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俺答汗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3/5)
“臣等恭贺陛下,喜获龙子。”廷臣们附和着齐声说道。
“同喜,同喜,诸爱卿免礼。”朱翊钧摆了摆手,示意所有人平身便是。
太子,亦君亦臣,太子的存在,其实就是在提醒皇帝,皇帝不是真的万岁,也是凡人,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是君王也不能例外。
唐大中十年,宰相裴休再次请唐宣宗立太子,唐宣宗说:若建太子,则朕遂为闲人。唐宣宗不肯立太子,还求仙问道觅长生,结果吃药把自己给吃死了。
唐宣宗死后,立下遗诏让夔王李滋继位,左神策军中尉、宦官王宗实带着兵马就入了宫,声称乱臣贼子矫诏,又重新立了皇长子李温为帝,是为唐懿宗。
大唐的宦官领神策军,负责宫廷戍卫,谁掌控了禁卫军,谁就掌控了皇位上的那个人。
张居正和廷臣们都发现了,今天是大明皇帝一个人来御门听政,以往打哈欠的潞王朱翊镠,并没有一起过来,虽然说是胡闹被李太后给揍了,罚了禁足,但大家都清楚,那只是一个理由。
别人不知道,但朱翊镠非常的高兴,不用天没亮就起床,在洗面奶上滚几圈继续睡觉的幸福生活终于来了!
万历八年的第一次廷议开始了,新年的第一次廷议,要确定大明今年的主要任务,而概括来说,还是富国强兵,富国强兵这都折腾到了第八个年头了,多少有点老调重弹,但廷臣们早已习惯了。
今岁朝廷的主要任务,还是集中在骑兵和水师扩张之事上。
“赋税在恢复,水师的规模是不是过于庞大了,九万人。”大司徒王国光首先发出了质疑,他继续说道:“水师,太贵了,三万人的水师,就是三十条五桅过洋船、近百条三桅夹板舰,五百条战座船,再加上火炮火铳、军兵,这三万人的水师,组建到现在,就花费了超过五百万银。每年维护成本至少要百万银。”
“强兵当然有必要,但九万人的水师是不是太多了?”
王国光在年前,就反对张居正扩张水师到九万人规模,张居正的水师额员,是锐卒,是募兵制下的一支精锐水师,九品海防巡检隶属于水师,可海防巡检治下的浪里白条,不算水师的一部分。
“确实很多。”谭纶立刻接过了话茬说道:“不过很值得对不对?大明从开海上获利多少,不必多说,大家都非常清楚。”
“大司马!我的意思是足够用了!”王国光立刻反驳了谭纶的话,谭纶在避重就轻,王国光怎么可能让议题跑偏?
“倭国有变。”张居正看谭纶败下阵来,十分肯定的说道:“我们不能让织田信长成为真正的天下人,一旦倭国打完了,长崎总督府、琉球、朝鲜、大明漫长的海岸线,都在威胁之下了。”
“嗯…”王国光一听说扩张水师是为了揍倭国,稍微思考了下说道:“扩!打倭寇,那该扩就扩,国帑还有二百万存银,先用着再说。”
水师扩张,很快就达成了一致,钱不用于扩军,难道拿来做战争赔款不成?
“南京兵部左侍郎赵世卿言时政之弊,论劾首辅次辅,款结外虏之弊。”张居正拿出了一本奏疏,这是弹劾他的奏疏,骂的是张居正和王崇古,理由是俺答封贡。
大明和俺答汗打了二十五年,那时候大明未曾强兵,那时候打不过是真的打不过,打到最终议和,是形势所逼,这也就罢了,距离议和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时间,大明强兵如此,征战大宁卫、全宁卫和应昌,而现在塞外有变,土蛮汗和俺答汗打了起来,首辅和次辅,仍然只顾着做生意,而不是趁着塞外有变,打过去!
朱翊钧将奏疏扔在了御案之上,极为不满的说道:“这赵世卿说的容易,得亏他没喊出带兵六万,塞上驰骋克敌这种蠢话来,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周良寅垦荒有功,把他调往南京,让这个赵世卿去应昌参赞军务去,赵世卿,我看他叫找事情算了!”
参赞军务不是巡抚,不是总督,就是干点文书的活儿,让这贱儒到塞外吃吃沙子,喝喝西北风,脑子就清楚了。
朱翊钧这个军事天赋为零的都清楚,大明能在大鲜卑山东麓取得战果,完全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就以地利而言,东麓多山崎岖,草原的骑兵不容易展开,机动力的优势得不到体现,大鲜卑山往西,一望无际都是草原,大明没有骑兵,跑到草原上当活靶子不成?
纸上谈兵,都比这赵世卿的发言合理的多。
“陛下,此疏未尝不利于国事。”张居正赶紧解释了起来,他拿出这封奏疏,不是托庇于皇帝,让皇帝收拾赵世卿,而是为了对塞外进行攻伐的风向转变。
明面上,俺答汗还是大明的顺义王,大明这艘船这么大,不是想掉头就能掉头的,风向要变,自然要旧事重提,张居正拿出这封奏疏来,意思就是让这帮人掀起这股风力,而后利用这股风力。
“先生所言极是,但这个赵世卿说的不对,国之大事,在戎在祀,戎事事关重大,岂能容此等荒谬言论胡说八道?朕让他去应昌,就是让
“同喜,同喜,诸爱卿免礼。”朱翊钧摆了摆手,示意所有人平身便是。
太子,亦君亦臣,太子的存在,其实就是在提醒皇帝,皇帝不是真的万岁,也是凡人,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是君王也不能例外。
唐大中十年,宰相裴休再次请唐宣宗立太子,唐宣宗说:若建太子,则朕遂为闲人。唐宣宗不肯立太子,还求仙问道觅长生,结果吃药把自己给吃死了。
唐宣宗死后,立下遗诏让夔王李滋继位,左神策军中尉、宦官王宗实带着兵马就入了宫,声称乱臣贼子矫诏,又重新立了皇长子李温为帝,是为唐懿宗。
大唐的宦官领神策军,负责宫廷戍卫,谁掌控了禁卫军,谁就掌控了皇位上的那个人。
张居正和廷臣们都发现了,今天是大明皇帝一个人来御门听政,以往打哈欠的潞王朱翊镠,并没有一起过来,虽然说是胡闹被李太后给揍了,罚了禁足,但大家都清楚,那只是一个理由。
别人不知道,但朱翊镠非常的高兴,不用天没亮就起床,在洗面奶上滚几圈继续睡觉的幸福生活终于来了!
万历八年的第一次廷议开始了,新年的第一次廷议,要确定大明今年的主要任务,而概括来说,还是富国强兵,富国强兵这都折腾到了第八个年头了,多少有点老调重弹,但廷臣们早已习惯了。
今岁朝廷的主要任务,还是集中在骑兵和水师扩张之事上。
“赋税在恢复,水师的规模是不是过于庞大了,九万人。”大司徒王国光首先发出了质疑,他继续说道:“水师,太贵了,三万人的水师,就是三十条五桅过洋船、近百条三桅夹板舰,五百条战座船,再加上火炮火铳、军兵,这三万人的水师,组建到现在,就花费了超过五百万银。每年维护成本至少要百万银。”
“强兵当然有必要,但九万人的水师是不是太多了?”
王国光在年前,就反对张居正扩张水师到九万人规模,张居正的水师额员,是锐卒,是募兵制下的一支精锐水师,九品海防巡检隶属于水师,可海防巡检治下的浪里白条,不算水师的一部分。
“确实很多。”谭纶立刻接过了话茬说道:“不过很值得对不对?大明从开海上获利多少,不必多说,大家都非常清楚。”
“大司马!我的意思是足够用了!”王国光立刻反驳了谭纶的话,谭纶在避重就轻,王国光怎么可能让议题跑偏?
“倭国有变。”张居正看谭纶败下阵来,十分肯定的说道:“我们不能让织田信长成为真正的天下人,一旦倭国打完了,长崎总督府、琉球、朝鲜、大明漫长的海岸线,都在威胁之下了。”
“嗯…”王国光一听说扩张水师是为了揍倭国,稍微思考了下说道:“扩!打倭寇,那该扩就扩,国帑还有二百万存银,先用着再说。”
水师扩张,很快就达成了一致,钱不用于扩军,难道拿来做战争赔款不成?
“南京兵部左侍郎赵世卿言时政之弊,论劾首辅次辅,款结外虏之弊。”张居正拿出了一本奏疏,这是弹劾他的奏疏,骂的是张居正和王崇古,理由是俺答封贡。
大明和俺答汗打了二十五年,那时候大明未曾强兵,那时候打不过是真的打不过,打到最终议和,是形势所逼,这也就罢了,距离议和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时间,大明强兵如此,征战大宁卫、全宁卫和应昌,而现在塞外有变,土蛮汗和俺答汗打了起来,首辅和次辅,仍然只顾着做生意,而不是趁着塞外有变,打过去!
朱翊钧将奏疏扔在了御案之上,极为不满的说道:“这赵世卿说的容易,得亏他没喊出带兵六万,塞上驰骋克敌这种蠢话来,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周良寅垦荒有功,把他调往南京,让这个赵世卿去应昌参赞军务去,赵世卿,我看他叫找事情算了!”
参赞军务不是巡抚,不是总督,就是干点文书的活儿,让这贱儒到塞外吃吃沙子,喝喝西北风,脑子就清楚了。
朱翊钧这个军事天赋为零的都清楚,大明能在大鲜卑山东麓取得战果,完全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就以地利而言,东麓多山崎岖,草原的骑兵不容易展开,机动力的优势得不到体现,大鲜卑山往西,一望无际都是草原,大明没有骑兵,跑到草原上当活靶子不成?
纸上谈兵,都比这赵世卿的发言合理的多。
“陛下,此疏未尝不利于国事。”张居正赶紧解释了起来,他拿出这封奏疏,不是托庇于皇帝,让皇帝收拾赵世卿,而是为了对塞外进行攻伐的风向转变。
明面上,俺答汗还是大明的顺义王,大明这艘船这么大,不是想掉头就能掉头的,风向要变,自然要旧事重提,张居正拿出这封奏疏来,意思就是让这帮人掀起这股风力,而后利用这股风力。
“先生所言极是,但这个赵世卿说的不对,国之大事,在戎在祀,戎事事关重大,岂能容此等荒谬言论胡说八道?朕让他去应昌,就是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