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齐发兵两路夹击 议国事三心二意(1/2)
祁翀回到江北大营,安顿好董肄,便传令召集众将。半个时辰后,众将再次齐集都护府大堂。
“伐吴之策已定,众将听令!”祁翀扫了一眼众将,沉声道。
“此次伐吴,兵分两路。东路军由庆王祁槐为帅,神武军右将军李稚君、刚毅军右将军韩登、左勋卫将军王潜、右勋卫将军鲍沣、天雷军将军杜含、济沧军将军邹浩为副,各率所部共计四万人南下括州直逼建州;定功、定勇二厢军负责该路杂役及后勤供应。
西路军由项国公柳明诚为帅,神武军左将军严景淮、刚毅军左将军常愈、左翊卫将军刘晦、右翊卫将军丘宝祥、捧日军将军柳恽为副,各率所部共计三万五千人沿愗州南下,取道抚州,而后自西向东兵围建州;安塞、平海二厢军负责该路杂役及后勤供应。
两路军务必于十一月上旬合击建州,于十一月中旬兵围南都城!
楚王祁樟率刚毅军中部及龙骑、虎翼二厢军镇守江北大营,并负责守卫愗州至括州段大江沿线,务必使吴军水师不能通过该段江面。
另外,孤已发出军令,调取淮阳、荆湖、京东、京西、榆东诸路厢军前来会同作战、补充兵力,新增兵力统一归楚王调动指挥。
战前,所有参战士兵每人发钱五十贯;此役,每斩首一级赏钱百贯,满五级官升一级;斩将、夺旗、先登、陷阵赏钱十倍,官升三级;各级将官以所部斩首总数论功。有怯敌畏战者、不尊号令者,杀无赦!
出兵之日定于两日后,即十月二十。如何出兵,各部自行决定,孤只要你们大胜的消息!”
“臣等谨遵令旨!”众人齐声道。
就在江北大营忙着调兵遣将的时候,东吴这边君臣却还在为如何出兵而争论不休。
“孙烈之败,董肇罪责难逃,请陛下下旨诛杀董肇!”沈璞咬牙切齿,对着御座上的吴帝杨钺躬身道。
“沈相此言只怕是出于私心而非公义。”焦文敬斜了沈璞一眼,呛声道,“据孙烈手下逃回来的溃兵所报,此役之败是因为孙烈将驻守沭城的一半人马调往浔堡,企图驱逐董肇,夺取浔堡之地。两军内讧,这才给了北渊可乘之机!四城之失,责任在孙烈不在董肇。陛下,臣以为当诛孙烈之子,籍没其家,以儆效尤!”
“颠倒是非,一派胡言!孙烈讨伐董肇是因为董肇与北渊暗通款曲,临阵投敌!他手下的谋士亲往江北大营商议此事,证据确凿,孙烈出兵乃是迫不得已,否则浔堡、沭城早晚也得为北渊所得!”
“这可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董肇的谋士前往江北是为了赎回其母,与战事有何关系?再者,说起来,此事也赖孙烈!好端端的,非要无事生非,逼着人家将家人送往沭城为质,否则何至于惹出这等事来?”
“焦大都督,董肇是你招抚的没错,可你也不能如此护短啊!董肇的母亲、妻儿早在其谋士前往江北之前就已经放回来了!”沈璞气极反笑道,“再者说了,你又焉知董家人被劫持乃是意外?难道就不会是董肇刻意安排的吗?如果董肇跟北渊没有勾结,为何偏偏就在孙烈兵围浔堡之际,北渊突然来袭?有这么巧吗?”
“就因为董肇被困和北渊来袭是同时发生的,所以董肇才是冤枉的!孙烈兵围浔堡事发突然,董肇事先不可能预知,否则也不会毫无准备。现在看来,这根本就是北渊的离间之计,孙烈蠢才,被别人算计掉了性命,死不足惜!”焦文敬回头一看曹元方闭目不语,急道,“唉呀,我的曹丞相,您倒是说句话呀!”
曹元方被他这么一叫,仿佛如梦方醒般缓缓睁开了眼睛,不疾不徐道:“二位何必争辩?一切伏惟圣裁便是了。陛下、陛下......”
曹元方连叫几声,坐在御座上的吴帝杨钺却充耳不闻,只是低头不语。殿中一安静下来,就听见了从上方御座处传来的轻微鼾声。
曹元方适才是假寐,杨钺却是真睡着了。
曹元方不满地瞪了一眼杨钺身旁的内侍,内侍腿一软,忙轻轻推了推杨钺,杨钺这才晃了晃身子,睁开了惺忪的睡眼。
“啊?什么?哦哦,准奏、准奏,都依丞相所言。”杨钺机械地重复着太后所教的话,全然不在意到底所议何事。
曹元方皱了皱眉,劝道:“陛下已过及冠之年,还须早日学着处理朝政为宜,少与优伶之辈为伍。李牛儿,你常伴陛下左右,须时时规劝,万不可蛊惑陛下不务正业。”
那被唤作“李牛儿”的内侍忙连连称是。
“陛下,臣等适才议的是孙烈战败、沿江四城之失当如何追责及发兵救援之事,未知圣意如何,臣等不敢擅专。”曹元方又道。
“卿等自决即可,朕困了,先回宫歇着了。”杨钺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扔下了三位重臣,自顾自地走了。
三人面面相觑,连连摇头。
三人没看见的是,出了勤政殿的杨钺长长吐出了一口气,悄声对李牛儿道:“如何?朕演的还算像吧?”
李牛儿“嘿嘿”笑着挑了个大拇哥:“陛下演的可好
“伐吴之策已定,众将听令!”祁翀扫了一眼众将,沉声道。
“此次伐吴,兵分两路。东路军由庆王祁槐为帅,神武军右将军李稚君、刚毅军右将军韩登、左勋卫将军王潜、右勋卫将军鲍沣、天雷军将军杜含、济沧军将军邹浩为副,各率所部共计四万人南下括州直逼建州;定功、定勇二厢军负责该路杂役及后勤供应。
西路军由项国公柳明诚为帅,神武军左将军严景淮、刚毅军左将军常愈、左翊卫将军刘晦、右翊卫将军丘宝祥、捧日军将军柳恽为副,各率所部共计三万五千人沿愗州南下,取道抚州,而后自西向东兵围建州;安塞、平海二厢军负责该路杂役及后勤供应。
两路军务必于十一月上旬合击建州,于十一月中旬兵围南都城!
楚王祁樟率刚毅军中部及龙骑、虎翼二厢军镇守江北大营,并负责守卫愗州至括州段大江沿线,务必使吴军水师不能通过该段江面。
另外,孤已发出军令,调取淮阳、荆湖、京东、京西、榆东诸路厢军前来会同作战、补充兵力,新增兵力统一归楚王调动指挥。
战前,所有参战士兵每人发钱五十贯;此役,每斩首一级赏钱百贯,满五级官升一级;斩将、夺旗、先登、陷阵赏钱十倍,官升三级;各级将官以所部斩首总数论功。有怯敌畏战者、不尊号令者,杀无赦!
出兵之日定于两日后,即十月二十。如何出兵,各部自行决定,孤只要你们大胜的消息!”
“臣等谨遵令旨!”众人齐声道。
就在江北大营忙着调兵遣将的时候,东吴这边君臣却还在为如何出兵而争论不休。
“孙烈之败,董肇罪责难逃,请陛下下旨诛杀董肇!”沈璞咬牙切齿,对着御座上的吴帝杨钺躬身道。
“沈相此言只怕是出于私心而非公义。”焦文敬斜了沈璞一眼,呛声道,“据孙烈手下逃回来的溃兵所报,此役之败是因为孙烈将驻守沭城的一半人马调往浔堡,企图驱逐董肇,夺取浔堡之地。两军内讧,这才给了北渊可乘之机!四城之失,责任在孙烈不在董肇。陛下,臣以为当诛孙烈之子,籍没其家,以儆效尤!”
“颠倒是非,一派胡言!孙烈讨伐董肇是因为董肇与北渊暗通款曲,临阵投敌!他手下的谋士亲往江北大营商议此事,证据确凿,孙烈出兵乃是迫不得已,否则浔堡、沭城早晚也得为北渊所得!”
“这可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董肇的谋士前往江北是为了赎回其母,与战事有何关系?再者,说起来,此事也赖孙烈!好端端的,非要无事生非,逼着人家将家人送往沭城为质,否则何至于惹出这等事来?”
“焦大都督,董肇是你招抚的没错,可你也不能如此护短啊!董肇的母亲、妻儿早在其谋士前往江北之前就已经放回来了!”沈璞气极反笑道,“再者说了,你又焉知董家人被劫持乃是意外?难道就不会是董肇刻意安排的吗?如果董肇跟北渊没有勾结,为何偏偏就在孙烈兵围浔堡之际,北渊突然来袭?有这么巧吗?”
“就因为董肇被困和北渊来袭是同时发生的,所以董肇才是冤枉的!孙烈兵围浔堡事发突然,董肇事先不可能预知,否则也不会毫无准备。现在看来,这根本就是北渊的离间之计,孙烈蠢才,被别人算计掉了性命,死不足惜!”焦文敬回头一看曹元方闭目不语,急道,“唉呀,我的曹丞相,您倒是说句话呀!”
曹元方被他这么一叫,仿佛如梦方醒般缓缓睁开了眼睛,不疾不徐道:“二位何必争辩?一切伏惟圣裁便是了。陛下、陛下......”
曹元方连叫几声,坐在御座上的吴帝杨钺却充耳不闻,只是低头不语。殿中一安静下来,就听见了从上方御座处传来的轻微鼾声。
曹元方适才是假寐,杨钺却是真睡着了。
曹元方不满地瞪了一眼杨钺身旁的内侍,内侍腿一软,忙轻轻推了推杨钺,杨钺这才晃了晃身子,睁开了惺忪的睡眼。
“啊?什么?哦哦,准奏、准奏,都依丞相所言。”杨钺机械地重复着太后所教的话,全然不在意到底所议何事。
曹元方皱了皱眉,劝道:“陛下已过及冠之年,还须早日学着处理朝政为宜,少与优伶之辈为伍。李牛儿,你常伴陛下左右,须时时规劝,万不可蛊惑陛下不务正业。”
那被唤作“李牛儿”的内侍忙连连称是。
“陛下,臣等适才议的是孙烈战败、沿江四城之失当如何追责及发兵救援之事,未知圣意如何,臣等不敢擅专。”曹元方又道。
“卿等自决即可,朕困了,先回宫歇着了。”杨钺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扔下了三位重臣,自顾自地走了。
三人面面相觑,连连摇头。
三人没看见的是,出了勤政殿的杨钺长长吐出了一口气,悄声对李牛儿道:“如何?朕演的还算像吧?”
李牛儿“嘿嘿”笑着挑了个大拇哥:“陛下演的可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