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外道欺正性,心猿伏邪魔(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开示万世。所说的“一座昆仑山脚下有一缕仙藤,上结着这个紫金红葫芦”,是盛丹的至宝,不可不知。根据道理来推断,原本有雌雄两个,但是雄里的雌是假的,雌里的雄是真的。雌不能装东西,是因为假的不能成就金丹;雄能装东西,是因为真的能成就金丹。

    “底儿朝天,口儿朝地”,是颠倒呼应的道理。装入银角而摇动发出声响,乃是白金进入火宫,化为一气;也就是“掇来归一处,化作一泓水”的意思。这是为了说明其根源。银角装入葫芦而化,不是死亡,而是魔回归真性,乃是获得新生。八戒说:“不要哭,给你弟弟念一卷‘受生经’。”这可不是玩笑话。制作金丹的方法,先炼制白金作为丹头,而巽风配火正在这个时候。火不是凡火,紫炭的吹嘘,乃是五行自然的运用。

    老魔心中大怒这一段,是为了说明火功的火候。把净瓶放在一边不用而用扇子、宝剑,是巽风震木雷出地奋的象征。“望南方丙丁一扇,只见地上出火,烈焰飞腾,熯天炽地”,是进阳火的火候。“大圣躲避火焰,进入莲花洞取羊脂玉净瓶;老魔退到石案边,昏昏默默睡着;大圣静悄悄悄悄地拔出芭蕉扇”,是退阴符的火候。妙就妙在文中“致令金火不相投,五行错乱伤和气”这两句话。读者认为金角是金,心猿是火,金、火争战,是克制的常理。却不知道申猴藏金水,金角坐在木火之上;水有生金之气,火有生木之气;金木有交并之气,木火有既济之气。金水交而水火济,如果金木不交,那么金火就不投,就会“五行错乱伤和气”了。修炼金丹的人,谁都希望金火相投。金火一投,五行自然就会聚集。

    “老魔战败,径直往西南上投压龙洞而去”,从生我之处求生,指的是“西南得朋”的意思,所以得到了狐阿七的帮助;“狐阿七合在一起,径直往东北而来”,从死我之处反本,指的是“东北丧朋”的意思,所以遭到了猪八戒的钯。阳火阴符都用尽了,金角自然就会归原。大圣解下净瓶,罩定老魔,叫声“金角”,应声就被装了进去。呼吸相通,不费心力;“收了七星剑,扫净诸邪”,都是用真土的意思。而且出其不意,自然是天机,不是强行控制,这正是金火相投而不伤和气。

    太上老君化作盲人,索回五件宝贝,说出被盗的缘由,说:“没有这个,就不能成就正果。”意思是如果看不到这五种贼害,就如同盲人;能够索回这五件宝贝,就能成就正果。把贼害转化为宝贝而历经艰难,这是修道的人必然会经历的事情,太上老君又怎么会预先知道呢!“葫芦、净瓶内倒出两股仙气,仍然化为金银两个童子。”归性还元,总是一个金。正是“缥缈同归兜率宫,逍遥直上大罗天。”金丹的作用就是如此奇妙。然而金葫芦的宝贝,是金角所掌管的,为什么反而能装银角呢?玉净瓶的宝贝,是银角所掌管的,为什么反而能装金角呢?金装银,真雄化为假雌,是结丹的颠倒;玉装金,假雌化为真雄,是脱胎的颠倒。从丹道视角来看,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有着深刻的寓意。

    一、外道与正性的象征

    在丹道中,外道可以象征着修行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和错误的修行方法、观念等。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施威,代表着这些外道力量对修行者正性的挑战和压迫。正性则代表着修行者内在的纯正道性和正确的修行方向。唐僧师徒在面对妖怪的攻击时,正性受到威胁,就如同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偏离正道。

    二、心猿获宝的意义

    孙悟空骗得妖怪的宝贝后,又利用这些宝贝成功伏魔。在丹道中,宝贝可以象征着修行者通过努力获得的珍贵资源或方法。心猿(孙悟空)获宝,意味着修行者的心神(主导力量)获得了有助于修行的关键要素。这些宝贝的运用,体现了修行者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凭借正确的方法和资源来战胜外道的干扰,恢复正性。

    三、战斗与修行的挑战

    双方的激烈战斗象征着修行者在修行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艰难挑战。妖怪人多势众且有强大法宝,如同修行中的重重困难和强大的阻碍。孙悟空等人陷入困境又努力抗争的过程,代表着修行者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努力。而最终的胜利,则表明修行者只要坚定信念,运用正确的方法和资源,就能够克服困难,战胜外道。

    四、对修行者的启示

    这一回故事给丹道修行者带来以下启示:

    1. 保持正性:修行者要时刻坚守自己的正性,不被外道的干扰所影响,保持正确的修行方向。

    2. 珍惜资源:修行者要像孙悟空珍惜宝贝一样,珍惜通过努力获得的修行资源,并善于运用这些资源来应对困难。

    3. 勇敢面对挑战:修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修行者要勇敢面对,不能退缩。

    4. 坚定信念: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修行者都要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实现修行的目标。

    总之,从丹道视角来看,通过生动的故事,传达了深刻的修行道理,为修行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