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海瑞辞官(2/5)
阴山南有部族叛乱,聚啸山林千余众,熊廷弼单骑至询问究竟,得知乃因狼祸无以为继,熊廷弼单骑杀三虎,捣毁七处狼穴!令人叹为观止!”
朱翊钧听闻李贽如此说,就是眼前一黑。
事情的真相不是这样的。
确实有传言部族叛乱,熊廷弼没有单刀赴会,他带着一百二十名巡检司弓兵一起去的,到地方,该部奴酋一看是熊廷弼,不敢轻视,说明了原因,不是叛乱,是狼祸闹得人活不下去了。
三虎、七狼穴的事儿的确有,但不是熊廷弼一个人干的,是一百二十名弓兵一起做的功劳。
现在草原上有两个谣言,第一个是皇帝和三娘子不得不说的小故事;第二个就是熊廷弼力拔山兮气盖世。
这两个谣言,连辟谣都没法辟谣,一个是越描越黑,另外一个则是熊廷弼确实厉害,虽然谣言略有杜撰夸大,但杀马匪、荡狼穴,都是真事儿。
李贽讲熊大在草原上驰骋的故事,其实就是为林辅成的话做一点解释,出身寒微,不是耻辱。
想要大明变得更好,需要想方设法的遴选人才,把这些天资卓越之人遴选出来,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发光发热。
气氛变得轻松了一些,一些个儒学士开始针锋相对的提问,聚谈的氛围开始趋向于唇枪舌战,而李贽则是四处救火,有些时候,林辅成的发言,还是过于大胆了一些。
金钱对人的异化,第三讲,朘剥的普遍存在,在不太友好的氛围内,落下了帷幕。
林辅成和李贽来到了天字号包厢,大家互相见礼之后,朱翊钧面色极为古怪的说道:“林大师,今年八月秋闱,顺天府有1200个秀才,你猜猜看,西山煤局、永定、永丰毛呢官厂的三级学堂,考中了多少秀才?”
顺天府院试最难,今年顺天府的院试小考,有超过名童生参加了考试,十个人抢一个名额,而且不乏各地的贡生、监生、诗书礼乐之家。
迁徙富户充实京畿的西土城富户,也是参考的重要力量。
大明京师三大官厂,自然也参加了院试,博取秀才的功名,今年考中了秀才,明年才能考举人,后年才能考进士。
“二十个?”林辅成试探性的说道。
“两百个,确切的说是203个。”朱翊钧摇头,告诉林辅成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不是匠户出身的秀才,而是住坐工匠出身的秀才,就超过了两百个。
“卧槽!”林辅成不敢置信,甚至连读书人的斯文都丢了,直接爆了粗口。
八月开始的秋闱,阅卷填榜要到九月初才会放榜,所以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成绩,但作为势要豪右的黄公子,提前知道,十分合理。
在阅卷之后,需要打开贡院的内龙门,由监察、提调、外监、主考、同考、众执事开始拆糊名,贡院的外门是决计不允许打开的,拆掉糊名开始填榜,这就要三五天的功夫。
朱翊钧已经拿到了名单,出身住坐工匠的秀才,就有203人。
“孩子们争气啊。”朱翊钧颇为感慨的说道。
“这也太争气了,一共就1200个秀才,三大官厂就占了200席?”李贽也是一脸不敢置信的说道:“王次辅莫不是文曲星转世?!拜王次辅能高中吗?”
“嗯,官厂的匠人们也觉得王次辅是文曲星下凡。”朱翊钧笑着说道,考前总归要拜点什么,王崇古就成了那个精神寄托。
指望皇庄种地的士大夫们考中进士,还不如指望这些住坐工匠的子弟,至少匠人弟子,真的肯读书,而且也不乏聪慧之人。
“因为现在顺天府院试、乡试,都要考算学,这方面,官厂的三级学堂就有很大优势了。”朱翊钧解释了下为什么这么多人。
大明三级学堂教算学,这是度数旁通国策的一部分。
但是大明的私塾、一些个书院,不教算学,因为那些个传统的儒学士们自己都不会算学。
朱翊钧告诉林辅成这个消息的原因,也很简单,林辅成提出的让匠人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其实已经在悄悄进行了。
朱翊钧和林辅成、李贽等人聊了许久,终于结束了今天的聚谈,回到了通和宫。
大明皇帝总是非常忙碌的,看完了热闹,放松之后,又拿起了奏疏,开始批阅奏疏。
大明的吏部尚书梁梦龙、海漕总督王宗沐联名上奏,言海运漕粮事。
海运漕粮,在成化年间被大学士丘濬提及,自此之后,恢复元时海运漕粮的呼声,一直到崇祯年间,不绝于耳,但大多数的士人提出海漕,对于海运的风险和海运成本都避之不及,讨论往往浮于表面,更多的是出于自身利益或者立场提出的主张。
就是袖手谈心性。
而梁梦龙和王宗沐两个人,在隆庆年间真的干了,别人都是说说,他们是践履之实。
第一次实验,从淮安到天津卫的海运十分顺利,正当他们打算大展宏图,将这件事做下去的时候,漕粮船翻船了,所有漕粮飘没。
本来到此
朱翊钧听闻李贽如此说,就是眼前一黑。
事情的真相不是这样的。
确实有传言部族叛乱,熊廷弼没有单刀赴会,他带着一百二十名巡检司弓兵一起去的,到地方,该部奴酋一看是熊廷弼,不敢轻视,说明了原因,不是叛乱,是狼祸闹得人活不下去了。
三虎、七狼穴的事儿的确有,但不是熊廷弼一个人干的,是一百二十名弓兵一起做的功劳。
现在草原上有两个谣言,第一个是皇帝和三娘子不得不说的小故事;第二个就是熊廷弼力拔山兮气盖世。
这两个谣言,连辟谣都没法辟谣,一个是越描越黑,另外一个则是熊廷弼确实厉害,虽然谣言略有杜撰夸大,但杀马匪、荡狼穴,都是真事儿。
李贽讲熊大在草原上驰骋的故事,其实就是为林辅成的话做一点解释,出身寒微,不是耻辱。
想要大明变得更好,需要想方设法的遴选人才,把这些天资卓越之人遴选出来,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发光发热。
气氛变得轻松了一些,一些个儒学士开始针锋相对的提问,聚谈的氛围开始趋向于唇枪舌战,而李贽则是四处救火,有些时候,林辅成的发言,还是过于大胆了一些。
金钱对人的异化,第三讲,朘剥的普遍存在,在不太友好的氛围内,落下了帷幕。
林辅成和李贽来到了天字号包厢,大家互相见礼之后,朱翊钧面色极为古怪的说道:“林大师,今年八月秋闱,顺天府有1200个秀才,你猜猜看,西山煤局、永定、永丰毛呢官厂的三级学堂,考中了多少秀才?”
顺天府院试最难,今年顺天府的院试小考,有超过名童生参加了考试,十个人抢一个名额,而且不乏各地的贡生、监生、诗书礼乐之家。
迁徙富户充实京畿的西土城富户,也是参考的重要力量。
大明京师三大官厂,自然也参加了院试,博取秀才的功名,今年考中了秀才,明年才能考举人,后年才能考进士。
“二十个?”林辅成试探性的说道。
“两百个,确切的说是203个。”朱翊钧摇头,告诉林辅成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不是匠户出身的秀才,而是住坐工匠出身的秀才,就超过了两百个。
“卧槽!”林辅成不敢置信,甚至连读书人的斯文都丢了,直接爆了粗口。
八月开始的秋闱,阅卷填榜要到九月初才会放榜,所以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成绩,但作为势要豪右的黄公子,提前知道,十分合理。
在阅卷之后,需要打开贡院的内龙门,由监察、提调、外监、主考、同考、众执事开始拆糊名,贡院的外门是决计不允许打开的,拆掉糊名开始填榜,这就要三五天的功夫。
朱翊钧已经拿到了名单,出身住坐工匠的秀才,就有203人。
“孩子们争气啊。”朱翊钧颇为感慨的说道。
“这也太争气了,一共就1200个秀才,三大官厂就占了200席?”李贽也是一脸不敢置信的说道:“王次辅莫不是文曲星转世?!拜王次辅能高中吗?”
“嗯,官厂的匠人们也觉得王次辅是文曲星下凡。”朱翊钧笑着说道,考前总归要拜点什么,王崇古就成了那个精神寄托。
指望皇庄种地的士大夫们考中进士,还不如指望这些住坐工匠的子弟,至少匠人弟子,真的肯读书,而且也不乏聪慧之人。
“因为现在顺天府院试、乡试,都要考算学,这方面,官厂的三级学堂就有很大优势了。”朱翊钧解释了下为什么这么多人。
大明三级学堂教算学,这是度数旁通国策的一部分。
但是大明的私塾、一些个书院,不教算学,因为那些个传统的儒学士们自己都不会算学。
朱翊钧告诉林辅成这个消息的原因,也很简单,林辅成提出的让匠人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其实已经在悄悄进行了。
朱翊钧和林辅成、李贽等人聊了许久,终于结束了今天的聚谈,回到了通和宫。
大明皇帝总是非常忙碌的,看完了热闹,放松之后,又拿起了奏疏,开始批阅奏疏。
大明的吏部尚书梁梦龙、海漕总督王宗沐联名上奏,言海运漕粮事。
海运漕粮,在成化年间被大学士丘濬提及,自此之后,恢复元时海运漕粮的呼声,一直到崇祯年间,不绝于耳,但大多数的士人提出海漕,对于海运的风险和海运成本都避之不及,讨论往往浮于表面,更多的是出于自身利益或者立场提出的主张。
就是袖手谈心性。
而梁梦龙和王宗沐两个人,在隆庆年间真的干了,别人都是说说,他们是践履之实。
第一次实验,从淮安到天津卫的海运十分顺利,正当他们打算大展宏图,将这件事做下去的时候,漕粮船翻船了,所有漕粮飘没。
本来到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