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水到了天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老鼠会?多少年前的事了?相关卷宗早被处理干净了,她怎么翻出来的?”

    “这我不清楚!”

    郑易平接着说:“她给我塞了一张黑白照片,当初是个记者拍下的。”

    “我清楚的记得,那个记者,以及胶卷,全部被清理掉了。”

    赵虎赶忙问:“什么照片?你被拍了什么证据?”

    郑易平重提这段往事,脸色很不好看。

    但事关重大,他还是强忍不适的说了。

    “还记得郑水吗?跟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堂哥?”

    赵虎怎么可能不记得‘郑水’这个人。

    可以说,他能有如今的一切,全拜此人所赐!

    二十年前,国内曾出现过一段经济大倒退的特殊时期。

    赵虎身为市政府官员,面对的问题非常棘手。

    当时,银行为了自保,把贷款利率设置得高的离谱,也生生掐断了生意人的融资渠道。

    掐灭融资渠道,其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

    老板出现资金短缺问题,不可避免的,工厂将大裁员,商店将大歇业,百姓集体失业,从而陷入经济停滞的困局。

    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政治家,最怕的,永远都是经济停滞。

    经济停滞,意味着经济危机。

    想要解决经济危机,必须先稳定市场的流动性。

    而保持市场的流动性的关键,在于让钱流动起来。

    但当时经济严重不景气,大家紧捂着钱包,节衣缩食,怎么可能还把钱往外掏?

    可老百姓不掏钱包,市场又怎么可能被激活呢!

    恰时,郑易平把他的堂哥郑水带到赵虎面前。

    郑水要比郑易平大几岁,读了不少诗书,懂些经济学。

    他对赵虎讲:“想要摆脱这种境况,需要跳过银行,重新打开融资渠道。”

    赵虎问:“融资渠道从哪里来?”

    郑水:“从老百姓中来。”

    “由政府信用做担保,利用‘高利率、高回报’做噱头,老百姓们,会乖乖把钱送过来!”

    “老百姓的钱可以形成一个大的资金池,然后交由需要周转资金的商人使用。”

    “工厂有了钱,便不必歇业,商店有了钱,便不用关门,老百姓有了工作,也就有了收入,市场经济,便可稳定一段时间。”

    赵虎听到这样的新型集资方式,顿时大喜。

    他同时也有一抹担忧:“可这对老百姓而言,似乎不太公平啊!”

    郑水哀叹一声:“所以,我希望你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危机得到缓解后,不要忘了老百姓的功劳!”

    后来,赵虎果断采取了郑水提出的建议。

    而效果也相当显着。

    正是这种超前玩法,使得当年全国一片大萧条的情况下,赵虎所管辖的地域,经济不仅没有出现大规模衰退,政府还有些许盈余。

    也因为他的‘盘活地方经济’的壮举,使得他后来职级三连跳,一跃而为省级单位的储备干部!

    他如愿的走上的升职的道路!

    按理说,郑水算是赵虎‘王图霸业’的奠基人之一,理该受到良好的对待,至少其地位也该达到郑易平的层次才对。

    可此人,仅在特定历史阶段昙花一现,若不是温婉翻旧账,他早被人遗忘的一干二净!

    赵虎重新听到‘郑水’的名字,也颇为惊诧。

    “郑水?他不是死了吗?还是你亲手执行的!”

    郑易平倚着车门,把嘴里的烟蒂咬了个稀巴烂。

    酸苦味溢满口腔,直达肺腔和心脏。

    他长长的呼出一口气,音调内俱是不堪回首的怅惘。

    “嗯,我用极端残忍的方式,亲手杀了同我一起长大的哥哥!”

    赵虎也是这段历史的经历者,他明白‘郑水’之于‘郑易平’的意义。

    这两人虽是堂兄弟,却胜似亲兄弟,真真感情好得不得了。

    赵虎也跟着叹了口气:“郑水的死,我知道你埋怨我,但我也没办法。”

    .“‘新型融资’是他想出来的,后来出了事,总得有人担责。”

    “不是他担责,就是我们两个背锅。”

    “难道你想我当时牺牲掉你,保全他?”

    郑易平陷入沉默。

    这也正是他最内疚的地方。

    他为了前途,选择让郑水死!

    为了平息众怒,选择用‘千刀万剐’的方式将他处以极刑!

    至今他都记得,他曾视为偶像、引为知己、渴望一起建功立业的战友,被绑缚在大柱子上,濒死前的眼神!

    他被人泼了粪水,额头、躯干,被人拿石砖砸得体无完肤,身上的刀伤、烫伤、笞伤...多达几百处,眼睛被挖了,耳朵被割了,手指被剁了。

    他临终前,曾撕心裂肺的呐喊:“尔公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