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有史以来第一支全火器的骑兵(2/5)
防御需求的同时,重量更低。”戚继光指着架子上的铁浑甲敲了敲。
铁浑甲,或者说板甲,其实非常灵活,朱翊钧和朱翊镠使用的铁浑甲,浑然一体的铁甲,甚至有笼手,唱跳蹴鞠,都不是问题。
但大规模列装的时候,必然面临的问题出现了,铁浑甲高昂的成本,钢的数量不足以列装万余人,而且标准铁浑甲的重量超过了三十五斤,这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对于长途奔袭作战的骑兵而言,过重的甲胄质量,意味着更大的消耗。
朱翊钧和朱翊镠能用特制的铁浑甲,是他们的马匹是特挑的战马,可大规模列装时候,只能选择减配。
四分之三的盔甲,头盔、护颈、胸甲是完整的,甲胄覆盖整个上身以及腿的前半部分,直至膝盖,这种设计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骑兵的安全,重量的减轻能减少后勤的压力、扩大作战半径。
比较有趣的是,手套只有一只,因为右手需要装填火药,无论是棉麻制、皮制还是钢制,都非常影响火药的填装,在经过了军兵激烈反应之后,只配一只,如果是左撇子,也可以换手,非常人性化。
按照朱翊钧之前的规划,每一名骑卒要带一支战锤,专门用来开罐头,就是消灭对方的重骑兵,战锤长三尺,带挂钩绳索,锤头的是尖头锤,以朱翊钧的力气,只需要一锤锤在兜鍪上,完全足以破防了。
连战锤的皮套都做好了,但被军兵们放弃了,军兵们更喜欢用来挂刀,这是战场环境决定的。
战锤没有使用环境,破甲,铳比锤好用,而且大明的敌人,并没有那么多的重甲,他们的甲胄在火器面前脆的跟纸没有区别。
三尺三寸的骑士刀完全足够用了,如果真的碰上了重甲骑兵,数以万计的火铳都没能消灭对手的重骑兵,那带把锤,还不如撤退,补充一轮火药,继续对敌来的可靠。
朱翊钧一直都承认自己的军事天赋不高,大明的军队战斗,是大规模的集群作战,而不是散兵游勇,战锤开罐头的确好用,但并不适合当下的大明战场。
在介绍了军备之后,朱翊钧带领众臣,来到了武英楼外。
在武英楼前的校场上,三个骑营共计一万人,站在了校场之上,训练有序、甲胄分明的骑卒,站在一匹匹高头大马之前,一只手拉着马匹,一只手抱着头盔,所有的军备,都在马匹上放着。
万余人站在校场之上,却如此的安静,沉寂而肃杀。
坐在武英楼两侧的是大明的左文右武,大明百官今日一起到了大明北大营见证着骑卒的检阅。
大明骑营就静静的在那里站着,并没有什么更多的动作,但是一些个文臣,坐立不安,腚底下带着钉子一样,让他们焦虑无比,不少人,看着肃杀的骑营,已经汗流浃背了。
五月的天还没有热到这种地步。
早知道有今天,当初就应该阻止陛下习武的!
刺王杀驾后,皇帝连哄带骗的强迫朱希孝成为皇帝的武道老师,当时,所有人都没当回事,都觉得年幼的陛下是因为刺杀之后,担惊受怕,心里没着没落,选择习武,更多是笼络缇帅。
当时,没有人会想到陛下不务正业是玩真的,习武极为辛苦,开筋痛不欲生,没什么天赋的情况下,习武有成,需要大毅力,而天生贵人的皇帝,会有这种毅力?
大明有经验,上一次主少国疑时,每日操阅军马的祖宗成法还在,但年幼的明英宗,别说习武了,就是操阅军马都不去了,而且理由充分,孩子还小。
复辟之后,明英宗干脆把京营都解散了,一直到成化年间,才重新组建。
刺王杀驾的阴云一直到张四维进了解刳院才算是结束,没人愿意当那个出头鸟,去反对陛下习武,没事惹一身的腥,都在等着陛下自己放弃。
陛下没放弃,振武愈演愈烈,今日终于开花结果。
骑营,大明初年,洪武、永乐年间驰骋塞外的不二利器,洪武年间有马五十万匹,到了永乐年间五征漠北,大明有马七十二万匹,骑兵一直是大明征战塞外的致胜之军,自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再也没有成建制的骑兵了。
三个骑营,一万人,规模比之国初,可谓是缩水严重,但没有人会质疑这一万军的强悍战力。
朱翊钧走上了点将台,夏天略带燥热的风吹动着旌旗猎猎作响,号角声和鼓声,随着皇帝登台再次变得安静了起来,已经成年的朱翊钧,雄姿勃勃,硬朗和柔仁、阳刚和儒雅矛盾的气质在皇帝身上极为的和谐,还有那令人有些唏嘘的、不符合年纪的沉稳。
这份沉稳,本不属于这个年龄。
肩抗日月,不得不为。
朱翊钧缓缓的伸出了右手,平静的说道:“大明军,威武。”
“陛下威武!陛下威武!陛下威武!”
“大明军威武!”
“上报天子,下救黔首!上报天子,下救黔首!”
军兵的齐声呐喊,声震山河,直冲云霄,大明军容耀天威。
朱翊钧看着骑卒,露出了个
铁浑甲,或者说板甲,其实非常灵活,朱翊钧和朱翊镠使用的铁浑甲,浑然一体的铁甲,甚至有笼手,唱跳蹴鞠,都不是问题。
但大规模列装的时候,必然面临的问题出现了,铁浑甲高昂的成本,钢的数量不足以列装万余人,而且标准铁浑甲的重量超过了三十五斤,这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对于长途奔袭作战的骑兵而言,过重的甲胄质量,意味着更大的消耗。
朱翊钧和朱翊镠能用特制的铁浑甲,是他们的马匹是特挑的战马,可大规模列装时候,只能选择减配。
四分之三的盔甲,头盔、护颈、胸甲是完整的,甲胄覆盖整个上身以及腿的前半部分,直至膝盖,这种设计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骑兵的安全,重量的减轻能减少后勤的压力、扩大作战半径。
比较有趣的是,手套只有一只,因为右手需要装填火药,无论是棉麻制、皮制还是钢制,都非常影响火药的填装,在经过了军兵激烈反应之后,只配一只,如果是左撇子,也可以换手,非常人性化。
按照朱翊钧之前的规划,每一名骑卒要带一支战锤,专门用来开罐头,就是消灭对方的重骑兵,战锤长三尺,带挂钩绳索,锤头的是尖头锤,以朱翊钧的力气,只需要一锤锤在兜鍪上,完全足以破防了。
连战锤的皮套都做好了,但被军兵们放弃了,军兵们更喜欢用来挂刀,这是战场环境决定的。
战锤没有使用环境,破甲,铳比锤好用,而且大明的敌人,并没有那么多的重甲,他们的甲胄在火器面前脆的跟纸没有区别。
三尺三寸的骑士刀完全足够用了,如果真的碰上了重甲骑兵,数以万计的火铳都没能消灭对手的重骑兵,那带把锤,还不如撤退,补充一轮火药,继续对敌来的可靠。
朱翊钧一直都承认自己的军事天赋不高,大明的军队战斗,是大规模的集群作战,而不是散兵游勇,战锤开罐头的确好用,但并不适合当下的大明战场。
在介绍了军备之后,朱翊钧带领众臣,来到了武英楼外。
在武英楼前的校场上,三个骑营共计一万人,站在了校场之上,训练有序、甲胄分明的骑卒,站在一匹匹高头大马之前,一只手拉着马匹,一只手抱着头盔,所有的军备,都在马匹上放着。
万余人站在校场之上,却如此的安静,沉寂而肃杀。
坐在武英楼两侧的是大明的左文右武,大明百官今日一起到了大明北大营见证着骑卒的检阅。
大明骑营就静静的在那里站着,并没有什么更多的动作,但是一些个文臣,坐立不安,腚底下带着钉子一样,让他们焦虑无比,不少人,看着肃杀的骑营,已经汗流浃背了。
五月的天还没有热到这种地步。
早知道有今天,当初就应该阻止陛下习武的!
刺王杀驾后,皇帝连哄带骗的强迫朱希孝成为皇帝的武道老师,当时,所有人都没当回事,都觉得年幼的陛下是因为刺杀之后,担惊受怕,心里没着没落,选择习武,更多是笼络缇帅。
当时,没有人会想到陛下不务正业是玩真的,习武极为辛苦,开筋痛不欲生,没什么天赋的情况下,习武有成,需要大毅力,而天生贵人的皇帝,会有这种毅力?
大明有经验,上一次主少国疑时,每日操阅军马的祖宗成法还在,但年幼的明英宗,别说习武了,就是操阅军马都不去了,而且理由充分,孩子还小。
复辟之后,明英宗干脆把京营都解散了,一直到成化年间,才重新组建。
刺王杀驾的阴云一直到张四维进了解刳院才算是结束,没人愿意当那个出头鸟,去反对陛下习武,没事惹一身的腥,都在等着陛下自己放弃。
陛下没放弃,振武愈演愈烈,今日终于开花结果。
骑营,大明初年,洪武、永乐年间驰骋塞外的不二利器,洪武年间有马五十万匹,到了永乐年间五征漠北,大明有马七十二万匹,骑兵一直是大明征战塞外的致胜之军,自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再也没有成建制的骑兵了。
三个骑营,一万人,规模比之国初,可谓是缩水严重,但没有人会质疑这一万军的强悍战力。
朱翊钧走上了点将台,夏天略带燥热的风吹动着旌旗猎猎作响,号角声和鼓声,随着皇帝登台再次变得安静了起来,已经成年的朱翊钧,雄姿勃勃,硬朗和柔仁、阳刚和儒雅矛盾的气质在皇帝身上极为的和谐,还有那令人有些唏嘘的、不符合年纪的沉稳。
这份沉稳,本不属于这个年龄。
肩抗日月,不得不为。
朱翊钧缓缓的伸出了右手,平静的说道:“大明军,威武。”
“陛下威武!陛下威武!陛下威武!”
“大明军威武!”
“上报天子,下救黔首!上报天子,下救黔首!”
军兵的齐声呐喊,声震山河,直冲云霄,大明军容耀天威。
朱翊钧看着骑卒,露出了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