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六根巨震,制服心魔(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攻击,将其制服。

    制服六耳猕猴后,孙悟空的修炼达到了更深层次。他从无为复归有为,明白了修炼不仅仅是追求力量的提升,更是对内心的磨练与成长。他知道,在未来的修行之路上,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继续前行。

    这一场二心之争,让那一体之身陷入了难以修真寂灭的困境。孙悟空经此一役,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弱点,他明白,只有克服二心,坚定信念,才能继续踏上西天取经之路,成就正果。在丹道修行中,人只有一心。有心的时候,这颗心无论是处于有心的状态,还是无心的状态,其相貌和体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如果不能灭掉假心而依从真心,那么这二心就会相互争斗、僵持不下,混乱得难以区分,是非也难以辨别,又怎能攒簇五行从而达到修真寂灭的境界呢?

    二心扰乱的情状,实际上关键就在于“一体难修”这句话上。因为“一体难修”的奥秘,就隐藏在“二心扰乱”之中。所以只有在打死猕猴之后,叙述了“依旧合意同心”这六个字;并且作了四句诗,以此来归结出攒簇五行修炼内丹的根本宗旨。这种说法和传神的妙处,可以说是凿通了鬼窍而拔起了天根啊!

    孙悟空和沙僧发出的“两道样光”,一道代表着纯粹的良心,一道则带着疑虑之意,这已经倒射出了“合意同心”的含义。“二人在洞外仔细查看,果然看见一个行者,各种模样完全一样。”这是三藏放出真的行者时,一并把假行者也放了出来。“搅在一处,不分真假”,这其实是潜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幽独之中,不是别人能够代为认识清楚的。所以即使是落伽山的山神用眼睛观察,也很难分辨清楚。为什么呢?因为二心都是心,不是从外观上就能看出来并使其合而为一的。即使暗暗念起紧箍咒,也很难分辨清楚。为什么呢?因为二心原本就是一心,不是咒语所能强行区分并使其变成二心的。即使有诸天的眼力、玉帝的照妖镜,也很难辨别。为什么呢?因为二心总归是一个行者,眼力有不能穷尽之处,照鉴也有不能触及的地方。即使是最了解自己的朋友,也会因为先后的变化而让人捉摸不定,隐显不同的情况让人无法确定;最了解徒弟的师父,也会因为开始相合后来又分离,忽来忽往而让人难以揣测。可见,真假二心是多么难以辨认啊!因为它极其幽深、隐秘,不是可以通过显露出的外貌来观察的,所以必须要在幽冥之中去寻找答案。因此进入幽冥的森罗殿,在猴类的簿册中去查找;然而却发现没有二心,也没有一心,早在大闹天宫的时候就已经一笔勾销了。

    说到无心的真谛,就会知道二心都是虚妄的。静下心来倾听,自然会有真正的道理。所以地藏菩萨说:“且住!且住!等我让谛听来给你听出个真假。”谛听,就是别人所不知道而只有自己独自知晓的地方。谛听俯伏在地上,不一会儿就知道了妖怪的情况。不说“看”而说“听”,不说“听”而说“谛听”。摒弃听觉和视觉的干扰,而以内心的谛听为听,这是一种极其广阔和敏锐的听觉。又说“不可当面说破,不可助力擒他。”为什么呢?因为心有自我欺骗的力量,而知晓却没有束缚心的方法。知道这个心的是这个心,蒙蔽这个知晓的也是这个心。二心相互僵持,心自然不会听从知晓的命令,反而能够违背知晓而扰乱幽冥之神,所以不能擒住。谛听所说的话,确实是真谛,不能不恭敬地倾听。说“佛法无边”,已经直接指向了无心的妙境,以及二心的共同危害。

    “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北讨南征空扰攘,东驰西逐若虺左‘兀’右‘贵’。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仔细玩味最后两句,就应该知道无心才是真正的一,真心并不属于普通的心的范畴。有和无都不能树立,色和空两者都不能依靠,这样才能达到美妙的境界。

    二心争斗到了雷音胜境,大众听他们两人同时发声,也无法分辨。观音特意前来禀告,是因为只知道心是心,却不知道是四猴混世,扰乱了乾坤。所以如来笑着说:“你们的法力虽然广大,却只能普遍查看周天的事情,不能完全认识周天的事物,也不能广泛了解周天的种类。”这是说不能完全做到格物致知,而深刻地明白了混世之心。

    “四猴”,是指心的四种智慧而言。灵明本源于先天,知识产生于后天。由于有了后天的智慧和知识,先天的灵明就会因此而受到干扰,所以必须扑灭知识之心,然后灵明之心才会自然显现。假悟空是六耳猕猴,也就是“六识”的说法。如来不让产生这六识,用钵盂这个圆空的器物盖着落下,现出本来的模样,然后用灵明之心,当头一下打死,死心的妙谛就是这样。因为有如来的钵盂和悟空的金箍棒,至今还留存着用来断绝它。

    从丹道视角来看,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蕴含着深刻的修行启示。

    在丹道修行中,强调心性的纯净与统一。孙悟空与六耳猕猴的二心之争,恰似修行者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二心象征着内心的杂念、欲望与执着,它们相互争斗,搅乱了大乾坤,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