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快速帆船——游龙号(2/5)
壳的水线长宽比在不断的增大,从最初的三比一,增加到了现在的六比一,其水下形状,设计成了阻力更小的阻力,船只的整体重心和空心的船艏,让船只更加容易在航行中抬头,这样可以保证船只的航行稳定。
在高速航行时,船只的姿态是船身几乎贴着海面,长长的、尖尖的船壳曲线,仿佛一把锋利的剪刀划破海面一样。
“船长三十三丈,形宽三丈八尺一寸,深为一丈九尺六寸,船的干舷极低,在海上航行的时候,几乎只能看到帆面,而主桅长度高于二十四丈,是船长的四分之三,预期载重为三百四十万斤。”汪道昆将组装好的船只放在了桌子上。
朱翊钧站了起来,来到了船只的面前,如果按照汪道昆所言,横穿太平洋只需要三个月的时间,那从松江府出发,过班达海从爪哇以南直接前往好望角,横穿大西洋,至麦哲伦海峡,再走赤道洋流抵达吕宋,最后回到松江府,大约只需要六个月的时间。
预期载重三百四十万斤,大明一斤为596克,载重大约为两千吨,一次环球航行,只需要半年,恐怖如此。
“靡费几何?”朱翊钧看着船只询问道。
汪道昆知道最关键的地方来了,他低声说道:“造这么一艘船要十万银,大概是现在五桅船的两倍了。”
普通人看来陛下是吝啬的,但汪道昆始终在开海的最前沿,陛下在开海上的投入是极为阔绰的,但这艘船的造价,委实是过于昂贵了,十万两白银,五分之一个隆庆皇帝皇陵。
朱翊钧一听这个眉头皱了起来,他不是不舍得,是这条船,眼下还是汪道昆画的大饼,想要吃到这个大饼,最少要一百五十万银。
这条船从图纸到实物,最少还需要一百五十万银的研发改良费用,大明的设计从度数旁通之后,就开始逐渐精准,五桅过洋船丁型从图纸到下海,就花费了朝廷七十二万银,才最终试制成功,这个试制的过程超过了三年时间。
朱翊钧笑着说道:“这要是卖,一艘船卖九万两黄金,我想,费利佩和阿克巴都会很有兴趣,包括英格兰女王,当然这东西,他们想买,朕也不可能卖给他们的。”
一两黄金约等于十四到十六两白银,这是大明当下物质不丰富的挂牌价,一条占据了商品优势的船只,在当下大航海的背景下,赚十四倍到十六倍并不过分。
在百年屈辱史中,整个世界形成了一种共识,先进的船只会对鞑清形成实质性的禁令,甚至鞑清自己造的船也会被施加各种手段去限制,包括不限于限制原料进口(柚木)、鞑清籍船只无法得到船引、无法通关、不得在殖民地的港口补给买卖、购买兼并鞑清本地船厂防止鞑清自由贸易等等等等。
鞑清在鸦片战争后的闭关锁国,是一种满汉大防下鞑清朝廷的制度,也是世界的封锁。
汪道昆所呈现的新型船只,不可能像五桅船那样卖到全世界去了,这不是开放不开放的问题,是国家安全海权的问题,五桅过洋船,说到底还是泰西桨帆船的范畴,臃肿、载货量小、航行慢、不容易转向、不够灵活等等。
在新的船只出现后,五桅过洋船成为了牛夫人,对此朱翊钧只能说:爱过。
“多久?”朱翊钧开口问道。
汪道昆俯首说道:“三年。”
朱翊钧大手一挥说道:“朕给你两百万银,三年把这东西给朕造出来,朕允许他慢一点、载货量少一些,但这个东西,朕要见到。”
朱翊钧拿着手里的册子,看了半天,诸多数据和印象里的飞剪船最为相似,但是飞剪船在某些方面,还不如面前这玩意儿,尤其是船身强度。
“一百万银足够了,足够了。”汪道昆赶忙说道,他还没当上工部尚书呢,就让陛下爆了二百万银的金币,他不担心差事办砸了,既然敢把模型抬到文华殿上,便是心有成竹,欺君、糊弄皇帝的话,那是小瞧九族羁绊。
真的不需要那么多银子,大明白银的购买力现在已经很强很强。
“两百万,资出内帑,冯大伴,内帑还有银子吗?”朱翊钧看向了冯保,花钱得问问大管家自己小金库还有多少。
“有。”冯保言简意赅的回答了陛下这个问题,内帑现银大约有四百七十二万银,两百万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而且皇庄、开海厚利、市舶司关税分账等等,源源不断的注入内帑,到年底还能有五百万银。
“臣叩谢皇恩。”汪道昆再次行大礼,他知道,自己只要把这船造出来,这明公的位置就稳了,入阁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了,当官的哪个不想往上爬,不想进步,当什么官?
朱翊钧拿出了一年京营的军饷,五分之一的一年大明军费来推动此事,尚节俭是朱翊钧的坚持,但该花钱的地方,还是要花钱。
京师第一阔少可是他朱翊钧!
“陛下,国帑可以拿出一百万银来。”王国光一听赶忙说道,户部这些年也弄明白了一件事,跟着陛下走,吃肉又喝汤,皇帝的内帑想甩开国帑搞投资,想都别想!
有成果之后,造一条
在高速航行时,船只的姿态是船身几乎贴着海面,长长的、尖尖的船壳曲线,仿佛一把锋利的剪刀划破海面一样。
“船长三十三丈,形宽三丈八尺一寸,深为一丈九尺六寸,船的干舷极低,在海上航行的时候,几乎只能看到帆面,而主桅长度高于二十四丈,是船长的四分之三,预期载重为三百四十万斤。”汪道昆将组装好的船只放在了桌子上。
朱翊钧站了起来,来到了船只的面前,如果按照汪道昆所言,横穿太平洋只需要三个月的时间,那从松江府出发,过班达海从爪哇以南直接前往好望角,横穿大西洋,至麦哲伦海峡,再走赤道洋流抵达吕宋,最后回到松江府,大约只需要六个月的时间。
预期载重三百四十万斤,大明一斤为596克,载重大约为两千吨,一次环球航行,只需要半年,恐怖如此。
“靡费几何?”朱翊钧看着船只询问道。
汪道昆知道最关键的地方来了,他低声说道:“造这么一艘船要十万银,大概是现在五桅船的两倍了。”
普通人看来陛下是吝啬的,但汪道昆始终在开海的最前沿,陛下在开海上的投入是极为阔绰的,但这艘船的造价,委实是过于昂贵了,十万两白银,五分之一个隆庆皇帝皇陵。
朱翊钧一听这个眉头皱了起来,他不是不舍得,是这条船,眼下还是汪道昆画的大饼,想要吃到这个大饼,最少要一百五十万银。
这条船从图纸到实物,最少还需要一百五十万银的研发改良费用,大明的设计从度数旁通之后,就开始逐渐精准,五桅过洋船丁型从图纸到下海,就花费了朝廷七十二万银,才最终试制成功,这个试制的过程超过了三年时间。
朱翊钧笑着说道:“这要是卖,一艘船卖九万两黄金,我想,费利佩和阿克巴都会很有兴趣,包括英格兰女王,当然这东西,他们想买,朕也不可能卖给他们的。”
一两黄金约等于十四到十六两白银,这是大明当下物质不丰富的挂牌价,一条占据了商品优势的船只,在当下大航海的背景下,赚十四倍到十六倍并不过分。
在百年屈辱史中,整个世界形成了一种共识,先进的船只会对鞑清形成实质性的禁令,甚至鞑清自己造的船也会被施加各种手段去限制,包括不限于限制原料进口(柚木)、鞑清籍船只无法得到船引、无法通关、不得在殖民地的港口补给买卖、购买兼并鞑清本地船厂防止鞑清自由贸易等等等等。
鞑清在鸦片战争后的闭关锁国,是一种满汉大防下鞑清朝廷的制度,也是世界的封锁。
汪道昆所呈现的新型船只,不可能像五桅船那样卖到全世界去了,这不是开放不开放的问题,是国家安全海权的问题,五桅过洋船,说到底还是泰西桨帆船的范畴,臃肿、载货量小、航行慢、不容易转向、不够灵活等等。
在新的船只出现后,五桅过洋船成为了牛夫人,对此朱翊钧只能说:爱过。
“多久?”朱翊钧开口问道。
汪道昆俯首说道:“三年。”
朱翊钧大手一挥说道:“朕给你两百万银,三年把这东西给朕造出来,朕允许他慢一点、载货量少一些,但这个东西,朕要见到。”
朱翊钧拿着手里的册子,看了半天,诸多数据和印象里的飞剪船最为相似,但是飞剪船在某些方面,还不如面前这玩意儿,尤其是船身强度。
“一百万银足够了,足够了。”汪道昆赶忙说道,他还没当上工部尚书呢,就让陛下爆了二百万银的金币,他不担心差事办砸了,既然敢把模型抬到文华殿上,便是心有成竹,欺君、糊弄皇帝的话,那是小瞧九族羁绊。
真的不需要那么多银子,大明白银的购买力现在已经很强很强。
“两百万,资出内帑,冯大伴,内帑还有银子吗?”朱翊钧看向了冯保,花钱得问问大管家自己小金库还有多少。
“有。”冯保言简意赅的回答了陛下这个问题,内帑现银大约有四百七十二万银,两百万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而且皇庄、开海厚利、市舶司关税分账等等,源源不断的注入内帑,到年底还能有五百万银。
“臣叩谢皇恩。”汪道昆再次行大礼,他知道,自己只要把这船造出来,这明公的位置就稳了,入阁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了,当官的哪个不想往上爬,不想进步,当什么官?
朱翊钧拿出了一年京营的军饷,五分之一的一年大明军费来推动此事,尚节俭是朱翊钧的坚持,但该花钱的地方,还是要花钱。
京师第一阔少可是他朱翊钧!
“陛下,国帑可以拿出一百万银来。”王国光一听赶忙说道,户部这些年也弄明白了一件事,跟着陛下走,吃肉又喝汤,皇帝的内帑想甩开国帑搞投资,想都别想!
有成果之后,造一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