的关隘,草原多马,机动力强悍,这意味着,漫长的燕山防线,随便一个地方,都是突破口,辽东、山海关、喜峰口、北古口、居庸关、宣府、大同,都在他们的兵峰之下。”
“此时,大明必然进入一个两难的选择,是守卫京畿,还是守卫宣府大同呢?这不是个很难的选择,防守的侧重必然是在京畿,那么宣府和大同就会变得孤立无援,极其危险了。”
“劫掠京畿,大明一时半会儿亡不了,可是宣府没了,大明就真的亡了。”
谭纶一直坚持复套、坚持收复大宁卫,以前是做不到,现在做到了,谭纶当然笑的阳光灿烂。
谭纶看着三娘子十分认真的说道:“关于河套问题,大明朝廷还是有些耐心的,愿意在谈判桌上解决这个问题,希望俺答汗和忠顺夫人不要再做出让人误解的举动了,否则,大明一定会如同收复大宁卫、会宁卫和应昌一样,收复河套。”
三娘子终于听明白了谭纶这番话的意思,也只能摇头说道:“我是不愿意打仗的,至于俺答汗,谁也不能保证,他自己都无法保证,人老了就会善变,一天一个想法。”
“大明拿河套又能做什么
廷臣们不反对的理由很简单,理由就是万士和总是讲的话,夷狄狼面兽心,畏威而不怀德。
谭纶在宣府广灵门外做出一些威慑性的动作,是一个必然,谭纶真的想要动手,最后还是忍住了,谭纶很在乎那些墩台远侯,很在乎宣府大同安置的十九万流民,很在乎大明的军兵,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动手,但是威慑是必然。
迎归的军兵,在宣府逗留了三天的时间,主要是对远归的墩台远侯进行诊治,有两名墩台远侯残疾了,他们从马上摔下去,摔断了腿,因为没有良好的治疗,导致走路一瘸一拐的,还有两名摔伤了胳膊,草原的大夫还是能做正骨的,倒是没有落下病根。
所有被俘的墩台远侯,都是失去了坐骑,失去了机动能力,被敌人围捕抓获。
而更多的墩台远侯,永远消失在了漫漫草原之上。
这十七名墩台远侯有些紧张,他们在草原逗留的时间太久了,归乡的时候,连汉话都说的不是那么利索,近乡情怯,他们顾虑重重,其中最大的顾虑便是,他们以什么身份回去。
是像嘉靖年间的汉奸赵全之流一样,拉回京师斩首,还是像放归的俘虏一样,回籍闲住,亦或者是像凯旋的英雄一样,礼遇有加?
随着朝廷大司马亲自上囚车,将夜不收们,一个个的扶下了车驾,他们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下,最低也能落得一个回籍闲住,这就足够了,毕竟没死,还被俘虏了,还活着这么久,实在是有投献北虏,有损国格的嫌疑。
“宣府,大同是大明的重镇,想要倾覆大明,需要攻破这两个重镇,才有可能,即便是成吉思汗,手中的大将哲别攻陷了居庸关之后,仍然无法久留,三年后,成吉思汗攻占宣府后,金国立刻迁都南下到了开封。”谭纶带着三娘子在宣府的城门上,说着宣府的重要性。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面对宣府、居庸关、紫荆关的防线,也只能徒叹奈何,占领了居庸关也只能放弃。
宣府的战略地位,可想而知。
“这里当然重要,京师门户。”三娘子扶着凭栏,任由西北的冷风拂面。
谭纶拍了拍凭栏,无奈的说道:“这里丢了,大明离亡国就不远了,也先也好,小王子也罢,俺答汗也是一样,无法攻占宣府,就只能跟大明拼底蕴,而大明疆域辽阔,这种拼底蕴的法子,于北虏不利。”
“你们瓦剌部的太师也先,在土木堡大获全胜,俘虏我英宗皇帝北狩,也先也知道大同宣府的重要,挟着英宗皇帝在宣府大同京师叩门,也先太心急了,他攥着英宗皇帝,应该先取宣府大同,再谋京师,京师门户宣府被破了,等于大门被踹开,大明岌岌可危。”
三娘子是瓦剌人,土木堡,大明京营大败,皇帝被也先俘虏,也先利用英宗皇帝的近侍喜宁,攻破了紫荆关,没有攻破大同和宣府的时候,从紫荆关入京,想要一鼓作气消灭大明,入主中原,被景皇帝朱祁钰和于谦联手击退。
如果也先不是那么心急,细细图谋,未尝没有胜算。
崇祯十七年二月,闯王李自成攻破宣府,三月,李自成攻入京师。
“大司马说这些,是何意?”三娘子不明白,为何谭纶说这些。
谭纶露出了一个笑容,这个笑容在冬风中逐渐化开,甚至让人如沐春风,谭纶十分温和的说道:“这就是为何要取大宁卫的原因,因为有了大宁卫,就像是在鞑靼本部土蛮汗和东夷中心,钉了一颗钉子,占领了大鲜卑山山口,土蛮汗和东夷女真,就再也没有了融合的契机。”
“一旦土蛮汗和东夷合流,就可以从漫长的燕山防线的任何一点进攻我大明的关隘,草原多马,机动力强悍,这意味着,漫长的燕山防线,随便一个地方,都是突破口,辽东、山海关、喜峰口、北古口、居庸关、宣府、大同,都在他们的兵峰之下。”
“此时,大明必然进入一个两难的选择,是守卫京畿,还是守卫宣府大同呢?这不是个很难的选择,防守的侧重必然是在京畿,那么宣府和大同就会变得孤立无援,极其危险了。”
“劫掠京畿,大明一时半会儿亡不了,可是宣府没了,大明就真的亡了。”
谭纶一直坚持复套、坚持收复大宁卫,以前是做不到,现在做到了,谭纶当然笑的阳光灿烂。
谭纶看着三娘子十分认真的说道:“关于河套问题,大明朝廷还是有些耐心的,愿意在谈判桌上解决这个问题,希望俺答汗和忠顺夫人不要再做出让人误解的举动了,否则,大明一定会如同收复大宁卫、会宁卫和应昌一样,收复河套。”
三娘子终于听明白了谭纶这番话的意思,也只能摇头说道:“我是不愿意打仗的,至于俺答汗,谁也不能保证,他自己都无法保证,人老了就会善变,一天一个想法。”
“大明拿河套又能做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