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救世将题诗浔阳楼,猛泰森救驾泰安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众人顺着王雷所指看去,只见青石桥旁,站着一人,两米左右身高,体壮如牛。

    长得跟银背大猩猩似的,通体乌黑,就连脸和手都跟黑炭一样,从头到脚只有眼白和牙齿是白色的。

    石秀一拍李逵说道:

    “铁牛啊,我看你这黑旋风、黑铁牛的外号,送给他好像更合适啊!”

    张悦仔细一看,握草!这不就是非洲黑人吗?完全就是一个大一号的拳王泰森啊!

    张悦看向那个黑人的时候,那人也盯着张悦,一脸挑衅。

    武松抽出腰刀,就要上前去干他,却被张悦拉住,武松说道:

    “我看那黑厮,眼里充满了杀气,站在桥下盯着主公不放,肯定没安好心!”

    张悦笑道:

    “哎!我等只是路过,不可在江州生事,他爱看便叫他看,又有何妨?”

    李逵恶狠狠瞪了那黑大汉子一眼,说道:

    “且叫他看吧!出了江州,叫俺铁牛碰上他,非砍了他的黑头不可!”

    听到李逵说别人黑,众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那黑大汉子也察觉到张悦等人注意到他了,便拉起披风上的帽子,盖住头钻到桥下小吃摊去了。

    “客官!客官!”

    远处浔阳楼下,小二一边招手,一边跑向张悦等人,石秀见了,挥手回应,小二喊道:

    “各位大爷,阁子腾出来了!”

    石秀赶紧将此事告诉众人,张悦便带着大伙儿一边赏景,一边回到浔阳楼。

    登上二楼,走进阁子里,果然白花花的墙壁上,歪歪扭扭写着一首诗词: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武松盯着看了半天,说道:

    “这好像真是宋公明哥哥的手迹啊!”

    李逵叹道:

    “那还能有假?就是那黒厮酒醉后写的,因此我才跟着他的,谁知道反诗写的嘎嘎好,却主张什么鸟招安,俺铁牛不喜欢!”

    张悦当即诗兴大发,叫小二拿来纸笔,挥毫泼墨如云烟,刹那间写下一首词: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浔阳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燕青是个全才,一眼就看出了这首词的气魄和高度,不由得赞叹道:

    “主公真是文采斐然,气吞山河啊!”

    郭彤一字一句读完,也惊得呆立半晌,才悠悠开口,一字一顿说了八个字:

    “荡气回肠!帝王风范!”

    武松、李逵当然是不懂了,石秀勉强还能认得这几个字,三人只有盲目跟风夸赞一番了。

    张悦写完,还觉得少点什么,郭彤也说道:

    “是不是还少了点啥?”

    燕青道:“留下主公大名,会不会有些不妥呢?”

    张悦大笔一挥,直接写上“梁山张悦!”

    挥手认了毛笔,说道:

    “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留下大名又何妨?不出三月,江州必归我梁山治下!”

    武松、李逵、石秀三人这句话倒是听懂了,直接激动地他三人大叫道:

    “主公威武霸气!”

    众人欣赏完张悦(辛弃疾)大作,回身坐下,小二已经上了一桌子大鱼大肉。

    众人吃完,下了浔阳楼,径直出了江州城,继续向南方行进。

    走了不足十里,武松就小声对众人说道:

    “注意身后,好像有人从江州城就跟着我们!”

    李逵兴奋地喊道:

    “不会是桥边那个黒厮吧?我去砍了他!”

    张悦知道那人是个黑人,也不知道实力如何,不敢轻易让李逵前去,便说道:

    “我看那大黑汉子生的怪异,不可大意,敌不动,我不动!”

    燕青却说道:

    “我看那人,全身上下跟黑炭一样,五官也异于常人,莫不是传说中的‘昆仑奴’?”

    “昆仑奴!?”郭彤惊叹道。

    燕青点点头,向大伙儿解释道:

    “《旧唐书·南蛮传》记载,在林邑以南的人,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

    《旧唐书》由五代晋刘昫监修,张昭远、贾纬等编着,修于天福六年(941年),成书于开运二年(945年),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

    北宋初始称《唐书》,因宋祁、欧阳修等所编着《新唐书》问世后(1060年),才改称《旧唐书》。

    张悦听完说道:

    “小乙所言不错,此人正是黑人,他们耐力超人,体壮如牛,皮糙肉厚,如果经过专业训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