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来赌命(2/5)
价,由百姓承担。
“大明的新政,推行到了现在,终于碰到了王安石困境,或者说新法困境啊。”朱翊钧合上了海瑞的奏疏,略显有些焦虑的揉了揉自己的眉心。
王安石的青苗法,本意是好的,灵活的运用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年息20%的利率贷给破产农民、城市手工业者,帮助百姓度过难关的同时,缓和民间高利贷血淋淋的朘剥,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工商业发展与生产,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效果。
从制度设计上来看,这一套确实没有什么漏洞。
但最后成为了割向百姓的一把刀。
钱总是流向不缺钱的地方,地方官吏在执行这条命令时候,首要考虑的问题是收回来,而不是放出去,放钱给小民,小民拿什么还钱呢?
所以放钱的时候,往往都是直接给大户,大户家大业大,还不起还能追欠,而不给小户,小门小户,风一吹就倒了,大户拿到这些资源后,再层层借给小户,导致最终的利息甚至超过了民间高利贷。
最终,好好的青苗钱三个字,成为了两宋、元明清高利贷的代名词。
而大明新政的两个核心,清丈和整饬学政,也在悄然变成这个模样,清丈的过程中,大户们的田通过各种办法进行隐蔽,而百姓的田一厘地都不少,甚至还有额外不存在的田亩被摊派到百姓的头上,可谓是苦不堪言。
而整饬学政也成为了地方教育的流毒,贻害无穷。
大明的官吏们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进行自适应调节,在新时代新背景下,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
朱翊钧从大明已经再次伟大的幻梦中,彻底清醒,他完全理解了朱元璋的四大案,动辄几万颗人头的大案,是怎么来的了。
就李乐奏闻这些事,不仅仅是在南衙,整个大明遍地都是,朱翊钧恨不得大杀特杀,再制造两起清丈案和学政案。
冯保思索了片刻俯首说道:“陛下,远还没有到那种地步,就以李乐奏闻的案子和戥头案而言,发现一例就严惩一例,从重从严,以收威吓之效,这矛盾说得好啊,矛盾生生不息,广泛存在,在解决矛盾之后,必然会有新的矛盾产生,面对这种新局面,就会有新办法。”
“臣倒是以为,稳中向好,毕竟各地清丈,遮奢户占的田亩,还是占据了多数的,不存在广泛犯罪,偷偷摸摸的捞一点自然是有,但弄到民怨沸腾的地步到不至于,毕竟,脑袋是自己的。”
陛下好杀人的名声,和吝啬的名声是旗鼓相当的,谁不知道大明皇帝大婚头一天还在监刑?真正的血色大婚。
“冯大伴这矛盾说读的是极好的。”朱翊钧非常认可冯保的意见。
冯保笑了笑说道:“臣也是看着矛盾说横空出世,就是再愚笨,也是笨鸟先飞,学到了一些。”
“陛下,在臣看来,这件事可以纳入考成法之中,如果地方自查解决不了问题,还不肯报到朝廷来,就用前四川巡抚罗瑶案为常例,将其流放,这新政执行是否妥帖和官帽子挂上了钩,不怕他们阳奉阴违。”
“若是真的能把一省之地打造的铁桶一样,滴水不漏,一点消息风声都露不出来,那还是别当巡抚、巡按了,干脆造反算了。”
冯保说的便是各地巡抚担责制。
作为地方的一把手,你甚至可以无能,无能只会被罢免,但不能失去信仰,必须要忠君体国,这是最基本的底线,触碰了这一底线,要被流放甚至斩首。
大明朝廷是允许地方存在问题,甚至允许巡抚存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而求助于陛下,这本就是大明帝制的一部分。
这是一种责任的下放,同时也是监督新政实行权力的下放,更是各地巡抚、巡按存在的意义。
“好办法。”朱翊钧写好了朱批,递给了冯保说道:“送文渊阁先生处,令先生拟章程来看。”
朱翊钧很清楚冯保在干什么,他就是在给外廷的大员们上眼药水。
这是宦官的天然职责,不对付文官,当什么宦官?文官宦官天然对立,这是绵延了千年的游戏规则,在皇帝面前进谄言是宦官的天职,要不这宦官就讨人嫌呢?
出个孬点子,就把各地巡抚给坑了,自此之后,巡抚们得把眼睛放的大大的,解决不了问题,也要发现问题。
这个馊主意,朱翊钧准了,他觉得这个馊主意不错。
大明巡抚自永乐年间,设立至今一百七十余年,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地方一把手,说一句封疆大吏不为过,如此大的权力,无法彻底贯彻政令是能力问题,但绝对能发现问题,不肯上报,那是态度问题,结果就是流放。
“陛下忠顺夫人奏请面圣谢恩,已经在离宫外等候了。”冯保俯首说道。
朱翊钧宣见了三娘子,并且收到了三娘子的抵押物,价值近二十万银的船舶票证,三娘子依依不舍的将船舶票证交给了皇帝,这个狠心的男人,就这么直接收了。
朱翊钧对三娘子仔细交待了一番,并
“大明的新政,推行到了现在,终于碰到了王安石困境,或者说新法困境啊。”朱翊钧合上了海瑞的奏疏,略显有些焦虑的揉了揉自己的眉心。
王安石的青苗法,本意是好的,灵活的运用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年息20%的利率贷给破产农民、城市手工业者,帮助百姓度过难关的同时,缓和民间高利贷血淋淋的朘剥,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工商业发展与生产,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效果。
从制度设计上来看,这一套确实没有什么漏洞。
但最后成为了割向百姓的一把刀。
钱总是流向不缺钱的地方,地方官吏在执行这条命令时候,首要考虑的问题是收回来,而不是放出去,放钱给小民,小民拿什么还钱呢?
所以放钱的时候,往往都是直接给大户,大户家大业大,还不起还能追欠,而不给小户,小门小户,风一吹就倒了,大户拿到这些资源后,再层层借给小户,导致最终的利息甚至超过了民间高利贷。
最终,好好的青苗钱三个字,成为了两宋、元明清高利贷的代名词。
而大明新政的两个核心,清丈和整饬学政,也在悄然变成这个模样,清丈的过程中,大户们的田通过各种办法进行隐蔽,而百姓的田一厘地都不少,甚至还有额外不存在的田亩被摊派到百姓的头上,可谓是苦不堪言。
而整饬学政也成为了地方教育的流毒,贻害无穷。
大明的官吏们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进行自适应调节,在新时代新背景下,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
朱翊钧从大明已经再次伟大的幻梦中,彻底清醒,他完全理解了朱元璋的四大案,动辄几万颗人头的大案,是怎么来的了。
就李乐奏闻这些事,不仅仅是在南衙,整个大明遍地都是,朱翊钧恨不得大杀特杀,再制造两起清丈案和学政案。
冯保思索了片刻俯首说道:“陛下,远还没有到那种地步,就以李乐奏闻的案子和戥头案而言,发现一例就严惩一例,从重从严,以收威吓之效,这矛盾说得好啊,矛盾生生不息,广泛存在,在解决矛盾之后,必然会有新的矛盾产生,面对这种新局面,就会有新办法。”
“臣倒是以为,稳中向好,毕竟各地清丈,遮奢户占的田亩,还是占据了多数的,不存在广泛犯罪,偷偷摸摸的捞一点自然是有,但弄到民怨沸腾的地步到不至于,毕竟,脑袋是自己的。”
陛下好杀人的名声,和吝啬的名声是旗鼓相当的,谁不知道大明皇帝大婚头一天还在监刑?真正的血色大婚。
“冯大伴这矛盾说读的是极好的。”朱翊钧非常认可冯保的意见。
冯保笑了笑说道:“臣也是看着矛盾说横空出世,就是再愚笨,也是笨鸟先飞,学到了一些。”
“陛下,在臣看来,这件事可以纳入考成法之中,如果地方自查解决不了问题,还不肯报到朝廷来,就用前四川巡抚罗瑶案为常例,将其流放,这新政执行是否妥帖和官帽子挂上了钩,不怕他们阳奉阴违。”
“若是真的能把一省之地打造的铁桶一样,滴水不漏,一点消息风声都露不出来,那还是别当巡抚、巡按了,干脆造反算了。”
冯保说的便是各地巡抚担责制。
作为地方的一把手,你甚至可以无能,无能只会被罢免,但不能失去信仰,必须要忠君体国,这是最基本的底线,触碰了这一底线,要被流放甚至斩首。
大明朝廷是允许地方存在问题,甚至允许巡抚存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而求助于陛下,这本就是大明帝制的一部分。
这是一种责任的下放,同时也是监督新政实行权力的下放,更是各地巡抚、巡按存在的意义。
“好办法。”朱翊钧写好了朱批,递给了冯保说道:“送文渊阁先生处,令先生拟章程来看。”
朱翊钧很清楚冯保在干什么,他就是在给外廷的大员们上眼药水。
这是宦官的天然职责,不对付文官,当什么宦官?文官宦官天然对立,这是绵延了千年的游戏规则,在皇帝面前进谄言是宦官的天职,要不这宦官就讨人嫌呢?
出个孬点子,就把各地巡抚给坑了,自此之后,巡抚们得把眼睛放的大大的,解决不了问题,也要发现问题。
这个馊主意,朱翊钧准了,他觉得这个馊主意不错。
大明巡抚自永乐年间,设立至今一百七十余年,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地方一把手,说一句封疆大吏不为过,如此大的权力,无法彻底贯彻政令是能力问题,但绝对能发现问题,不肯上报,那是态度问题,结果就是流放。
“陛下忠顺夫人奏请面圣谢恩,已经在离宫外等候了。”冯保俯首说道。
朱翊钧宣见了三娘子,并且收到了三娘子的抵押物,价值近二十万银的船舶票证,三娘子依依不舍的将船舶票证交给了皇帝,这个狠心的男人,就这么直接收了。
朱翊钧对三娘子仔细交待了一番,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